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不久前,台湾“教育部国语推动 委员会”公布“中文译音统一规定”草案,草案舍弃国际通用的“汉语拼音”,代之以台湾自行研发的所谓的”通用拼音“作为岛内人名、地名、街名的英译统一规范。草案一出,即遭到台湾社会各界的强烈抨击.舆论指责台湾新当局倒行逆施,指出中华文化的根是无论如何也斩不断的。 汉语拼音和“通用拼音”都是使用罗马字母的拼音系统,汉语拼音于 1958年由祖国大陆推行,目前已经广为国际采用,并已获得国际ISO认证,目前全球有15亿人口熟悉汉语拼音。“通用拼音”为近年由台湾学者依照汉语拼音研发而来…  相似文献   

2.
林寒生 《台声》2002,(11):13-14
台湾当局“行政院”已于10月中旬悄悄通过采用“通用拼音”案。在此之前,台湾“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曾召开全体委员会议,在全委27人仅有13人出席、2人提前退席与主席不投票的异常情况下,以10票对0票的结果表决通过了采用通用拼音系统,客家话系统也采用此系统。通过该案后,“行政院”还提出:采用“通用拼音”的县市可以得到“政府”补助。众所周知,汉语拼音方案无论从学理上还是从实用价值方面考察都是比较理想的方案。它是几百年来汉语拼音字母运动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创造拼音方案的总结。多年以来,汉语拼音方案在汉…  相似文献   

3.
《台声》2007,(4):48-48
台湾当局继大幅修改历史教科书后,近日又拿岛内民众日常使用的语言开刀.以“尊重语言平等”为名,大力推动“去国语化”。制订“语言发展法”草案,把现行的国语改称“北京话”,与闽南语、原住民语等十多种语言,都称为“国家语言”。阴定未来将去除“国语”、“方言“的概念.让上述语言“一律平等.禁止歧视”。如此.“国语”的提法将在岛内成为历史名词.其在台湾作为惟一“官方语言”的地位.正进一步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4.
危险的信号     
陈斌华 《台声》2000,(10):11-11
最近一个时期,台湾新领导人扬言要修改“国统纲领”,在是否出任“国统会主委”一事上出尔反尔,甚而声称“统一不是台湾唯一选项”、“台湾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他的这些言论,实质上就是坚持“台独”的分裂主张,是挑战一个中国原则的危险信号。我们必须明确指出的是,任何挑战一个中国原则,企图改变两岸最终实现统一这一前景的言行,都只能给两岸关系带来危机。   1990年,台湾当局设立了“国家统一委员会”,依据其“设置要点”由当局领导人任“主任委员”; 1991年又制定了“国家统一纲领’,作为其大陆政策的指导原则。“国统纲…  相似文献   

5.
李立 《台声》2008,(3):16-16
近日,台湾教育部门将对中小学教育大纲进行微调。微调规定要将“中国文字”改为“汉字”,“国语”改称“华语”,“标准国语”调为“流利华语”。笔者认为,这一调整是“去中国化”的新一波“正名”举动。  相似文献   

6.
晓沙  安东 《台声》2007,(7):33-35
综合台湾媒体报道,随着岛内两场重大选举的逼近,陈水扁当局近期不断列举数字,强调“拼经济”的成果亮丽。6月中旬“行政院院会”通过了“农村改建条例草案”,声称要成立1000亿元(新台币)农村改建基金,释出1万公顷农地开发田园住宅社区,为民众打造快乐生活,这张大饼实在诱人。比这更诱人的是台湾行政部门负责人放出话来,“未来将每周宣布一项重大政策”。这样算起来,到明年“大选”投票前,当局释出的“利好”最少也有30个。不过民众的感受却完全相反,7年来,从各项经济统计来检视,台湾当局总成绩让台湾民众很失望。岛内媒体近日也纷纷为台湾经济问题“把脉”,并呼吁当局将“拼经济,救台湾”落到实处,“不要再让人民空等”。  相似文献   

7.
邰言 《黄埔》2008,(3):40-45
进入二、三月,陈水扁当局继续进行“台独”分裂活动。一方面在“去中国化”手法上又出新招,将“中国文字”改为“汉字”,“国语”改称“华语”;接着又抛出所谓“2005年共识”,以欺骗世人。另一方面,陈水扁当局处心积虑推动的“入联公投”终以失败收场;而台湾“大选”惨败后的民进党,更是内斗不断,民进党何去何从,已为岛内外所关注。  相似文献   

8.
观点     
《中州统战》2003,(5):25-25
信息 2月10日,台湾“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迫不及待地抛出所谓《语言平等法》草案,把“华语”(即普通话.台湾称“斟语”)等14种语言定为所谓“国家语言”。没过两天,“教育部”又悄悄通令各级学校,废止实施数十年的《“国语”推行办法》.. 《语言平等法》草案规定,“华语”、“Ho~lJ0话”(即闽南话,“台独”分子称之为“台语”)、“客家话”、11种“原住民涪”共14种语言为所谓“国家语言”,岛内使用的所有语言文字“在法律上一律平等”。《语言平等法》草案还故意用罗马拼音“I如一L¨”命名所渭“台语”,舍弃一般较常用的河洛话、闽…  相似文献   

9.
2007年下半年开始,台湾物价持续飙升。尤其是2008年5月政党轮替、国民党重执“政权”之后,被前当局长期冻涨的油价得以解冻,连锁反应之下随之而来的是一波接一波的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的严峻形势正考验着新当局和当前的台湾经济。  相似文献   

