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泰玲 《群众》2015,(2):59-60
<正>近年来,苏北地区经济社会呈加速发展态势,但苏南苏北发展差距依然较大,没有苏北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因此,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现区域共同发展,已成为江苏推进"两个率先"的重要举措和当务之急。一、苏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面临的战略机遇首先,从国际经济格局发展变化看,苏北面临着全球科技革命的机遇。21世纪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加快推进,绿色经济和新兴产业成为发展的新潮流。在国际  相似文献   

2.
王军 《人民论坛》2010,(9):152-153
改革开放以来,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落后于苏南、苏中地区,制约苏北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县域经济发展较慢。目前苏北地区县域经济存在诸如经济整体水平偏低、工业化程度偏低、外向型经济发展滞后等问题。要振兴苏北经济,使苏北地区尽快赶上苏南地区的发展步伐,必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是江苏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目前江苏省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水平,并且省内城镇化发展存在很大差异,通过对苏南与苏北地区城镇发展的不均衡的对比研究,可为经济不发达的苏北地区的经济政策的制订与发展起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并且进一步指出"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都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推动苏北地区社会经济取得了跨越性发展,南北差距呈不断缩小的态势。近年来,苏南、苏中、苏北的GDP年均增长率,城镇常住居民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苏北均高于苏南与苏中。但苏南、苏中、苏北的人均GDP、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存  相似文献   

5.
薛莉  叶玲飞  骆飞 《群众》2013,(7):23-26
开篇的话:南北园区共建是实现江苏统筹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不仅利当代,而且利长远。通过打破行政藩篱,实现区域内地区间优势互补;通过确立"以苏南为主导"的管理模式,实现苏南的优质要素向苏北地区无障碍输送;通过打造"飞地顺风车",让苏南的传统优势产业向苏北地区转移,加强转移产业在本区域的粘连性;通过苏南派驻主要领导干部,实现以人带项目、以人促发展的"以人为本"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群众》2017,(15)
正坚守可持续发展理念,创新驱动苏北转型发展多年来,苏北地区沿袭发达国家和地区曾经走过的传统工业化道路,特别是跟随不同时期的苏南发展模式,曾先后经历了兴办乡镇工业、建设开发园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等主要阶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发展不充分问题,但事实证明这条老路不可持续。新时期的苏北发展必须彻底摈弃"先污染后治理"  相似文献   

7.
朱亚文  王义勇 《群众》2008,(2):22-23
通过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振兴苏北,是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是实现“两个率先”的关键环节,是苏北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苏北地区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宿迁、盐城等五个地级市,面积5.2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52%;人口3281.12万,约占全省总人口的44.8%。近几年来。苏北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有了明显提升,但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苏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滞后于全省总体水平,与苏南、苏中地区还有较大差距。我们认为要实现苏北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五市协作,形成发展合力,走徐、连、淮、盐、宿五市经济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顾红 《群众》2014,(12):74-75
<正>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江苏在探索南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苏南苏北村级经济发展差距仍然较大,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深入开展"三解三促"活动中,我们深入苏州市张家港市南丰镇南丰村和淮安市涟水县岔庙镇西集村,对苏南苏北村级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拓宽了我们研究苏北村级经济发展的思路,增强了我们对苏北贫困村扶贫攻坚、加快发展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吉子俊 《群众》2013,(7):I0029-I0029
迄今为止,苏北在全省经济版图中还是比较弱的一块,加快发展仍然是当务之急。苏南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地区的长期经济增长往往不是外生因素单独作用的结果,而是由经济体系的内生因素所决定的。因此,在接受省委省政府政策支持和苏南地区帮扶支持的同时,主动策应、积极参与,着重增强内生力量,是苏北加快发展的根本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汤以伦 《群众》2007,(6):9-10
江苏沿长江的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南通、泰州、扬州等8个市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产业基础好、劳动力素质高,多年来一直是江苏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也是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为进一步拓展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空间,促进苏南、苏中与苏北协调发展,形成江苏新的竞争优势,江苏省委、省政府决定自2003年6月开始实施新一轮沿江开发战略。四年来,沿江地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进展,在促进苏中崛起、辐射带动苏北发展、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16,(4)
正推进江苏在"十三五"时期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正视和着力解决当前客观存在的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问题。虽然近年来苏北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多年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但苏北整体发展水平与苏南、苏中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2015年,苏北地区人均GDP仅为苏南地区的44.2%,苏中地区的67.8%;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苏州  相似文献   

