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共同侵权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民事侵权行为。现行《侵权责任法》在认定共同侵权行为上兼采共同意思说和共同行为说,显然是立法上的一大进步,符合平衡受害人与行为人利益关系的发展趋势。结合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立法,分析当前大陆法系各国相关立法的发展趋势,应对现行《侵权责任法》的相关条款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2.
张桐 《人民论坛》2011,(12):102-103
共同侵权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民事侵权行为。现行《侵权责任法》在认定共同侵权行为上兼采"共同意思说"和"共同行为说",显然是立法上的一大进步,符合平衡受害人与行为人利益关系的发展趋势。结合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立法,分析当前大陆法系各国相关立法的发展趋势,应对现行《侵权责任法》的相关条款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3.
郭佳宁 《长白学刊》2011,(4):107-110
作为侵权法的重要内容,免责事由具有法定性,完善立法是其价值实现的最佳路径.我国<民法通则>中免责事由的规定过于简单、疏漏且体系混乱,极易导致适用上的冲突.<民法通则>之外的单行法律、法规则任意突破无过错责任的立法本意,扩大可以援引的免责事由类型.<侵权责任法>基本上延续了<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免责事由类型缺失问题依然...  相似文献   

4.
阿计 《人民公安》2009,(10):10-15
“无救济则无权利”.这句古老的法律谚语形象道出了侵权责任法保障权利、预防侵权的价值功能。有学者进而认为,侵权责任法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民法乃至整个法律文明的未来。正因此,《侵权责任法》被定义为中国法律体系中的支架性法律。相应的立法工作也被解读为继《物权法》后制定民法典的第二大步。  相似文献   

5.
2010年7月1日《侵权责任法》设立医疗损害责任专章,从举证责任、鉴定机构、赔偿范围及标准等方面以立法形式对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的审理进行了规范。但由于《侵权责任法》适用时间短,法官对其理解与运用水平参差不齐,在审判实践中仍存在许多困惑和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6.
我国《侵权责任法》是一部专门性、技术性及思辨性很强的民事立法。基于其调整对象的复杂性、特殊性和重要性,在多元利益的复杂权衡和多种价值取向的艰难博弈中,《侵权责任法》吸纳最新学理研究成果并将现代立法技术发挥到极致。在确定了最终由社会生活现实所决定的法律优先保护利益(价值)选项的同时,还最大限度地体现出瞻前顾后和左顾右盼式的辩证思维智慧与机敏的平衡术。  相似文献   

7.
杨秀朝 《求索》2010,(9):167-169
我国在1997年刑法修订之前,民法和刑法上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是一致的,都以"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损害(危害)"为限。刑法修订时,将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修改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从而造成二者的差异。我国侵权责任法承继了民法通则的规定,立法上选择了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二元模式。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一元模式与二元模式各有利弊。侵权责任法相关条款的理解和适用应当与刑法相关条款相协调,避免刑事判决与民事判决的冲突。  相似文献   

8.
吴祖祥 《求索》2010,(7):143-145
环境侵权归责原则是指以何种标准确认和追究环境侵权行为人的民事责任,它解决的是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基础问题。文章从环境侵权特有属性、侵权责任法价值取向和经济学等方面进行解析,提出环境侵权应采无过错归责原则,并对《侵权责任法》第65条与相关法律之间适用冲突的解决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9.
信息短波     
《人民政坛》2009,(9):26-27
我国立法首次公开征询台湾地区专家学者意见 8月19日上午,在福州举办的第七届“海峡法学论坛”专门辟出单元时段征求与会的两岸四地专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草案)》(第二次审议稿)的立法意见。会上,来自中国文化大学、华冈法学基金会、台湾大学、政治大学、东吴大学的十多位台湾法学专家学者、法律实务界人士发表了意见并提出了修改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立法起草小组”的主要成员专程到会听取意见,  相似文献   

10.
李洁  黄娅琴 《桂海论丛》2012,(4):108-110
惩罚性赔偿是以损害补偿为核心的我国侵权责任法中的一个亮点,对大规模的产品侵权案件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我国侵权责任法增设了产品责任的惩罚性赔偿,但要求具备产品缺陷、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主观恶意及造成受害人死亡或严重的健康损害等要件。对于产品责任中的惩罚性赔偿数额我国法律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建议立法可以设定一些参考因素和上限数额,在弥补受害人损失、惩罚不法生产者的同时保证司法公正地实现。  相似文献   