10.
张维为 《台声》2002,(8):10-10
中国和平统一大业能否成功,说到底取决于大陆是否能够争取到台湾的民心。能够争取到的话,和平统一就成功;争取不到,和平统一则无望。现在台湾的主流民意是不“独”不统,求安定、求发展、求尊严。从国家和平统一的角度来看,这种主流民意有其积极的一面。它意味着“台独”基本教义派已被边缘化,它使具有“台独”理念的民进党不得不向中间路线靠拢,它也表明台湾大部分民众希望尽快实现“三通”和两岸关系的稳定发展。但是,这种主流民意也说明,台湾民众支持两岸统一的动力仍然不足。虽然台湾现当局否认“一个中国”,令人不得不质疑其…  相似文献   

11.
台湾是中国领土,依据国际法,其归属只能是一个统一的中国。在台湾当局近年来推行的分裂国家的活动中,“法理台独”是其采用的最主要形式。陈水扁在今年元旦讲话中称:民间版“台湾新宪法”草案将在今年诞生,如果台湾社会条件成熟,2007年将举办“新宪公投”,要自下而上,由外而内,  相似文献   

12.
大陆使用的官话是普通话,亦即以满族人说的北京话为本,在台湾称之为“国语”。大陆的语文,台湾叫做国文。  相似文献   

13.
刘大年 《台声》2011,(3):36-36
2月7日,台湾马英九当局在新春开年之际拨乱反正,让大陆回归“大陆”,虽说不上是新动作,但也是两岸关系的利好,对稳定两岸关系、发展台湾经济关系重大。  相似文献   

14.
观点     
私营企业也应履行社会责任 目前,越来越多的投资领域向私营企业开放。 在获得“国民待遇”的同时,私营企业也应该像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其他“重要组成部分”一样,履 行相应的社会责任。比如,按规定为工人缴纳失 业、养老和医疗保险,按时足额支付工资,避免污 染环境等。这些都是维系市场经济健康运转的公 共成本。有人有这样一种建议:让私营企业少支付 一些这样的公共成本,还美其名曰“扶持”。这种声 音太“私人化”,缺少“公共性”。 信息 台湾当局压制“国语” 2月10日,台湾“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迫 不及待地抛出所谓《语言平等法》草案,把“华语”  相似文献   

15.
李立 《黄埔》2007,(5):8-11
最近一段时间,陈水扁当局的“烽火外交”处处碰壁。第11次图谋加入WHO,再度受挫;中南美洲哥斯达黎加与中国建交,并宣布与台湾“断交”,台湾的“邦交国”从原来的25个减为24个。同时,陈水扁当局强推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先是推出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公投”(“入联公投”),后又直接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致函,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每当选举或危机来临,陈水扁当局的“台独”梦呓就会发作。2007年和2008年是台湾选举的重要年份,各界对陈水扁当局的“台独”蠢动早有心理准备。果然,3月4日,陈水扁在出席海外“台独”组织“台湾人公共事务会”成立25周年晚宴的过程中,抛出了“四要一没有”的主张,即所谓“台湾要独立、台湾要正名、台湾要新宪、台湾要发展、台湾没有所谓左右的问题,只有统独的问题”。陈水扁的言论再次表明,他是一个毫无诚信的“台独”政客,  相似文献   

17.
姚志胜 《台声》2023,(7):52-53
<正>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扎实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推动“两制”台湾方案讨论,正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习近平主席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探索“两制”台湾方案,开启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新阶段。随着美国众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解放军进行环台军事演习,展示了祖国大陆维护国家统一的强大意志和实力。与此同时,美国与民进党当局合谋延长台湾青年服兵役时间,企图“以武谋独”,对抗祖国的统一进程。  相似文献   

18.
《台湾日日新报》对近代中国大陆的报道以政治人物与政局方面内容居多。这些报道有特定的对象,其中关于张学良的报道数量仅次于蒋介石。这一现象主要不是源于台湾民众关注张学良,而是日本对东北的侵略野心。该报试图通过塑造张学良的“亲日”形象抵制东北易帜;易帜后张学良形象的捩转,是该报反对中国统一的表征;“九一八”事变后,该报又以“暴虐将军”张学良粉饰日本侵华。由此观之,贬抑、诋毁甚至妖魔化中国,抬高、粉饰日本是《台湾日日新报》相关报道的核心目的,借以为殖民当局割裂两岸、同化台湾乃至战争动员等图谋服务。  相似文献   

19.
2008年是台湾对外关系出现重大变化的一年。年初,陈水扁强推以“法理台独”为目标的“入联公投”,在岛内外疯狂进行“台独”冒险。5月20日,岛内政权更替,两岸关系发生重大积极变化。在对外政策方面,重新执政的国民党当局摒弃陈水扁当局极端和挑衅性的“台独外交”,改以推行务实、灵活的“活路外交”政策,主张以改善两岸关系为前提发展对外关系,两岸协商解决台湾“国际参与”的问题也开始进入视野。  相似文献   

20.
毕松 《台声》2002,(2):1-1
台湾当局领导人在上台之初曾经口口声声要让台湾百姓“放心”,并作出了“不会宣布台独”等承诺。这说明,台湾当局领导人心里明白,广大台湾民众希望安定、希望和平,反对“台独”,担心推行“台独”分裂路线会挑起两岸关系紧张甚至冲突。然而,一年多来,台湾当局领导人是怎样遵守当初的“承诺”的?又是如何让台湾百姓“放心”的呢?最近,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在海外“台独”组织“台湾人公共事务委员会”(FAPA)的大会上公开宣布,他已批准在台湾居民的护照上加注英文“台湾”字样,并且声称这是给FAPA“最好的礼物”。此言一出,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