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意大利著名刑法学家贝卡里亚的《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作为刑法学界里程碑式的一部著作,对后世各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书中的一些思想至今仍有相当的参考价值。本文简要介绍了贝卡里亚在该书中针对预防犯罪所提出的观点,并结合实际初步分析了上述观点对我国当前预防犯罪工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贝卡里亚是西方近代刑法理论的奠基人,他将18世纪的启蒙思想引入刑法学后提出的罪刑法定主义、罪刑相适应和刑罚人道化三大刑法原则一直影响到现代的刑事立法。黄风先生的《贝卡里亚及其刑法思想》一书大概是国内研究贝卡里亚的第一部专著。该书把贝卡里亚放在启蒙运动的背景之下,探索贝卡里亚刑法思想的理论渊源,透过贝卡里亚看到18世纪哲学和  相似文献   

3.
从刑事一体化的角度来看,贝卡里亚及其《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不仅是刑法学界的遗产,也是犯罪学的一笔丰厚遗产。贝卡里亚的犯罪学理论是建立在对前启蒙时代犯罪学的批判之上的,通过与前启蒙时代犯罪学的比较,可以发掘贝卡里亚对犯罪学理论的巨大贡献。系统整理贝卡里亚及其犯罪学思想,不仅是犯罪学对于学界的一种理论贡献,更是对于深度融合刑事法学各个学科,具有不可低估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犯罪与刑罚>的出版是贝卡里亚对于法国哲学、法国理性主义研究的结果,也意味着近代刑法学的诞生.这部著作反对秘密审判;反对强加给被告的誓言;反对将财产充公、无耻的刑罚.贝卡里亚认为,死刑是野蛮的一种表现.在意大利,酷刑的最坚决反对者是贝卡里亚.英国的刑法改革可以追溯到以贝卡里亚为代表人物的伏尔泰学派.在法国,早在1790年法国大革命之前,贝卡里亚的思想就被国家立法机构所采纳除了政治犯罪外,其他罪刑都不适用死刑.在意大利,1889年的刑法典废除了死刑,在该刑法典制定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死刑被减为终身监禁.死刑被保留在陆军和海军军法中.  相似文献   

5.
贝卡里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中所论及的关于刑罚权起源的思想采纳了社会契约论的某些观点,而且其中的社会契约思想是与霍布斯等人的社会契约理论一脉相承的。然而贝卡里亚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对社会契约思想进行了实质性地变更,他认为社会原初状态虽然处于每个人对每人的战争状态,但人们所制定的社会契约并不与卢梭和霍布斯等人所持的契约内涵相同即转让全部权利和自由,而是有条件的转让最小限度的自由以保障自身自由。  相似文献   

6.
贝卡里亚立足于功利主义原则,提出了以预防犯罪为主要目的的刑罚理论即目的刑论。然而,目的刑论由于存在诸如违反罪刑均衡原则和破坏社会正义等等方面的弊端。因此,将目的刑论与报应刑论相结合而以报应为主、兼顾预防的折衷主义刑罚理论便成为我们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切萨雷·贝卡里亚(Cesare Beccaria,1738-1794)是意大利著名犯罪学家和刑法学家。1764年他的成名之作《论犯罪与刑罚》,对欧洲大陆乃至世界各国的犯罪与刑罚的理论和实践,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在犯罪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通过对《论犯罪与刑罚》这一不朽著作的分析,对贝卡里亚的犯罪学思想作一论述。一贝卡里亚的理论基础———受启蒙思想影响的社会契约论要想详细的了解贝卡里亚的犯罪学思想,首先就必须了解他写作此书的理论基础。纵观全书,笔者认为这一理论基础主要是受启蒙思想影响的社会契约论。在本书的开篇《致读者》中,…  相似文献   

