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2006年12月我国入世过渡期结束后,国务院和中国银监会分别颁布了《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这两部法规充分体现了我国的入世承诺,贯彻了国民待遇的原则,加强了对外资银行的审慎监管。本组笔谈收录的4篇文章,既对这两部法规的整体作了评述,又对具体制度,如准入监管、审慎监管、终止和清算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了新外资银行法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2006年12月我国入世过渡期结束后,国务院和中国银监会分别颁布了《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这两部法规充分体现了我国的入世承诺,贯彻了国民待遇的原则,加强了对外资银行的审慎监管。本组笔谈收录的4篇文章,既对这两部法规的整体作了评述,又对具体制度,如准入监管、审慎监管、终止和清算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了新外资银行法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2006年12月我国入世过渡期结束后,国务院和中国银监会分别颁布了《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这两部法规充分体现了我国的入世承诺,贯彻了国民待遇的原则,加强了对外资银行的审慎监管。本组笔谈收录的4篇文章,既对这两部法规的整体作了评述,又对具体制度,如准入监管、审慎监管、终止和清算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了新外资银行法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2006年12月我国入世过渡期结束后,国务院和中国银监会分别颁布了《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这两部法规充分体现了我国的入世承诺,贯彻了国民待遇的原则,加强了对外资银行的审慎监管。本组笔谈收录的4篇文章,既对这两部法规的整体作了评述,又对具体制度,如准入监管、审慎监管、终止和清算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了新外资银行法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2006年12月我国入世过渡期结束后,国务院和中国银监会分别颁布了《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这两部法规充分体现了我国的入世承诺,贯彻了国民待遇的原则,加强了对外资银行的审慎监管。本组笔谈收录的4篇文章,既对这两部法规的整体作了评述,又对具体制度,如准入监管、审慎监管、终止和清算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了新外资银行法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根据入世所做的金融承诺,我国将最终取消对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客户等限制。这意味着我国银行业将出现新的竞争格局。如何构筑一个适应外资银行业务开展的环境,并完善我国相应的监管体系,成为新形势下亟须研究的课题。我国应在新出台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和《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构架下,明确对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监管定位,协调和统一立法规范体制,并进一步调整监管内容,改进监管手段。  相似文献   

7.
2006年11月银监会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外资银行管理条例》),明文确立了在外资银行中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本文将对这一制度进行评述,分析其在立法上的突破和不足之处,以期对我国进一步完善外资银行的监管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外资银行监管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外资银行监管逐渐成为我国法制建设中的重要课题。文章从三个方面就我国外资银行的监管提出完善建议:⑴在监管原则方面,应采取对等的国民待遇原则,并辅之最惠国待遇原则作为我国的外资银行监管原则。⑵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督与管理如需与国际社会的通行做法接轨,接受并实施《巴塞尔协议》既是必由之路也是一条捷径,并应据此建立与完善我国外资银行监管指标体系和建立外资银行的审慎监管机制。⑶应建立我国的外资银行同业公会自律机制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跨国银行监管之现状我国对跨国银行的监管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我国境内的外资银行实行监管,二是对我国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的监管。这两个方面的监管都应立足于我国的国情,结合国际惯例来进行。(一)中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现状我国现行综合性的外资银行管理法律法规有1995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以及1994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外资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这是我国目前对外资金融机构进行审批和日常监管的主要法律依据。我国目前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市…  相似文献   