11.
《侵权责任法》第78条所称的"动物"可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界定。"饲养"包括喂养和放养。"造成的"不是在法律意义上使用,动物不能行为。"管理人"只有在能实际控制且从中受益的情况下才承担民事责任。《侵权责任法》第26条、第29至第31条适用于第78条。  相似文献   

12.
侵权责任法出台前,高空抛物致人损害案件的司法审判面临两难:判决由建筑物使用人分担责任,或由物业管理公司承担部分责任缺乏明确法律依据,而裁定驳回原告起诉又将使法院面临巨大社会压力。2009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的侵权责任法,明确此类案件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分担责任。这一规定,作者认为虽对司法审判实践有所裨益,但在理论上值得质疑。  相似文献   

13.
行政侵权与一般民事侵权是两种不同的侵权,行政侵权责任是在公法领域中发生的私法责任。法院在审判实践中处理行政侵权案件时,应当优先适用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国家赔偿法无规定时则适用一般法,也就是适用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民事法律规范在行政赔偿问题上的继续适用有内在的合理性;侵权责任法草案对行政侵权责任做出原则性的规定,符合我国的立法传统。因此,将来的侵权责任法规定行政侵权责任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和传统的作为侵权责任相比较,不作为侵权责任是行为人的一种消极侵权行为。不作为也要承担侵权责任是随着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化和人们权利保障意识的不断加强而产生的。目前,在侵权责任法中,如何完善不作为侵权是我国侵权立法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人权》2019,(4)
The word "personality" has various connotations,which essentially reflect people's thoughts on personality in different periods.The transformation of personality in a civil aspect to the personality on the constitution aspect has negative effect on the personality system of the civil,which is of great value to develop the civil personality rights system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ivil law,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public law.The capacity for rights not only separates the relative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rights of civil law from the personality system of Roman law,but also promotes the emergence of the constitutional personality rights and its return in the field of civil law.The nature and orientation of personality rights in civil law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civil legislation.There are three ways to realize the constitutional rights of personality in our civil law:civil legislation,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and general personality rights.  相似文献   

16.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的确立以行为人责任为中心,侵权法中因果关系的建立以填补损失为要旨,二者机能不同,这在事实因果的判断中有所渗透。事实因果以条件说为核心命题,进而产生了基于其缺陷的各种修正学说,在侵权法与刑法领域不尽相同。表述修正说可以解决假定因果关系、择一因果关系问题。原因说可以区分"条件"与"原因",缩小打击面,主要在刑法领域得以适用。NESS标准能够妥善解决赔偿责任分担问题,不得任意扩张到刑法领域。协同行动方法、确信概率说本质上系因果关系推定问题,不能渗透入刑法,疫学因果关系应当被否定。刑法与侵权法中的因果关系认定大相径庭,不可混同。  相似文献   

17.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之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法律部门划分的思维进路。按照大陆法系的法律部门划分进路所理解和界定的国际商法是"国际性的商法",国际经济法是"国际性的经济法"。按照美国式法律部门划分进路,国际商法是指"国际商务中的法",国际经济法是指"国际经济交往中的法"。在我国,尽管国内法律部门划分采用的是大陆法系的思维进路,但在国际法层面上,尤其是在国际经济法领域,却较多地受到了美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人民警察的民事经济法律素质包括在民事经济法律方面有明确的意识、合理的知识结构、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人民警察的民事经济法律素质能使之准确辨析经济犯罪、正确处理民事经济纠纷、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可以通过对在职民警进行民事经济法律的轮训、改善公安院校民事经济法律的教学、在公安机关设立专门的业务指导部门等多种方法 ,提高人民警察的民事经济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19.
民事裁判不仅是争议得到合理解决的方式,也是经济、道德、法律、文化、思想等社会因素角力的结果。民事裁判不仅可以起到定纷止争的效果,还为我行我素的个体行为提供了可视可范的价值指引。如果仅仅从司法单一空间探讨民事裁判,很难把握民事裁判在社会中的全貌。文章站在结构主义的视角上,将民事裁判放置于社会结构框架内,解析民事裁判从法律缺位到法律融合、再发展至完善的历程,以此探析民事裁判不一样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经济法律责任研究的三种思路,提出了经济法律责任相对独立于传统部门法法律责任的观点,阐述了经济法律责任独立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