12.
“一手抓以沿江为重点的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一手抓以淮北为重点的经济薄弱地区的改革开放、加快脱贫致富”,这是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方针。南北挂钩,联合协作,则是贯彻落实这一方针的重要举措,也是苏南苏北重新配置并充分利用资源,扬长补短,优势互补,加  相似文献   

13.
蒋建明 《群众》2006,(6):20-21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率先建设创新型省份,是省委、省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部署,是推动全省经济增长从要素推动型转向科技驱动型的战略决策。与发达地区一样,苏北欠发达县份现在也面对科技加速进步以及经济知识化、信息化的大环境。加快科技创新,促进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发挥后发优势,谋求经济赶超,是苏北欠发达县份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樊金龙 《群众》2007,(6):50-51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苏北要牢牢抓住加速工业化这个核心,增强内生动力,实现跨越发展。”与苏南相比,苏北主要是工业经济落后,导致整体的经济基础薄弱。江苏要实现“两个率先”离不开苏北的振兴,而振兴苏北的关键就在于振兴工业。笔者认为,走量质并举、跨越发展的新型工业化之路是当前苏北加快发展工业经济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5.
范金  袁小慧 《群众》2013,(7):20-20
江苏"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把区域共同发展战略深化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构建三大区域优势互补、互动发展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全面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这标志着江苏区域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着眼于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差距发展的现实,必须充分发挥区域内部优势,紧紧抓住长三  相似文献   

16.
继前一阶段本刊重点宣传了苏南的“张家港精神”、苏中的“扬州规模经济”后,本期刊物向广大读者介绍苏北的“大丰之路”。大丰市虽地处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但近些年来他们在经济发展中坚持因地制宜,围绕两个转变,以市场为导向,以骨干企业为支柱,不断调整和优化结构,走出了一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及小康实现指标,在苏北28个县(市)中名列第一。他们的成功之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加快苏北振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的战略举措,是江苏区域共同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苏北的发展正进入新的阶段,我们要不失时机地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苏北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努力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苏北发展取得的重要进展和新的经验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苏北的发展,为此作出了不懈努力。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全省各方面的共同支持下,通过苏北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苏北地区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2001-2004年,苏北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  相似文献   

18.
罗志军 《群众》2013,(7):7-10
苏中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板块概念,提出来的时间并不长。本世纪初,省委、省政府在谋划江苏“十五”发展时,为了更好地加强分类指导,依据区域发展不平衡、梯度特征明显的省情实际,重新界定了苏南、苏中、苏北三大经济区域的范围,将南京、镇江纳入苏南板块,将长江以北的南通、扬州、泰州沿江三市从“大苏北”中划出,作为一个整体明确为苏中板块,分别提出了“苏南提升”、“苏中崛起”、“苏北振兴”的目标。此后,不断加大对苏中发展“釜底加薪”的支持力度,并在2003年启动实施沿江开发这个战略性工程,为促进苏中崛起提供动力源和增长极。  相似文献   

19.
实施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区域共同发展战略,新的一轮苏南苏北合作正红红火火,在大江南北展开。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南北合作提了多年,时至今日,才有实质性进展?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南北双方都能用市场经济观点看待合作,以共识、互利为基础,是地区合作不断深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16,(23)
正灌云的未来绝不能是高楼大厦和环境污染,而是要让人民实实在在、健康幸福地生活江苏省辖江临海,地跨长江、淮河南北,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然而江苏因其地跨南北,在比较其经济发展现状时,也往往被分为苏南、苏北两个区域。虽然苏南发达、苏北后进,但这是省内比较的差异,若将苏北各城市、县域放到全国去排名,不一定落后。江苏的发达,除去地理区位的优势,离不开历史的因素,当然这两大因素也是相互作用的。吴楚之地,人杰地灵,从春秋时期就开始累积社会财富,无论是苏南的苏州、无锡、常州,还是苏北的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