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维 《政法学刊》2006,23(5):80-84
刑事诉讼中,国家追求的目标是追究和惩罚犯罪,而对被害人来说可能更关注自身受损利益的恢复和补偿。然而,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对保障被害人权利方面的立法非常有限,在司法实践中被害人的权利往往得不到保护。应借鉴西方国家维护被害人求偿权的立法和实践,结合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实际,主要从公诉案件被害人的权利救济切入,从立法上完善刑事被害人对犯罪追诉权的法律保护,在司法上完善执行阶段对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护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中,国家追求的目标是追究和惩罚犯罪,而对被害人来说可能更关注自身受损利益的恢复和补偿。然而,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对保障被害人权利方面的立法非常有限,在司法实践中被害人的权利往往得不到保护。面对我国刑事被害人存在的诸多问题,需从立法上完善刑事被害人对犯罪追诉杈的法律保护,并在司法上完善执行阶段对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我国立法上没有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对被害人的保护和救济有所忽视。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既是保障人权,实现司法公平正义的具体体现,也是构建司法和谐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剖析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价值,并提出我国构建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杨晓璐  李超 《法制与社会》2012,(25):282-283
随着司法文明的推进,人类对自身权利的关注超越以往各个时代.就被害人而言,不仅传统学科给予关注,新兴的被害人学更是给予专门重视.尤其在西方一些国家,被害人权利运动蓬勃兴起.就我国的被害人保护情况来看,在立法上还有很多欠缺,在实践中保护也不很到位.本文主要从被害人的参与性权利,救济性权利及保障性权利三方面来论述对被害人的保护,以期提高在刑事司法中被害人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审判实践中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被害人权利实现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一方面附带民事赔偿不到位,导致当事人上访、闹访的现象屡有发生;另一方面精神损害赔偿也存在差别待遇,各地法院不一致的做法严重影响了司法的权威。被害人权利保护存在困境,主要和司法环境的制约以及立法模式选择、制度设计等因素有关。本文认为,要加强被害人的权利保护,一是要适用先予执行措施,完善财产保全措施、轻罪和解制度和减刑、假释制度;二是要加强调解,建立量刑从轻幅度的考量标准;三是要从立法上明确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赔偿范围,明确未被刑事起诉的共同致害人的责任承担;四是要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6.
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对于加强被害人权利保护和增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各地已经开始尝试对被害人进行国家救助,建立统一规范的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工作提上日程.从理论层面探讨,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之构建,主要包括救助原则、救助对象、救助条件、救助范围、救助机构和程序、救助立法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曲伟 《中国律师》2012,(12):69-71
随着人权保护理念的深入人心,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也更强调保障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权利,而被害人的各项权利却被严重忽略。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经济损失后,主要是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请求赔偿,但因缺乏具体操作性规范及执行难等问题,被害人因被告人拒绝赔偿或者无力赔偿而陷入生活困境的情况时有发生。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障应为现代法治所关注,国家有义务、有必要赋予被害人相应的诉讼权利和经济救助权利。因此,我们对被害人权益保护问题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欧美国家犯罪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彤 《中外法学》1996,(4):61-63
<正> 一、犯罪被害人的起诉权 一国关于被害人诉权的规定,是被害人的法律地位和对被害人加以保护的核心内容。从近年来大多数国家的规定来看,对被害人诉讼地位的确定,不仅仅局限于被害人是否证人的范畴,而是在立法和实践中不断增强被害人的实质性权利,使之成为具有特殊地位的一方当事人,其核心在于改变被害人的客体和被动的地位,并不断地在被害人的个人利益和权利、被告人的待遇和国家利益之间取得平衡。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国际组织的立法具有典型的意义。在欧洲的大多数国家,在立法和实践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对被害人的保护政策和措施,但目前的状况不尽理想。  相似文献   

