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学院哲学、体系哲学,而是问题哲学、实践哲学。它承认思想、价值是在现实的实践、生活和创造中展开的。生活是开放的、实践是流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也是开放的和流动的。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必须以问题为中心。问题不是意识的外化和主观的认定,问题根源于现实矛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发展,都是建立在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科学解决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准确地把握和解决时代与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以不断变化的哲学来科学解答现代社会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2.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任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需要总结20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立足我国发展实践,认真研究和解决当今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黄龙保 《求是》2005,(15):31-33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党中央作出的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要战略决策。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的核心或基础。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应有之义,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要求。广大哲学工作者应该着眼于新的形势、立足新的实践,捕捉和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自己的贡献。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哲学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说过,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人类“…  相似文献   

4.
<正>始于问题、源于实践,是科学发展的规律,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以实践发展为基础、以回应和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理论的每一步创新,又指导和带动了实践的进一步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理论创新,是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5.
正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核心就是用中国理论解决中国问题,有效解决面对"中国奇迹"和成长烦恼,哲学社会科学界解释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升的问题。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用中国理论解决中国问题,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真科学、大学问,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人类社会必然走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大道的必然规律。习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有生命力,是因为它是一个立足社会实践而不断创新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不断创新过程中而得到发展。新的历史时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一些新的值得探讨的重大时代课题,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新的创新契机。  相似文献   

7.
<正>秉持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是内蕴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体现。善于发现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主要问题和突出问题、辩证客观地分析问题、切实有效地解决问题,是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哲学准则,也是我们在实践中处理一切事物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风问题某种程度上可以归结为理论历史的虚无主义、伪学术主义、解经主义、拿来主义、文本实用主义和学科关门主义等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不仅必须反对只讲学术不讲政治的政治冷淡主义,而且要反对只讲政治不讲学术的理论官僚主义;必须坚持理论开放性和自足性的统一,保持一定的理论边界意识;既要追问理论为何脱离实践,更要追问实践缘何背离理论的问题,以深入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学风问题产生之根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9.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形态学诠释与建构是从哲学上塑造当代中国"思想自我"的理性自觉.实践理论形态和学术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种基本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当代形态的建构应着眼于"中国化"的方向、理论体系建构和哲学把握时代的"问题意识".当代中国现代性问题和人的生存发展境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当代形态建构的富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问题域.  相似文献   

10.
<正>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望远镜"和"显微镜"去解释历史、研究现状、解决问题、指导工作。提升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是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当今时代是大变革大调整的时  相似文献   

11.
鞠德峰 《理论学刊》2002,40(6):87-91
哲学在本质上是善于从人与客观现实世界的相互关系中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智慧。传统形而上学将哲学置于与客观现实世界相隔绝的纯抽象化“本体”追问中探寻世界的意义和目的 ,最终遭到了“拒斥”。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创的实践唯物主义路径是以人类实践不断生成发展的客观现实世界为立足点 ,以不断地变革现实世界为目的 ,强调真正的哲学提问和解答应当是人类实践地改造世界的现实回声。“为历史服务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意识的鲜明特质 ,并且对当代全面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包心鉴 《前线》2024,(4):32-36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品格,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坚持问题导向进行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问题导向和深入解决问题的特有品格,突出体现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上。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解决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的社会主要矛盾,在勇于回答新问题中探索规律,在深入化解新矛盾中不断前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3.
《世纪桥》2021,(2)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具有更远大的现实指导价值和时代意义。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需要用科学的哲学理论和方法体系作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作出的重大判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影响下的战略思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要坚持问题导向,探索具体化、可操作化和深层次化路径,惟其如此,才能更好地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理论创新的方法论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又在回答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中创新发展。它遵循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相统一、坚持唯物论和运用辩证法相统一、坚持立足国情和放眼世界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具有问题导向的时代意识、治国理政的辩证思维、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中国道路的话语逻辑四个理论特质,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南。  相似文献   

15.
贾磊 《理论研究》2023,(3):37-42
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一,为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供了基本遵循。从生成逻辑来看,坚持问题导向是源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党史的宝贵经验,是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从当代价值来看,坚持问题导向是新时代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全面建设、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从实践要求来看,坚持问题导向必须要重视发现问题这个逻辑起点,把握运用好分析问题这个中间环节,最终落实到解决问题这个根本目标上。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 ,经历了“返本归真—构建体系—问题意识—人本意识”的历史过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 ,是在关注时代重大现实问题和前沿问题中的创新 ;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创新 ;在关注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努力恢复和确立人的主体地位的创新 ;在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中创新 ;在清理与总结既有成果的过程中进行创新。在创新过程中涌现出一系列哲学的新生点及哲学的分支学科 ,提出了一系列有代表性的观点和一些新的哲学理念 ,建构新的哲学形态。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的勃兴、网络交往的盛行、全球性问题的凸显、全球主义的流行,赋予了全球化以新的内涵。全球化的新发展给马克思主义哲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意识。以强烈的前沿“问题”意识和宏大的全球视野来审视全球化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挑战,不仅可以使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哲学,而且可以从中探寻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8.
孙亮 《探索》2006,1(5):161-166
衣俊卿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演化的内在机制研究>一文,有三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实践哲学范式"及"意识哲学范式"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变是否具有可比性;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的"本真性"、马克思晚年及以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是意识哲学范式与正确评价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西马化"的问题;文化哲学是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时期的范式选择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9.
罗晓梅 《探索》2005,3(6):157-162
建构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是中国哲学界走出“贫困”窘境的正确路径与时代责任。全部的问题在于以什么为基础和建构什么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是以编写于计划体制和阶级斗争为纲年代的、群众今天普遍“厌学”的教科书哲学为基础建构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还是以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为基础建构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是重新编写的“教材”,还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麾下的多元化形态,特别是突出加强同现代化建设实践联系最紧密的经济哲学学科建设?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重大问题。笔者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麾下的多元化形态,特别是突出加强同现代化建设实践联系最紧密的经济哲学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20.
刘举 《实事求是》2013,(5):9-12
人学学科建设是建设科学的人学的理论基础,它不仅是一个理论难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当前人学学科建设应树立自觉意识,自觉形成辩证地处理人学与哲学及部门人学之间关系的理论意识,以整合人学资源;自觉树立问题意识,从对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和社会矛盾出发升华出人学理论。这种自觉意识和实践特性是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的时代发展要求,祛除了以往人学理论的“抽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