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凿壁偷光"说的是西汉时一个叫匡衡的孩子,出身贫寒,很小的时候,就给大户人家打工,但是却从来不收工钱.主人感到很奇怪,就问匡衡原因,匡衡说:"我知道您家里藏书很多,希望能够借阅您所有的书籍."主人非常感动,就允许匡衡随便借阅自己的藏书.白天匡衡要干活,只有晚上才能看书,但他家实在太穷,连蜡烛也买不起,而邻居家虽然有蜡烛可烛光却透不过来,匡衡就凿穿了墙壁,让烛光照过来,他借着这点微弱的光亮发奋读书,最终成为了一个有学问的人.  相似文献   

2.
洪武二十五年(1392)七月,岢岚州学正吴从权,山阴县教谕张恒给,到京城述职。学正,是州官学的长官;教谕,是县官学的长官。他们来向皇帝陈述地方教育情况。朱元璋没有听他们的例行陈述,却先询问民间疾苦。这两人回答说:“不知道。”还认为“这不是学正和教谕职责范围内的事。”朱元璋道:“从前北宋胡瑗任苏、湖官学教授,他不  相似文献   

3.
孙焕英 《民主》2014,(7):59-60
<正>近期,《中国电视报》在《京华杂谈》版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日趋减少的京城老话儿》,问题提得中肯、及时、必要。但是,在"京城老话儿"的书面化上,颇多值得研究处。此文很有代表性,因此,笔者想把问题展开。文中说"京城老话儿"称壁虎为"歇里虎子"。书面"歇里虎子"不确,应为"蝎里虎子",即蝎虎。壁虎形似蝎且以蝎为食,故名。据说,壁虎食蝎前,故意先让蝎子  相似文献   

4.
辨析"伪者"     
《佛本生故事选·骗子本生》里有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古时候,在一个小村附近,有一个束发苦行者。一位财主在自己的树林里盖了一间修行的树叶屋,让这位苦行者住下,并在自己的家中用美味佳肴供养他,财主把这个苦行者看作"有德之士"。由于惧怕强盗,他把一百金币带到树叶屋来,埋在地下,说道:"尊者啊!请你照看一下。"苦行  相似文献   

5.
康明斯公司是全美知名企业之一.康明斯柴油发动机`是全世界名牌产品之一. 何为"康明斯"?1919年春,全美新工业浪潮一浪高过一浪.银行家米勒先生的事业如日中天,不知什么原因,他总处于一种莫名的亢奋状态中,总想做点什么又不知道该做什么.这天,他钻入自己的"福特"轿车,对司机说:"兜风去."  相似文献   

6.
谒拜郦道元     
王宝文 《侨园》2014,(4):48-48
上中学时就知道了郦道元,读了他的著作《水经注》,更对他肃然敬慕:“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这是1500年前,郦道元在他的《水经注》里,用生动的文学语言对三峡风貌的描述.  相似文献   

7.
近 日 ,有位离休老干部给我说到了这样一件事 :他在上初中时 ,在一位进步人士的指点下 ,读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及艾思奇的《大众哲学》等书 ,有的虽然一时看不明白 ,但越读越觉得书中讲的有道理 ,在头脑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在国民党统治区内上大学 ,尽管国民党当局几乎天天给他们硬灌输假三民主义、唯心主义以及各种反共政见 ,他把这些观点与以前读的书一对照 ,便觉得国民党那一套理论站不住脚 ,他从怀疑、厌恶而至愤怒 ,终于在学校参加了共产党 ,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几十年来 ,尽管风云变幻 ,但他对马列真理的信仰从来没…  相似文献   

8.
一 路遥在去世前几年,就已经生肝病了,肝硬化肝浮水.他找了个老中医,偷偷吃药,不让社会知道他有病,不愿示弱.1991年8月份吧,他把省作协的房子装修好了以后,在地板上睡了一夜,第二天坐火车去延安.一下火车,人腿一软就坐到地上起不来了.于是到延安地区医院去住院. 医院二楼的楼梯底下,有个不规则的小房子,大约有五平米吧.路遥就住在那里.我去看他,我说,你把自己折磨成什么样子了,有了病,怕人知道,这想法真可笑.  相似文献   

9.
《侨园》2016,(8)
正湖南省长杜家毫很有个性:他对单车情有独钟。他说:"我到哪里工作都会买一辆自行车,到长沙也买了一辆。"最近,在湖南省委城市工作会议上,杜家毫讲述了自己骑单车的遭遇。他说:"骑车上路,一会要骑上人行道;一会路断了要扛着车子过天桥;一会被交警拦住,他也不知道我是省长,还教训了几句;我转弯做个手势,提醒后面机动车注意,出租车师傅还把我拦住,摇下车窗,说你摆什么谱啊?又把我骂两句。"杜家毫讲述自己骑单车时受到的训斥和奚落,是想提醒相关部门和领导,要提升公共服务空间;要站在百姓角度去感受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如何;要改变冷漠的服务态度,让城市更有人情味。  相似文献   

