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新时代党的学风建设以马克思主义学风思想为理论逻辑,以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所取得的经验为历史逻辑,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实践逻辑;以引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走向未来”为战略目标,以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为战略要求,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贯彻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为战略关键,以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为战略核心。要从深入调查研究、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善于全面学习、坚持和创新党内学习制度等方面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2.
刘长军 《前线》2023,(11):9-1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生成逻辑包含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进历史主动的历史逻辑,在“两个结合”中传承创新、融会贯通、互相成就的理论逻辑,在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要求中科学回答时代课题的实践逻辑。牢牢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生成逻辑,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新征程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3.
十九大报告的鲜明特点就是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有机统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具体内涵与现实要求发生了特定的变化,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实现二者具体的有机的统一,报告明确指出了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文化逻辑、政治逻辑和世界逻辑,这些正是新时代的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4.
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方法论的有机构成,揭示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源头活水,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和党的思想路线在新时代的集中体现和崭新表达;坚持问题导向必须正确把握问题与主义的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抓住和解决本质问题、大问题、真问题,而不被现象性问题、假问题所迷惑和遮蔽,形成解决问题与发展主义的良性互动;坚持问题导向必须牢牢抓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根本主题,科学回答重大时代课题,形成新的理论创造,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意蕴可以从历史、理论及实践逻辑三个层面来分析。历史逻辑:这一理论是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进程中提出来的;理论逻辑:这一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坚持和运用,是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理论问题的回答;实践逻辑:这一理论是在解决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问题中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国共产党人一百多年来探索新文化新文明的经验总结,是对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问题的科学回答。从生成逻辑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要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推进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实践要求。从内在特征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具有党性与人民性、理论性与实践性、历史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四个方面有机统一的内在特征。从价值意蕴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化了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明确了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方向,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正确指引;确立了中华文明复兴新指南,为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科学指导;彰显了人类文明进步新气象,为世界发展与人类进步事业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发展的探索史。从三重逻辑考量党的理论创新,就理论逻辑而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有机统一;就历史逻辑而言,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主动的基本前提;就实践逻辑而言,“两个结合”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路径。在新征程中,要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把握发展规律、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问题导向、坚定理论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理论遵循与精神指引。  相似文献   

8.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意识则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为依据,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自觉的问题意识,真正在立足实践和深入群众中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时代发展需要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树立问题意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应有之义。以问题为导向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逻辑起点,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培养问题意识;立足实践,深入人民群众;科学分析,有效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是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和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新实践是其发展的现实土壤,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其发展的深层根源,新时代"四个伟大"目标的胜利实现是其发展的动力牵引。遵循实践逻辑的本质规定,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应从根本原则上始终坚持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从指导思想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具体方略上系统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10.
韩庆祥  张健 《前线》2023,(3):16-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体现了在理论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和在实践上坚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的有机统一。从时代内涵看,中国式现代化形成于基于商品经济的特定历史语境,本质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对基于劳动逻辑的现代化路径的自觉选择。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突破,预示着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将引领未来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为世界谋大同”将成为人类历史新走向。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也是人类优秀文明的结晶,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世界发展的贡献不言而喻。新时代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向前发展。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独特魅力和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在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上,把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与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融会贯通,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结合具体实际试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探索》2014,(3)
马克思主义创新和发展的逻辑就是问题逻辑,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以现实问题为中心、遵循现实问题的发展逻辑或实践发展逻辑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在遵循问题逻辑,在党领导人民群众解决中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同样必须遵循问题逻辑,必须立足于为中国梦提供理论支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时代发展要求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深刻理解党的基本方略的科学内涵,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新时代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一脉相承、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的基本逻辑。基本方略在继承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精髓要义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系统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三次飞跃性成果,明确提出了当代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深入探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研究的内在要求,有助于深化学理依循、创新研究方法、拓宽学术视野。  相似文献   

15.
顾海良 《理论导报》2023,(4):8-10+17
<正>“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坚持问题导向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个重大理论成果从理论和实践上回答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7.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中的历史经验,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作为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调查研究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实践逻辑。从理论逻辑来看,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内在要求;从历史逻辑来看,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的经验总结;从现实逻辑来看,调查研究是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的迫切需要;从实践逻辑来看,调查研究是全党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开展调查研究的四重逻辑,对于持续推进新时代调查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习近平关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科学的创新维度,从思想维度、认识维度、文化维度和实践维度,科学回答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发展视野、内在逻辑、根基灵魂和现实需要。在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中,自觉学习运用这些理论指导实践,对于坚定理论自信,建设社会主义理论强国,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提出应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过程,唯有如此才富有鲜活的生命力。"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逻辑过程进行证成,形成一个合理的逻辑链条,才能更加清晰的认识到"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重要性。新时代"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逻辑始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党理论,遵循的是历史连续性和分期性的有机统一,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历史逻辑的续延。新时代"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逻辑支点,坚持以"问题导向",立足于新时代党面临的国内外重大时代问题,是对党的建设新时代课题的真实回应和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系统总结和多维审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有利于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及发展趋势,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这些基本经验启示主要概括为:科学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准确把握中国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方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基础;建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互动的有效机制,找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切入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路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