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爱台湾”似乎已成为岛内一种口头禅,而且用“爱台湾”与否作为区分省籍、分裂族群的尺度。其实,一个人爱不爱台湾完全在于他对台湾社会是否有所贡献。凡对台湾社会有贡献的人,即使不是在台湾土生土长,也算是爱台湾;凡对台湾社会不但无贡献, 而且有危害的人,即使在台湾土生土长,也不能算是爱台湾。  相似文献   

2.
甲 :我曾联系当前的情况 思考人才培育的问题,认为还是晚清时期的龚自珍说得好,“不拘一格降人材”,这实在是最佳的“人才生态”。 乙:这句话是大家都同意的。 甲:同意归同意,实行起来就可能是另一回事了。比如现在的“有志之士”都想成为“大才”,高等院校也摆出一副专门培养“大才”的架势,这都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一个社会倘若只有“大才”而无“小才”,那就糟了。 乙:这话我理解。梁山好汉一百零八位,宋江是“大才”;但如果一百零八位都是宋江,那就搞不成梁山起义了。 甲:你说的还只是一个“单位”的人才结构问题;若是…  相似文献   

3.
漫画与幽默     
“穷”画家   一位贵族带着女儿在湖边散步,不远处有位画家在埋头作画。女儿跑过去看画家画画。   贵族悄悄对女儿说:“瞧,这个叔叔多可怜,穷得连相机都买不起。” 歌唱家   甲:昨天我听见你唱歌了。   乙:是吗?我可是花了 100万来学唱歌。   甲:那我想介绍你认识我的哥哥。   乙:怎么?他也是歌唱家?   甲:噢,不,他是律师。他能帮你把钱要回来。 喂,我是老板   在非洲,白人家里的佣人一般称呼男主人为“老板”或“先生”,称女主人为“太太”,从不直呼姓名。老板说一不二,佣人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  相似文献   

4.
我家夫君     
我这个人自小被娇宠坏了,任性、骄横起来恐怕没人受得了。父母常开玩笑说,谁要娶了我准不得安宁。我就嘴硬,说我一辈子不嫁限定他们。不过说归说,做归做,既然脱不了世俗就得为人妻。后来,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夫君,谈上了恋爱。但既没有轰轰烈烈的爱过,也不曾产生过那种爱得死去活来的感觉。直到新婚之夜我还没搞清楚到底爱不爱他,就稀糊涂跟他上了“贼船”··我在机关工作,下班晚,每次回家,夫君早在厨房里忙开了。我伸手要帮忙,他就撵,说:“你的手又细又小哪能干这活,只会越帮越忙。”我也知道自己很笨,没结婚时不会做饭…  相似文献   

5.
情绪ABC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父亲有一对双胞胎儿子,在他们的生日这天,父亲给儿子甲买了一大堆各种各样的玩具放在他的房间里,满以为他会高兴得手舞足蹈,但是当父亲去看他的时候,他却在伤心地哭泣;父亲在儿子乙的房间里放了许多马粪,满以为他会不高兴地吵闹起来,但是当父亲去看他的时候,他却兴奋得满脸是笑。儿子甲哭泣的原因是,有太多的玩具,他都不知道应该怎么玩;儿子乙高兴的原因是:房间里有这么多马粪,一定有一匹可爱的小马藏在什么地方!听了这个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样的感想?再好的事情也会有缺憾,也会有消极的一面,就像儿子甲…  相似文献   

6.
清人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了这样一则故事:甲乙两人很要好,甲请乙料理家务,甲当上了抚军(古时一职务名称)后,又请乙去协助,并对乙言听计从.时间一长,甲发现自己的资财都让乙给侵吞了,这才知道乙是个奸诈小人。于是,对其严厉斥责,而乙却以甲的一些不宜外扬的事情相要挟。甲气愤至极,告到城隍那里,夜里梦见城隍问他:“乙这么险恶,你为什么对他信任不疑呢?”甲答道:“因为他平时事事都如我的意。”城隍叹道:“人能事事如我意,可畏甚矣。”  相似文献   

