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林志升 《团结》2000,(4):21-23
立法法的出台背景“赞成2560票,反对89票,弃权129票。”随着李鹏委员长一声“通过”,历经七年起草历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诞生了。以法律规范立法,用立法促进法治。制定成文的立法制度,是中国立法走向现代化、法治化、民主化、科学化的要求,是与国际立法制度接轨的要求,是我国  相似文献   

2.
地方立法权的明细化是建设法治国家的的内在要求,我国目前关于地方立法权限的规定还较为模糊,严重制约着地方立法的健康发展,有必要通过宪法和相关法律对中央和地方、各地方立法主体、立法法规定的“不抵触”原则作出明确和细化。  相似文献   

3.
《行政与法制》2000,(9):32-33
杨利敏在《法学》2000年第6期撰文论述了《立法法》中部门立法与地方立法权限冲突的问题。作者认为,立法法第64条规定,地方法法规可以就“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作具体规定的事项”和“属于地方性事务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作出规定;第71条规定国务院各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  相似文献   

4.
《立法法》规定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权限和一般立法程序。《刑法修正案(八)》和《刑法修正案(九)》都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以修正案的形式对1997年《刑法》作出的修改和补充,其中刑法总则性规定的修改中涉及剥夺重大权益的内容违反《立法法》中全国人大与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权限划分的规定;刑法内容修改中存在违反《立法法》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法权限的现象;刑法修改的内容中存在违反《立法法》关于立法程序规定的现象。有必要采取《立法法》修正案和法律解释的方式,对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关于刑法等基本法律的立法权限与立法程序做出更加明确、更加具体化、操作性更强的规定。  相似文献   

5.
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对我国的备案审查制度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据了解,在去年7月1日《立法法》正式实行后,完善的备案审查制度开始启动,这对于加强立法监督,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具有深远的影响。备案审查制度的发展过程 备案审查制度是随着我国立法体制的建立而产生的。 1979年,为了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对立法工作提出的要求,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重新修订了地方组织法,赋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  相似文献   

6.
关于地方的立法权限,立法法明确了地方立法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执行性的,即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作个体规定的事项;二是纯地方事务的;三是专属立法权事项之外国家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贯彻立法法的这一规定,比较多的同志提出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党校系统法研会第五届年会于1999年6月在自贡举行。本次会议对邓小平法治思想及其发展: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涉及的有关理论及实践问题;对党校法学教学如何在“依法治国”中发挥作用展开研讨。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邓小平法治思想及其发展(一)什么是“法治”的问题围绕着传统的“法制”与“法治”之争,提出法治乃法律的统治,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指一国的法律和制度;二是指法律和制度实施执行状况;三是指法律和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的基本原则,即法治原则。而作为法治基本内容的法治原则又包括四方面…  相似文献   

8.
“接受人大代表的监督”,近些年来几乎成了“-府两院”(即政府和法院、检察院)人士的口头禅。无论此言是发自内心还是虚于应付。但从某种意义上表明:人大监督的力度正逐步加大,人大监督再不是可有可无的陪衬品。为发挥监督作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宪法及有关法律规定,在改革开放以后对人大监督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近年来人大监督更是异常活跃,逐步完善并形成了八大具体监督制度宪法监督制度无论在哪个国家,宪法监督体制,都是其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重要体现,宪法实施监督部统、一个具有高度权威的专门机构人民代表大会制…  相似文献   

9.
全国人大目前正在采取措施———制定一部立法法,以便规范立法行为,消除法律、法规之间“打架”现象。1979年以来,截至1999年8月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了253件法律和106件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国务院颁布现行有效行政法规800多件,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或批准了7000多件地方性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张春生说:有些机关越权制定法规、规章;有些法规、规章同法律相抵触或者法规之间、规章之间、法规与规章之间相互矛盾、存在冲突;有些法规、规章存在着不顾国家整体利益而…  相似文献   

10.
紧急状态法是一国在非常时期所必须的法律制度,这是宪政和现实的要求,更加体现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我国宪法随着时代发展进行了修改,将紧急状态制度纳入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应地也应当制定一部完善的紧急状态法来调整紧急状态时期的社会关系。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对国内一些相关的单行法律、法规进行总结,从基本原则与制度上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紧急状态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1.
《团结》2002,(3):19-19
冯俊杰在《漫谈宪法意识》一文中说,在法律的效力上,宪法是高于立法机关的立法。从而对立法机关进行限制,也能够对以投票决定的程序加以约束,所以成为公共事务和私人领域之间一个明显的分界。而宪法本身理所当然地不能被自己执行,也无法自动地约束人民。问题就出来了:宪法对抗暴政,当以名义上的“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威胁到宪法的时候。谁来捍卫宪法?古典宪政就有一个中心主题“对当局进行民主监督其本身并不能保证避免专制”,因为宪政本身也需要监督和维护。  相似文献   

