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传统社会的制度、价值观与西方确实有着诸多的不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将"权力"视为治国工具,而西方先人一开始就对权力充满戒心。本文分析了孟德斯鸠、魁奈等西方启蒙思想家和梁启超等对古代中国政体的认识,并引申出一个问题,即如何定义中国古代社会的性质。中西不同的权力理念源于对人性认识的差异。先秦儒家认为"人性善",对贤人始终寄予希望;先秦法家则认为"人性恶",主张利用"人性",加强君主的权力。西方先哲亚里士多德则坚持以法治限制人性,制约权力。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权是一个畏惧、荣誉、品德兼而有之的"混合政体",中国的"传统法"是"礼与法"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中国检察官》2011,(16):33-40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汽车、飞机等现代高速运输工具的普及成为可能,人类逐步迈入风险社会。与西方社会较早进入风险社会不同,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的情状才逐步呈现风险社会的特征。风险社会的特征除表现为现代高速交通运输工具的普及、交通事故的常态化等特征之外,法律上表现为事故归责原则、刑事法网的收缩等的变化。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如何处理好风险社会所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是正确贯彻三项重点工作——"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不可回避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正> "法律文化"的概念在苏联已经讨论了大约二十五年。由于苏联法律研究学会以政治学的研究为中心,又由于"法律文化"概念符合马克思主义历史前进性的观点,因此,与西方相比,这一概念在苏联更多地受到学术界的注意。尽管苏联学者讨论这方面问题的文章总是受到西方学者的批评,但苏联的法律文化观点依然与西方的观点具有某些相似之处。苏联学者中最早讨论法律文化的是E.A.罗卡  相似文献   

4.
在比较法研究中,中国法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但在主流的西方比较法文献中,西方法是正统,中国法只处于边缘地位。法律在社会中不占主导地位,一直是西方人眼中中国传统法的主要特点。西方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法具有专制主义、集权主义的特征,这同中国的“治水社会”的历史有着密切联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对西方有关中国法的观点以及法律和社会发展的模式提出了挑战。在法律的地位和集权与分权问题上,不应把中国法与西方法绝对对立起来,西方和中国在处理熟人关系和陌生人关系,应对正常状态和非常状态问题上有许多相近之处,它们是中国与西方共同面对的问题。把中国法研究放在西方各种法律进化模式中虽然具有参考价值,但终归是靠不住的,应转到以问题为中心的轨道。  相似文献   

5.
席伟健 《法制与社会》2010,(25):281-282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现代中国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出现,是一种所谓对近代的"超克"的产物,即对于西方学术界(包括日本)以往的汉学研究进行反思的产物。总体上,以往西方对中国的研究的相关论点都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为现代社会发展之标准模范的西方文明观及价值观体系,带有浓厚的"东方主义"歧视色彩,是对非西方世界的虚无化。日本学者加加美光行教授在其《构建新的"中国学"》一文中,明确地指出了这种中国研究范式在方法论上的严重缺陷,即目的论和因果论的混淆,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共同态度性"来克服这种研究弊病。  相似文献   

6.
法之合理性问题──麦考密克与韦伯之比较严存生法之"合理性"(Rationality)问题,是研究法之评价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当代西方法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我国法理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刚刚起步。为了避免重复西方学者已经作过的工作,有必要首先了解西方对...  相似文献   

7.
财富分配不公是我国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难题。针对该问题,有学者仅从财富分配正义的单一价值目标展开有关探讨,而忽略或较少涉及到风险分配不公的问题。由于社会分配的对象既包括"看得见摸得着"的财富,也包括"看不见摸不着"的风险,因此,社会分配正义价值目标的实现亦应相应地包含财富分配正义和风险分配正义的双重路径。基于此论点,本文探讨了财富分配正义和风险分配正义各自不同的运行机理和两者之间的互动逻辑关系,并从法律调整的层面上提出和论证了财富分配正义中的"机会正义"和"结果正义"问题以及风险分配正义中的"归责前置机制"和"责任承担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8.
严蓉 《时代法学》2004,2(6):119-120
金秋十月,全国西方法律思想史研究会2004年年会在星城长沙召开。本次年会由全国西方法律思想史研究会和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主办。来自全国28所高等院校法律院系、科研单位、出版单位、外交部、对外经济贸易部及其它有关单位的专家和学者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本次年会的两个议题:西方法律思想史的教学和西方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形成了一些有益的观点。一、西方法律思想史的教学在西方法律思想史教学方面,代表们均认为该学科的特点是时间跨度大,从古希腊、古罗马,甚至到有些学者提出的现代的德沃金,历史延绵两…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社会场的法律构建研究谢邦宇,芦琦一、市场经济社会场的总体特征(一)社会场论的方法论意义社会场论研究最初源于西方的传统组织理论,是在吸收传统组织理论的合理思想,通过对社会组织的深入剖析以及对不同"类"组织的新综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组织理...  相似文献   

