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提出,进一步完善了党的执政方式,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在推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依法执政是关键,是实现党的领导和执政的基本途径和重要保障。依法执政要求党领导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保障国家机关依法行使权力,保护公民合法权利,树立党的权威。但是,也要看到依法执政的局限性,防止出现滥用法律和以情代法的误区。坚持依法执政,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2.
易有禄 《求实》2005,2(1):18-20
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是“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其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关系 ,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同时要在全党树立法治观念 ,处理好执政党和立法机关、行政机关以及司法机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许小莲 《求实》2006,(12):92-94
在社会主义时期,共产党既是领导党又是执政党。党的十六大提出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依法执政。因此要深入理解依法执政的内容,而对依法执政之“法”的理解是诠释依法执政内涵的关键。执政所依据的法律应当包括所有我国现行的国家法律。党的领导与执政的组织应当依照法律的规定,分工负责,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依法执政”,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政党理论的重大发展,标志着党的执政方式的重大转换。实现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办事的统一,在认识和实践上需要解决好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领导党与执政党、党的领导与国家法律、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的准确定位及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5.
依法执政是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的一个重大命题,是对依法治国方略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举措,也是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坚持依法执政,必须做到依法授权、依法用权,促进党的领导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坚持依法授权依法执政的关键是做到依法授权。依法授权就是要求权力法定,权力的来源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对于执政党而言,强调这一点至关紧要。从实质性上看,强调依法授权,就是要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的要求,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  相似文献   

6.
从以党代政到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创新.坚持依法执政是革除传统执政方式弊端的迫切需要,也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按照依法执政的要求,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要确立"法律至上"的执政理念,规定执政党的执政权限和执政程序,强化对执政党权力的监督,规范党政关系,发展党内民主.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党执政方式法治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尚云 《求实》2005,(11):17-18
依法行使执政权,是现代国家各政党执政发展的普遍要求。我们党要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党执政的政治合法性还必须转化为法律合法性。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核心是坚持“依法执政”,这是我党执政方式的法治化选择。  相似文献   

8.
坚持依法执政所要解决的若干深层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世界上,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的发展都与这个国家的执政党所采取的政治体制、治国方略和执政方式有很大关系。党的十六大强调“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这标志着党的执政方式已由“以党代政”转到“依法执政”的正确轨道上来,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所谓“依法执政”,是指在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执政党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对国家事务进行治理。换言之,是说执政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的精神,“依法执政”的基本原则是: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是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依法执政与科学执政、民  相似文献   

10.
正记者: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反复强调依法执政,这次十八届四中全会更是把依法执政作为依法治国六大任务之一。为什么党中央如此重视依法执政?张恒山:从理论上看,国家的人民主权原则要求执政党依法执政。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党执政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的委托;为了防止执政者行使权力违背人民的利益,人民通过制订法律对未来的政治、经济、社会事务做出规划、安排,要求执政者依照法律行使执政权力。  相似文献   

11.
坚持党的领导既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同时也是我国宪法确定的一项基本原则。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一方面,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保证;另一方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也领导人民实施宪法和法律。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党的领导的理念,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经受住政治风浪的考验,有效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一、坚持党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和现实的要求首先,中国…  相似文献   

12.
对于提高党的执政水平这个内容极其丰富且具有战略意义的历史性课题,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去努力探索。第一,改进党的执政方式,实现依法执政。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就必须把依法执政作为党改进执政方式的一个中心环节。实行依法治国,对执政党而言,最根本的就是要  相似文献   

13.
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重点是解决执政党管什么,怎样管的问题;正确把握执政党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坚持依法执政;坚持领导就是服务的观点;确立和坚持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在总结我们党五十五年来执政的主要经验中指出:"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和世界潮流,适应对外开放,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不断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15.
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性质决定的,是政党执政规律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需要,有着充分扎实的理论、历史和现实以及实践依据。在新形势下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就是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进一步内化为全党的信念、外化为全党的实践,使之在全党形成制度、形成风气。加强和改进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既是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要保证,这就必须夯实其立场、情感、能力、作风、制度根基。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灵魂和根本保障。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国特色法治文明,应把依法执政的基本执政方式与依法治国的基本治国方略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与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立法和法律实施与党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并长期执政,所处的环境和目标不同,执政方式也有所不同,党始终在不断探索着最佳的执政方式。回顾我们党执政方式的历史演变,总结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就是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是对党的执政规律的准确把握,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8.
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性质决定的,是政党执政规律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需要,有着充分扎实的理论、历史和现实以及实践依据。在新形势下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就是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进一步内化为全党的信念、外化为全党的实践,使之在全党形成制度、形成风气。加强和改进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既是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要保证,这就必须夯实其立场、情感、能力、作风、制度根基。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必须坚持和完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依法执政是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与人民群众接触最经常、联系最直接的县市级党委,是依法执政的前沿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建设杜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党的代表大会上郑重地提了出来,这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完善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一、依法治国是对邓小平法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坚持走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