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宣言 《党建》2012,(8):30-30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难点在农村。没有农村基层文化的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近年来,安徽阜阳等地创建农民文化家园,探索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管、用"并重并举的有效途径,让农村文化设施真正"转起来",有效提升了文化设施的"气场"、增强了文化服务的"磁场"。他们的做法值得借鉴。"转起来"基础在于"建起来"。这些年,各地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星罗棋布的公共文化设施成为神州大地的亮丽风景。但与人民群众El益旺盛的文化需求相比,农村文化设施总量不足、覆盖不广、质量不高、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依然突出:有的有心无力,老设施陈旧用不上,新设施缺钱建不好;有的有名无实,建设只顾“面子”不顾“里子”;有的有体无系,“各敲各的锣、各唱各的调”。“建起来”,不仅在于建得多,更在于建得好。必须把更多的文化资源投向基层、项目放到基层、服务延伸到基层,强化普惠共享,抓好巩固提升,努力做到“广覆盖、高水平、重实效”。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为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创农村文化建设新局面,中央有关部门和贵州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不断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努力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纷纷推出了各种旨在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加快农村文化发展的创新工程和惠民工程。  相似文献   

3.
“农民文化家园”建设是贵州具有创造性的一个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思路,它将省里10多家单位在农村开展的一系列公共文化建设工程进行资源整合,村里缺少什么项目。就补上什么项目。其建设特点与办法开创了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西部模式”。本文主要以开阳县“农民文化家园”建设为例,对贵州“农民文化家园”建设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和下部工作思路与对策建议进行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香组 《支部生活》2011,(11):55-55
马龙县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行各具特色的“文化套餐”。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建设,成立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完成416个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有线电视网络覆盖率达96%;建成县级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8个,村级文化室、图书室100余个;发展农村文化户148户、农村文艺队32支,基本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广场文化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5.
回顾“十一五”期间我省近五年来的农村文化建设,无论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还是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方面都积累了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但从我省农村文化建设实践全局看,也还存在诸如区域发展水平不均、建设后劲乏力、文化生态失衡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笔者通过调查发现,象酉阳这样的欠发达山区农业县,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提供公共文化产品能力低下、文化队伍青黄不接,农村文化“沙漠化”、“异化”现象严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除了抓好经济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和根本着力点外,改变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文化“弱势”状态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难点在农村、重点也在农村。我们要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将农民从麻将桌上拉下来,让他们从中得到乐趣,就要提供具有乡村特色、满足农民需求  相似文献   

8.
当下,农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相反,农村的文化建设却趋于停滞。农村基层文化应该成为我们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缺少这一环,新农村建设便不可能实现。加强文化建设,难点在农村,重点也应该放在农村。而从“文化娱人”走向“文化育人”,正是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党员干部之友》2008,(7):64-64,F0003
近年来,临沭县坚持以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为根本,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重点,努力抓好历史文化、旅游文化、红色文化、民间文化、产业文化、现代文化“六大文化建设工程”,强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吹响了文化建设的“集结号”。  相似文献   

10.
白亚光 《奋斗》2011,(4):10-12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对文化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去年,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讲的“三加快一加强”,即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和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集中代表了中央对文化工作的要求。这是总结“十一五”、规划“十二五”时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各区县政府用于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力和财力也越来越大。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时常看到这样一种令人尴尬的局面:政府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时“单兵作战”,使出浑身解数想要丰富百姓的文化生活,但群众仍然不买账,觉得不解渴,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相似文献   

12.
自2006年至2008年.攀枝花市委、市政府结合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共计投资8700余万元.用以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到村”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像全国其他地区一样,浙江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浙江是市场经济的先发省份,从而也先于全国多数省份遇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发展方式的重构问题。从基本脉络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浙江经历了由政府“大包大揽”的“文化事业”发展模式,到不加区分地将所有的文化部门推向市场、在市场化的压力下被动地开展“生产自救”,再到把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区分开来实行分类指导、分类发展的原则,进而实现了从传统“文化事业”到新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罗雄 《新湘评论》2013,(6):29-29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首先就是做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开放。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山西文化改革发展经历了初始阶段、起步阶段、跃升阶段及跨越阶段,在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及城乡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十二五”时期,进一步推进山西文化改革发展,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推出一批反映山西精神的文化作品;以山西人民的文化需求为根本,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推进转型跨越为抓手,壮大发展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6.
《当代贵州》2011,(25):61-61
一方面,许多大城下每年都在建设诸多大型表演场馆,甚至成为“地标”建筑,在这些豪华剧院里,经常能看到世界一流的演出;另一方面,中央一直强调与推动全方位的“文化下乡”,鼓励剧团下乡为农民演出与发展乡村剧团,以满足农村包括偏远地区农村欣赏戏剧的需要。但这些促进文化发展的有力措施,恰恰错过了在城市人口中占大多数的中小城市及随城镇化进程越来越趋扩充的中心城镇的居民,因此,这些被忽略的群体就成了“文化消费‘夹心层’”。  相似文献   

17.
宁夏贫困县(区)在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的进程中,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硬件"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建设成效显著。但这些县(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软件"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贫困县(区)各级政府要实施精准措施,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补齐公共文化设施"软件"短板,提升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0,(9):122-122
在韩国,有很多东西都是“免费”的,这已然成为韩国一种很独特的文化,一种商家、政府等公共机关以为公民的便利生活而服务为目的所形成的一种文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越来越成为农民群众期盼的“梦”。为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滨海新区大田镇党委将农村文化建设和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作为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推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抓手,以贴近农民生活、利于广泛参与为原则,大力培育植根农民、服务农民的文化载体,让文化服务变“一阵风”、走过场为生活化、长期化,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实现了满足农民需求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20.
邢台市桥东区以宣传文化系统"基层工作加强年"为契机,找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着力点,大力整合资源,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人才队伍管理水平、激发群众参与热情,积极开展"民生文艺圈"创建,取得扎实成效。完善阵地,巩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区、乡(镇)办、农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满足城乡群众日益增长和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