10.
后WTO时期银行业全面开放,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更加自由和便利。这加大了金融风险,也给外资银行监管带来了严峻挑战。鉴于此,国务院适时出台了《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新条例以审慎性监管为理念,以外资法人银行为政策导向,这有助于控制金融风险和保护存款人利益。新条例在构建高效的外资银行监管机制方面将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加入WTO五周年之际,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监管条例》。在《条例》中修改和新增了一些法规顺应了国际监管的新趋势,是我国银行监管史上的一大进步。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从WTO看《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审慎监管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于2006年底出台了《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本文旨在通过对WTO《服务贸易总协定》及其相关法律文件的分析,简要介绍WTO关于审慎监管原则的规定及其基本理念。再进一步围绕入世承诺,对新出台的这一条例所包含的审慎监管原则的内容进行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3.
在对外资银行的监管上.我们先后制定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对外贸易法》等法律,并于1994年4月1日实施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1996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上海浦东外资金融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在以上述法律法规和规章为框架的监管体制下,外资银行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在经营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抽回营运资金、迟缴或漏缴存款准备金、将境外不良资产调入境内、私自转借帐户、超范围经营、转移营业利润等等。这从一个…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生效已近一年,意味着中国兑现了入世时的承诺,中国银行业向外资打开大门,允许在华外资法人银行为中国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由于我国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外资银行市场退出监管机制,使我国存款人在外资银行资不抵债时将面临很大的风险。因此,研究中国外资银行市场退出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2月11日,中国入世过渡期结束,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这对我国外资银行监管提出更大的挑战。但我国以《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为核心的相关监管法律制度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本文将从市场准入、运行、退出三个阶段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外资银行监管主体涉及银监会,社会中介机构和同业公会三方。银监会在外资银行监管中要以风险监管为核心,通过更新监管理念,转变监管职能,提高监管技术,完善监管方式,提高监管合力,对外资银行实施专业化的监管。要加强审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在外资银行监管中的作用。要建立外资银行同业公会自律制度,通过自律协议,对会员银行进行规范和监督。  相似文献   

17.
外资银行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加入WTO之后 ,金融服务市场将进一步对外开放 ,外资银行将更大规模地进入我国并开展各种业务 ,必将对我国的银行业竞争格局、市场秩序甚至金融安全产生重大影响。本文探讨了在不违背WTO规则的前提下对外资银行实施监管的原则和内容 ,并对我国相关制度的完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文首先分析了监管外资银行应当遵循的保护本国银行、对等互惠、最惠国待遇以及国民待遇等原则 ,介绍了巴塞尔委员会关于外资银行监管的要求。在此基础上 ,本文探讨了外资银行监管的主要内容 :市场准入监管、业务监管 ,并对我国进一步完善与外资银行监管有关的存款保险、紧急援助措施、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银行的信息披露和内控、外资银行的风险性监管等内容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向外资银行的逐步开放,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本文指出基于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基本理论分析,可发现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具有特殊性,而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的法律制度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文中结合我国的实际现状和特殊情况,指出应该在具体制度规范方面完善我国的外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外资银行法律监管的现状及其完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金融监管是当前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本文探讨了对我国外资银行法律监管及其完善,首先分析了我国的外资银行及其立法现状,接着探讨了我国外资银行法律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外资银行法律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解读一人民币业务对外全面开放按照中国加入WTO所作出的承诺,今年12月11日,我国将取消外资银行在中国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和客户限制。根据《条例》的规定,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按照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业务范围,经营包括吸收公众存款、发放各期限贷款、办理票据承兑贴现等13项金融业务,而且这些银行经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还可以经营结汇、售汇业务。从业务范围来看,这些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已经站到同一起跑线上,可以在同样的市场中争夺客户,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机会。(第29条)对于那些按照资源原则没有实现转制的外国银行分行,按照审慎性的监管原则,将其经营范围规定为外汇业务以及除了中国境内公民以外客户的人民币业务,允许其吸收中国境内公民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定期存款。(第31冬、解读二体现审慎性监管原则特殊情况下,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审查并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筹建决定的,可以适当延长审查期限,并书面通知申请人,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个月。申请人凭批准筹建文件到拟设机构所在地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领取开业申请表。这条规定是考虑到外资银行在满足监管要求方面的实际困难,从而作出的缓冲性规定。(第15条)解读三采取自原的原则,尊重外资银行的意愿对于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商业存在形态,《条例》遵循自愿原则,外资银行可以自由选择在华设立独立法人机构,即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也可以只设立分行或者代表处。至于如何选择,完全看外资银行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解讯四监管原则真正实现内外统一在对外资银行的监管要求方面,《条例》坚持了内外统一的原则,规定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应当遵守《商业银行法》关于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规定。外国银行分行变更的由其总行单独出资的外商独资银行以及本条例施行前设立的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其资产负债比例不符合规定的,应当在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期限内达到规定要求。(第40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