10.
墨子法律思想的自然法理论特征赵建文一西方自然法学者大都认为在国家和成文法出现以前,人类社会是一种自然状态,有的认为这种状态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有的认为是一切人完全自由和平等的理想状态。墨子对这种状态的描写,类似于西方自然法学者霍布斯所描述的...  相似文献   

11.
法律体系理论 ,是近世西方学者甚为关心的问题。英国著名法理学家约瑟夫·拉兹教授的代表作《法律体系的概念》一书 ,可说是此问题的集大成者。本文作为一篇读书笔记 ,主要根据拉兹的研究 ,分别对奥斯丁、凯尔森、拉兹三位有代表性的西方法学家的法律体系理论作以介绍 ,从中去体会、理解和发现迥然不同于我们以往所理解的法律体系理论之处 ,以检讨我们的法律体系理论。  相似文献   

12.
胡彬 《法制与社会》2010,(23):107-108
刑事政策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被西方学者誉为"刑事政策之父"的德国学者费尔巴哈于1803年提出的。他认为:"刑事政策是国家据以与犯罪作斗争的惩罚措施的总和,是‘立法国家的智慧’。"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行贿罪刑事政策的现状、问题检讨和完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姜瑜 《法制与社会》2010,(23):216-216,218
作为一种专业用途翻译,法律翻译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目前,在对法律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问题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认为,法律翻译中的译者应该处于"隐身"的地位,原文本应当更受重视。本文主要通过对法律翻译词汇分析,揭示译者主体性问题在词汇中的反映,认为译者的主体性问题对法律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法律选择和适用是国际私法的核心问题,对于如何进行法律选择从形式正义时期的巴鲁托斯的"法则区别说"到实质正义时期里斯的"最密切联系说",许多国际私法学者均对其进行过探讨。在2011年4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法律关系适用法》(以下简称《涉外法》)对国际私法中的涉外法律关系进行了规定,也体现了我国法律对于涉外案件进行利益衡量时所依据的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15.
李佳 《研究生法学》2007,22(5):62-72
在欧美,政教关系问题是历史上最活跃的问题之一,因为如果有一样东西能把西方社会和非西方社会区分开来的话,那就是宗教权威和世俗权威之间存在的特有关系,中国语境下的政教关系问题近来成为我国学者所关注的问题。由于我国宪法文本并未明确规定政教分离原则,所以绝大多数学者主张尽快在宪法中确立政教分离原则。  相似文献   

16.
考察西方国家的法治史,我们会发现,早在罗马时代就活跃着一群法学家,而且随着纠纷的增加,法院逐渐垄断了对纠纷解决的终极权力。随着法律的专业化程度增加,它与社会日常生活的知识距离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法律共同体出现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职业群体,法律共同体在西方的法治发展史上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将“依法治国”作为组织国家、调整国家与社会、国家与公民之间关系的一种基础性f段,中国必然要相应地发展一个法律共同体,这是学者的共识。但是,目前学者研究中国法律共同体的文章尚不多见,还缺乏对法律…  相似文献   

17.
高校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了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高校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普遍存在法律风险,如何降低法律风险、将法律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是每一个大学生创业者所需要思考的问题,需要社会、政府、高校、学生共同努力。文章以高校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法律风险,主要分为创业初期法律风险、创业中期法律风险、创业后期法律风险,分别从创业初期、创业中期、创业后期三个阶段分析了如何应对法律风险,希望能够对大学生创业群体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正> 一、法律社会学及其在我国的兴起法律社会学原来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兴起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法学研究新方法和新思潮.它强调用社会学的实证研究方法来分析法律制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运行状态,强调用实态调查、统计分析等实证方法来对法律现象进行建立在事实材料基础上的经验研究;它所注重的是法律现象的"事实",而非"价值"或"形式". 法律社会学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和法律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条件下,适应当时社会法制改革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在西方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史,并已成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热,在犯罪学和社会控制领域也有独特的地位。其原因,一是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法学问题时非常重视犯罪和刑罚问题;二是犯罪问题自那时以来一直是西方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西方学者企图从马克思主义法学中找到解决犯罪问题的捷径,从而形成了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犯罪学”和社会控制理论。  相似文献   

20.
符号、解释学与中国古典法律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 ,受西方解释学理论的影响 ,中国也掀起了研究中国古典解释的热潮 ,学者们将其命名为中国古典解释学研究。但有关中国古典法律的解释还很少有人关注。本文运用解释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古典法律解释问题做了初步性研究 ,阐明了中国古典法律解释研究的可能性径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