9.
由于立法上的欠缺和观念的差异,我国对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尤其是财产权益保护,在立法和理论上仍有许多滞后,在司法实践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建立刑事被害人财产权益保护机制,不仅是人权保护和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我国应完善被告人赔偿机制,建立国家补偿机制,健全社会救助制度,使刑事被害人财产权益保护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0.
张泽涛 《法律科学》2010,28(1):114-123
目前,虽然适度保护被害人诉讼权利确有必要,但是国内学界主流的学术观点过于强化了对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护。因为无论是从西方国家兴起的被害人权利保护运动之后的立法动态、刑事诉讼的本质及其基本法理,还是从立法与司法实践中的具体作法来看,对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护只能限定在物质补偿权与知情权等方面,否则就是过犹未及。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刑事诉讼立法均采取了以公诉主义为主的刑事起诉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由于弱小的犯罪行为人和强大的国家公权力之间力量对比的悬殊,使得理论界和实务界把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犯罪行为人,在我国,尤其是在签署《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之后,理论界更是纷纷将目光投向我国刑事司法制度中对被告人权利的保护,而对被害人(尤指刑事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的权利保护问题则关注不够。笔者认为,刑事诉讼中被害人上诉权的缺失,不仅是刑事诉讼立法对被害人权益保护的不够,更是  相似文献   

12.
注重人权保护是当今世界各国立法所关注的重大课题,也是一个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标志。刑事被害人,作为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受害者,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害和精神损害的直接承受者,对其权利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对于和谐社会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践行具有推动作用。刑事和解制度近年来一直是我国法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其不仅具有大家已经熟知的优越性,而且对于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应注重对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障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的完整性和实现司法公正,本文针对刑诉法对被害人权利保护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三方面立法设想:1、进一步扩大和保护被害人参与刑事诉讼的权利;2、确立公诉案件被害人上诉权;3、保障被害人刑事赔偿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和谐语境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犯罪学作为一门学科出现以前,古典刑法主要规定的是刑罚,即死刑、自由刑、财产刑。古典刑法认为惩罚了犯罪人社会就公正,就恢复正义了。但国家把解决犯罪的权力垄断以后,实际上把被害人的权利给忽视了。我国现行法律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保障的重视程度已经大为提升,相比之下,对被害人权利保障日显不足。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对被害人而言是一种恢复性的刑事保护制度。本文在借鉴国外立法和司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如何在我国构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5.
李寅旭 《法制与社会》2012,(23):243-244
上世纪60年代前的各国的刑事诉讼制度中,无论是从理论研究还是司法实践都呈现出一个鲜明的趋势:大多是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保护的角度出发,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问题却鲜有人问及.随着各国暴力犯罪案件数量的增加,普通民众的危机感增强,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被害人的重要性.本文拟从介绍刑事被害人的内涵入手,又通过阐述现代国际社会两大法系典型国家的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制度的发展及呈现出的各自特点,结合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制度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完善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制度提出若干建议,以期待对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制度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苏微 《法制与社会》2011,(36):135-135
随着刑事被害人保护理念和实践的发展,被害人权利保障问题越来越为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我国立法在此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和漏洞。本文从对被害人权利保护的理念与实践的发展以及我国现行的相关制度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对于刑事被害人的权益保护需要不断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护救济成为完善刑事诉讼制度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刑事被害人获得的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经常得不到兑现。本文从建立国家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域外立法状况以及我国司法实践中的探索等方面,探讨建立我国的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8.
简议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护救济成为完善刑事诉讼制度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刑事被害人获得的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经常得不到兑现。本文从建立国家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域外立法状况以及我国司法实践中的探索等方面,探讨建立我国的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9.
祁麟 《法制与社会》2012,(33):239-241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和诉讼权利长期以来出于一个被忽视的状况下,随着国际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被害人的权利保障日益受到了重视。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关系着起诉权的配置,诉讼构造的构建等诸多重要的问题。我国刑事诉讼法也从立法角度确立了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以及保障了被害人的诸多权益,但从保护人权保护被害人利益的角度思考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被害人权利的保障仍有改善空间。  相似文献   

20.
将被害人定位为刑事诉讼的当事人,有悖公力救济为主的刑诉法发展的历史潮流,偏离被害人保护的国际立法与司法趋势,损害控辩平等诉讼结构的平衡,模糊庭审广场化和剧场化的界限,抹去不同类型被害人之间的实质区别。因此应该在立法上将被害人从当事人地位合理抑制,但在审前程序、量刑程序以及实体补偿上的加强。首先应建立被害人分类制度,限制被害人起诉、上诉、申诉权,加强对被害人的程序保障与权利救济,如侦查阶段申请相关司法机关进行诉前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的权利、申请法院调查权、庭审中参与量刑权等,着重建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