7.
法博士信箱     
这里的答疑比较权威这里的帮助比较可靠这辆汽车该怎样处理法博士:甲报案称,乙在某修理厂正在修理的东风牌卡车是从甲处骗走的,请求公安机关帮其追回。于是办案民警扣押了这辆汽车。经查,原来一年前,甲与乙达成协议,该车折价两万元,乙先付了1.6万元,由乙先将车开到修理厂修理,修好后再付余下的4000元给甲,甲收齐乙的两万元后,再将汽车的所有证明文件交给乙,双方有书面协议。然而,乙一直未付甲4000元。本案应如何处理有不同主张:一是此车应属乙所有;二是此车应交还甲。因为如果将此车交给乙,就等于公安机关支持无…  相似文献   

8.
学历与学问     
甲:我从报上看到,现在有些省市,用人已不只看学历和学位,而主要是看应聘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乙:用人之道,从“开后门”发展到“看文凭”是一大进步;再从“看文凭”发展到“看实际工作能力”,这又是一大进步。  甲:但是有些人认为,学历高的人学问总是大一些,在工作中比较有“后劲”。所以选用人才不能只看一时的“实际工作能力”。  乙:我认为,从一般情况来看,学历与学问大致是有正比关系的;也就是说,学历越高,学问很可能越大。但是,我不认为这种正比关系具有必然性。再则,工作中的“后劲”主…  相似文献   

9.
“哇爱哇的妹妹呀;妹妹哇爱俚……”这是一首情歌,是一首早年台湾民众熟悉的民歌,它抒发了对爱的渴望,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我爱我的台湾呀,台湾是我家乡……”曾几何时,有人旧曲填新词,唱道:“……我们要回到祖国的怀抱,兄弟们呀,姐妹们,不能再等待。”多么强烈的诉求,是对祖国母亲的一番眷恋、一份挚诚的爱。曾有一天,父亲告诉我,他1948年回家乡台中拍了一部电影《花莲港》,那首“哇爱哇的妹妹呀”就是影片的主题歌。正因为台湾与祖国血浓于水的亲情,正因为有这份剪不断的真诚挚爱,在我心中从幼年时就留下了抹不掉的烙印…  相似文献   

10.
刘结 《台声》2001,(8):47-47
笔者在办案中曾办理过这样一件合同纠纷案件,该案简要情况是:(为保守当事人的秘密,文中单位及名称均为代用名)甲餐饮公司与乙餐饮公司(集体企业)于1999年10月10日签订一份“承包合同”,该合同约定的主要条款有:甲公司为发包方,乙公司为承包方,乙公司租甲公司正在正常营业的“美味餐厅”,租期5年,年租金30万人民币;甲公司协助乙公司办理营业执照相关手续等内容。双方签定合同之后,乙公司对“美味餐厅”进行装修,开始营业。3个月后,甲公司因其主管部门要求减少2年租赁时间,向乙公司提出将租期5年改为3年,乙公司不同意。双…  相似文献   

11.
阿柳的故事     
“我的名字叫阿柳,我在冈比亚出生, 我虽然从小就被遗弃,对双亲一无所知,但我很想念我的父亲和母亲。我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寻找我的爸爸,找到爸爸后,就能找到妈妈,我相信只有他能告诉我,我的妈妈是谁。” 有着一副黑色面孔和东方人面部特征的阿柳,体内流着中国人的血液,他甚至有“阿柳”这样一个很有台湾乡土味的名字,但是,他却始终与台湾这块土地无缘。 据台湾记者推算,阿柳今年应该是29岁,但实际上,连阿柳自己也不知道他是何时出生的;他本该有台湾的“中华民国国籍”,但现在拿的是冈比亚护照;他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  相似文献   

12.
张敏 《台声》2002,(7):11-12
日前,笔者再次遇到台湾“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郭俊次博士,故人重逢,分外高兴。他依然爽朗而健谈,依然心系两岸,为两岸交流而奔走。郭俊次先生是台南县人,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他经常说:“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这有什么不对呢?这有什么不好呢?”有时还要豪迈地加上一句:“我是中国人,我骄傲!”当台湾岛内一些“台独”分子混淆是非,否认一个中国原则时,郭先生站出来公开表示:“大陆是中国的一部分,港澳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也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和大陆,同属于一个中国,这有什么不对呢?这对台湾有什么…  相似文献   