12.
焦洪昌 《团结》2003,(3):24-24
众所周知,我国现行宪法把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赋予给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法第九十条第二款规定“公民认为行政法规同宪法或法律相抵触,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审查的建议”。那么这些法规实施的又如何呢?正如著名宪法学老前辈张友渔教授所感叹的,“我活了80多岁,都没有看到中国有一个完整的宪法案例”。 三位博士生依法律程序提起的违宪审查建议,若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接受并做出决定,  相似文献   

13.
《瞭望》1998,(49)
978年3月,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1978年宪法),“文革”时期一度陷入停顿之中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开始全面恢复。1979年,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制定首批完善国家组织、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法律,即选举法、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组织法、人民法院组...  相似文献   

14.
周伟 《团结》2004,(2):22-26,38
一、我国宪法监督的立宪例在我国制定1954 年宪法时,已经意识到宪法对国家机关权力的限制作用,宪法的实施离不开宪法监督这个问题。刘少奇在1954年9 月15 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中指出: “宪法的基本任务,是用法律的形式规定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 “它在我们国家生活的最重要的问题上,规定了什么样的事是合法的,或者是法定必须执行的,又规定了什么样的事是非法的, 必须禁止的”,所以, “宪法是全体党员人民和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遵守的”, “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必须在遵守宪法和一切其他…  相似文献   

15.
詹玉璞 《民主》2010,(5):19-22
国家赔偿制度直接涉及公民权力行使和公民合法权益的维护。作为与公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一部重要法律,《国家赔偿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于1994年5月12日通过,1995年1月1日起实施。这对于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促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化解矛盾纠纷,  相似文献   

16.
数字时代的宪法监督本质上仍然是一种价值维护机制。数字技术的发展让算法产生了类似法律的规制作用,这种规制作用加深了政府公权力对基本权利的干预程度,同时让大型公司和平台成为了事实上的社会性权力。然而,算法自身的规制功能和法律层面的监督无法克服公权力和社会性权力运行中产生的“数字鸿沟”“算法歧视”“信息茧房”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仍然需要宪法层面的监督。数字时代的宪法监督要维护社会主义原则和基本权利客观价值秩序,以特定问题调查权和合宪性问题专项报告机制为制度依托,实现宪法监督从针对文本的合宪性审查到全方位监督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党法关系是中国法治的核心问题,而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关系则是党法关系的基础性问题。从性质和定位上看,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属于"软法"与硬法、社会法与国家法的关系。从外在特征上看,二者既有经济基础、阶级意志、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的一致性,又有制定主体、表现形式、调整对象和适用范围、实施方式和保障力量等方面的区别。从效力上看,党领导立法与法律优先原则辩证统一,党内法规不得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在不违背法律原则的前提下,党规严于国法。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应当以宪法为统率,通过立法权限界分、立法规划、备案审查、法规清理、立法后评估等制度机制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两部劳动法律在立法理念、立法技术等方面都存在与现行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调整我国劳动法律制度既合乎社会呼声,也具备一定的现实基础。我国劳动法律制度调整在立法趋向上应从立法体例、立法理念、立法技术三个方面入手,提升法律位阶,固守社会法本性,并通过实行差别化的调整方法,真正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9.
《行政与法制》2000,(9):40-41
由全国人大九届三次会议于2000年3月15日通过,并于7月1日施行的《立法法》,从立法主体,立法形式、立法程序、立法内容等各个方面对立法行为本身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范。这对于加强和完善我国的产法工作,乃至于建设全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下面摘登的,是我省部分法律院系教师,谈《立法法》意义的发言。  相似文献   

20.
试论我国土地出让领域腐败的制度与法律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清土地出让领域腐败的制度性与法律性根源是治理土地出让领域腐败的基础。对土地出让领域相关制度以及相关立法之缺陷进行系统深入分析后,可以发现:土地出让领域腐败有着深刻的制度和法律根源,涉及土地供应、出让与管理制度、廉政制度、财政管理制度、政绩考核制度、立法体制及法律本身问题等方面。治理中国土地出让领域腐败必须从完善制度和立法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