10.
永茂 《瞭望》1996,(37)
近年来,在一些地方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有少数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亲属经营酒店、旅店、商店等,被群众称为“官家店”。时下,这种“官家店”逐渐增多,已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这些开店的官把权力当作发财的资本,只是由于中央早有禁令,自己不便亲自出马,便以自己亲属名义开店。亲属则利用官的权力和影响,强行拉客、推销和提供有偿服务。官虽不是名义的老板,但大都在店后弄权策划操纵经营,是实际上的老板。“官家店”是干部经商办企业的一种变异形式。  相似文献   

11.
超市买蜂蜜     
高延萍 《侨园》2011,(8):45
我爱喝蜂蜜,每天早晨必喝一杯蜂蜜茶。但最近从媒体上看到,世面上蜂蜜做假的很多,只有微量的蜂蜜,大多掺糖稀。鉴于此,我只到超市去买,我相信,超市为了自己的信誉,肯定严把进货关,超市里买蜂蜜应该让人放心。这一天,家里的蜂蜜吃完了,我赶紧到附近一家大型超市去买。我正在挑选时,一个导购员走过来,见我手里拿  相似文献   

12.
品德课堂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据我了解,对于品德教学,学生基本上能在课堂上懂得品德课程讲述的道理,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可是,学生一下课,就把自己在课堂上懂得的、知道的忘得一干二净,什么不文明行为,不礼貌现象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3.
最近听友人许君说起,有一位前辈,在回忆往事的文章里,提到小时候有一次去买桔子,出门前,母亲教他如何挑选好的桔子,但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母亲最后说的一句话:"要留些好的给别人,不要把好的全挑光了。"那位前辈感叹地说,他母亲虽然不识字,但这句话,便够他受用一辈子。  相似文献   

14.
吴宏一 《党政论坛》2008,(16):30-31
最近听友人许君说起,有一位前辈,在回忆往事的文章里,提到小时候有一次去买桔子,出门前,母亲教他如何挑选好的桔子,但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母亲最后说的一句话:“要留些好的给别人,不要把好的全挑光了。”那位前辈感叹地说,他母亲虽然不识字,但这句话,便够他受用一辈子。  相似文献   

15.
<正>2007年一个寒冷的上午,在华盛顿特区的一个地铁站里,一位男子用一把小提琴演奏了6首巴赫的作品,共演奏了45分钟左右。他前面的地上,放着一顶口子朝上的帽子。显然,这是一位街头卖艺人。没有人知道,这位在地铁里卖艺的小提琴手是约夏·贝尔(Joshua Bell),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演奏的是一首世上最复杂的作品,用的是一把价值350万美元的小提琴。在约夏·贝尔演奏的45分钟里,大约有2000人从这个地铁站  相似文献   

16.
考取燕大哲学系 1938年,孙道临年仅17岁,他考入了燕京大学.他读了一年经济系,第二年转入了文学院哲学系.一天,孙道临正坐在柳荫下捧着<世界哲学史话>读得津津有味.一个人正从柳荫深处匆匆寻来.见到孙道临,按捺住兴奋,隐身在柳荫里,自言自语道:"演这个角色,他成吗?"说着,继续暗自打量.忽又自言自语:"一定要拉他上路!"  相似文献   

17.
《党政论坛》2008,(2):47
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在一次火灾中被毁,人们发现了残存的一本书.可惜这本书没有任何学术价值,政府打算把这本书拍卖掉.由于大家都知道这本书没有任何学术价值,没有人打算买这本书.最终,一个穷学生以5个铜币的低价购得这本书.  相似文献   

18.
追认的危险     
有朋自外地来,邀至大酒店吃饭,喜气溢于嘴角眉梢。这个抠门的老兄,肯定又有大事了。果然不出所料,酒过三巡,朋友自己憋不住劲了,告我请客的理由。“博士学位得到确认了,为下一步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他由衷地报告喜讯。我大惑不解。前些日子,就是为这学历问题,这位老朋友坐卧不宁,寝食不安,电话都打到京城来了,到处托门子找关系,以求疏通,好让他那个谁都知道的  相似文献   

19.
低调     
史春生 《党政论坛》2010,(14):14-14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将军,在大军撤退时总是断后。回到京城后,人们都称赞他的勇敢。将军却说:“并非吾勇,马不进也。”将军把自己断后的无畏行为说成是由于马走得太慢。  相似文献   

20.
游宇明 《各界》2014,(4):49-49
蒋纬国是谁,我想用不着饶舌。上世纪30年代,这位未来的国军陆军二级上将当时还是上尉,某次他坐陇海线的夜快车从潼关回新安。火车尚未启动时,进来一位国军少将,蒋纬国站起来向他敬礼,敬完礼还没坐下,少将就命令他说:“上去”。蒋纬国本来买在下铺,少将发了话,他只好睡到上铺。他把上衣脱掉,挂在上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