13.
她是一名曾因从事色情服务被处以两年劳动教养的女子,他是一名受人尊敬的中学语文教师;她出生于农村贫困家庭,他生长在城市书香门第;她高一没有读完,他大学本科毕业。她对他说:“我配不上你,我会让你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他对她说:“有爱就够了,爱是我们的一切。”因为有了这份爱,她在劳教所里通过自学考试拿到了大专文凭,努力学习缝纫、裁剪技术,解除劳动教养后,在上海开了一家制衣店,三年时间使一个只有 20平方米的小店发展成为拥有 8个分店、 56名学徒的大店,她本人也成了上海市闸北区个体制衣店中的“大姐大”。 2000…  相似文献   

14.
日据后期,殖民当局在台湾推行“皇民化”运动,强制进行文化同化,台湾知识分子深受影响。台湾名医、文人吴新荣在日记中记载了他在“皇民化”运动期间对殖民当局文化政策的妥协及其内心的迷惘与矛盾。一方面,长期的殖民统治与文化同化在吴新荣身上烙下深刻的异族文化印记;另一方面,根植内心的传统中华文化,又促使其不自觉地抵制殖民同化。对殖民统治的妥协服从与内心中华文化认同的尖锐对立,造成吴新荣精神上的彷徨、迷惘与挣扎,而这恰恰是当时台湾知识分子阶层以及一般民众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15.
精神滑坡是市场经济带来的吗复旦大学教授谢遐龄精神文明某些方面的“滑坡”并非起源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我曾问过一位贩子为什么“斩客”,他理直气壮地答道:“我买东西时一样被斩!”这与窃自行车铃的循环相似:甲的车铃遭窃,于是摘乙的;乙失车铃后去搞丙的;丙又去摘丁...  相似文献   

16.
著名水利科技专家、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所所长曹大正在津城早已赫赫有名:1990年、1993年他先后荣获“七五”、“八五”立功奖章;1992年他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994年他荣获国家人事部“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6年他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1997年天津市委、市政府授予他“爱国爱市、创新成才”优秀中青年知识分子标兵称号。  相似文献   

17.
香港问题是按照邓小平先生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的。从香港回归前夕开始,人们就在议论“一国两制”和台湾命运。香港顺利回归以后,一切运作良好,人们的议论就更多了。他们在问:“一国两制”既然有适合于香港的“香港模式”,是不是也会有适合台湾的“台湾模式”呢?台湾当局说,香港是香港,台湾不是香港,“一国两制”不适用于台湾,台湾绝不接受“一国两制”。这一类话,说了又说,真不知已说了多少遍了。为什么会这样?大概是香港实行的“一国两制”已严重构成对台湾的“压力”和“威胁”了。那么,“一国两制”究竟适不适用…  相似文献   

18.
“理论信箱”编者: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这两句话,曾引起过全国性的广泛议论。最近一次偶然的机会,又谈起了这个话题。事情是这样的:星期天有老友二人来聚。吃饭时,家人端上一盘菜,客人叫好,说不要太客气了。我随口说了声我们自己也要吃的。接着朋友甲便开玩笑地说:那也好,你们这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不想这句玩笑话,却在饭后引起朋友甲、乙之间一场认真的讨论。我感到讨论的内容很有意思,下面便是我追忆的记录稿。   乙:你说的“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和吃饭时的事联系不上。   甲:我那是随便说的…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08,(3):15-15
台湾民进党候选人谢长廷近日向台湾民众发出呼吁,要求他们既要支持民进党的“入联公投”,也要支持国民党的“返联公投”。他还声称,“爱台湾就不要让台湾受到伤害.公投案若无法过半,将是对台湾的最大伤害”。  相似文献   

20.
陈奇文 《台声》2003,(2):35-36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沈骏的专著《中共三代领导集体与祖国和平统一》一书已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沈骏教授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笔者有幸作为首批读者仔细地学习了几遍,深感这部著作无论从政治思想教育上或是学术研究上都具有珍贵的价值。沈骏教授是近代名人之后,爱国世家之女。她的外太高祖是赫赫有名的抗英名臣林则徐;高祖沈葆祯则是1874年抗击日寇侵略台湾的英雄而且又是治理台湾、开拓台湾近代化的爱国政治家,有史家称之为“中国海军之父”、“台湾近代化之父”;外祖父陈兆锵是中国近代爱国海军耆宿。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