8.
意大利学者贝卡里亚在其传世名作《论犯罪与刑罚》里,对刑讯逼供进行了谴责.时至今日,刑讯逼供在我国所赖以生存的土壤依然没有消失,本文就此现象进行尝试性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界观点提出摒弃刑讯逼供现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原因,死刑随着人类文明的出现而存在已有几千年,自然也有其存在的原因。然而随着1764年贝卡里亚的《论犯罪与刑罚》一书的面市,引出了一场死刑存废之争,由此也使得法学界对死刑的价值问题进行了不断的研究与讨论,形成了一些的观点、理论。本文从死刑的价值内容入手,来分析保留死刑或者废除死刑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贝卡里亚的刑法思想体现着历史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他所确立的刑法原则影响至今。本文主要针对贝卡里亚有关无罪推定、死刑及刑罚目的的思想并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贝卡里亚是意大利刑法学家,所以我们以往关注的都是他的刑事实体法方面的一些观点,这当然体现在他的名著《论犯罪与刑罚》这本书中,诸如书中提到的三大的刑法原则:罪行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以及刑罚的人道化原则等内容。而本文主要阐述了他的若干刑事诉讼思想,从而进一步了解他的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刑事诉讼法的完善所起到的作用和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贝卡里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提出了罪刑法定主义、罪刑相适应等刑法原则及犯罪预防的思想,这对我国目前的法治建设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结合当前民众关注度很高的"许霆案",认为我国在立法和执法中应切实地贯彻上述原则,在惩罚犯罪的同时,更好地保护民众。  相似文献   

13.
贝卡里亚的刑法思想是丰富的,其很多思想直击当时的欧洲刑事法律制度。他的刑罚人道主义思想更是在其罪行法定和刑罚目的的主张中频频体现。虽然现在看来,贝卡里亚的刑法思想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他体现着历史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对于欧洲以至全世界的刑法改革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大多数学者认为死刑应当废除,然而他们的论述相较贝卡里亚并无突破。贝卡里亚关于死刑的论述充满了矛盾,经不起推敲。在死刑存废之争中,被害人及其亲属、民意表达、人性"恶的一面"等基本因素被严重忽略,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通过阐述,可以发现死刑存在具有长期必然性。我国的死刑制度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5.
《犯罪与改造研究》2004年第2期刊登了冯树梁的综述文章《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综述》。关于犯罪学产生的年代,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它诞生于1764年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的发表;另一种观点认为它诞生于1876年龙勃罗梭《犯罪人论》、1881年菲利《犯罪社会学》、1885年罗法洛《犯罪学》的发表。  相似文献   

16.
(一) 审判公开是指法院对诉讼案件的审理及判决,除有特别规定者外,都在法庭公开进行,允许公众旁听。审判公开原则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产物。18世纪意大利C.B.贝卡里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提出:“审判应当是公开的,”“以便社会舆论能够制止暴力和私欲”。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并掌握政权以后,各国相继规定了审判公开制度。在社会主义国家,审判公开原则也是普遍遵循的一项重要诉讼原则。  相似文献   

17.
切萨雷·博尼萨纳·贝卡里亚 ( CesareBonesan Beccaria,1 738- 1 794年 )是意大利著名刑法学家 ,资产阶级刑事古典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通过他的著名著作《论犯罪与刑罚》,对欧洲乃至全世界许多国家的犯罪与刑罚的理论与实践 ,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在犯罪学和刑罚学史上起到了开创新时代的作用。贝卡里亚将其刑罚观归结为一条“颇为有益的公理”,这条公理就是 :“为了不使刑罚成为某人或某些人对其他公民施加的暴行 ,从本质上来说 ,刑罚应该是公开的、及时的、必需的 ,在即定条件下尽量轻微的 ,同犯罪相对称的并由法律规…  相似文献   

18.
“理性宣布:一切违背人的自然感情的法律都是无益的.最终也是有害的”。 ——贝卡里亚  相似文献   

19.
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在陆续开展了预防贪污贿赂犯罪工作,取得一定成绩。预防犯罪是一门十分古老的学科,可以说是与犯罪同时产生的,古今中外的思想家、资产阶级犯罪学学者,如中国古代的孔子、孟子、董仲舒、王充、朱熹、康有为等;西方的学者,孟德斯鸠、卢梭、贝卡利亚、边心等都曾绞尽脑汁探索犯罪的原因及预防犯罪的措施,对犯罪这一顽症开出一剂又一剂的灵丹妙药,但是由于历史的限制,许多已不能采用;新中国建立后,相对封闭的社会所使用的一些预防犯罪的方法,在现在改革开放的情况下,许多也不能采用,因此预防犯罪又变成一门新的学科,其  相似文献   

20.
贝卡利亚从社会契约论和人道主义新观念出发,他提出的死刑废除论,掀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讨论.我国限制死刑已迈出了强有力的步伐,今天重温贝卡利亚的死刑废除观点对我国加快废除死刑的历史进程不无教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