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将“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这两个重要概念写入了党的纲领性文件。特别是首次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提出了“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命题。“弘扬法治精神”的提出和践行,意味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落实进入了新的阶段,确立和实施十年之久的依法治国方略,正在从法律制度的层面深入到法治精神的内核,从法制体系的构建升华到法治文化的培育,标志着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中国司法》2013,(10):20-23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新任务新要求,2013年初,山东省烟台市组织开展"法德共进"活动,将社会主义法治和社会主义德治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法律与道德在管理社会、规范行为、维护秩序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素质和道德修养,推动全社会形成"重法厚德、  相似文献   

3.
闫友森 《中国司法》2014,(12):31-33
正法治宣传教育是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近30年的普法历程,使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实现了从普及法律常识到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巨大历史性跨越,对普法工作的要求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的新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社会  相似文献   

4.
周文 《中国司法》2008,(1):79-8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党的十七大又提出弘扬法治精神,这昭示着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进程及其成就;同时,也表明了法制宣传教育已经步入了法治文化的层面上来,弘扬法治精神已成为新的历史时期普法工作应当追求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5.
吴跃建 《中国司法》2012,(10):30-33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离不开法治文化的培育和法治精神的牵引。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选择。"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6.
周文 《中国司法》2009,(6):43-44
从开展全民普及法律常识到党的十七大提出弘扬法治精神,这是中国民主法治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20多年的全民普法活动已走进了新的历史阶段。从普及法律知识到弘扬法治精神,这是一个质的跨越,是法制文明的进步,同时也是普法宗旨的转变。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理念、手段、方式和方法都需要相应地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7.
一、弘扬法治精神的基础理论研究现状2007年10月15日,"法治精神"作为一个新提法,出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拉开了新一轮弘扬法治精神热潮的序幕。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指出,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2012年11月25日,在网络搜索引擎"百度"中搜索"法治精神",找到相关结果约7,760,000个,全社会对法治精神的关注度很高。目前,理论界关于弘扬法治精神的研究不  相似文献   

8.
薛虹 《中国司法》2012,(5):21-23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是国家"六五"普法工作规划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作为"文化强国"战略提出。无疑,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既是贯彻落实国家“六五”普法工作规划所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的需要,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所提出的建设“文化强国”战略的需要。一、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9.
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应强化人本意识和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敏 《中国司法》2008,(12):93-9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报告强调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法制观念教育。无论是法治建设,还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都要求重视和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如何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笔者认为关键要在坚持科学发展观中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创新内容、创新机制、创新载体,努力形成具有时代特点的社会法治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镇江市经济开发区人民法院在审判综合楼建设中,将法院文化建设融人大楼设计施工之中,倾心打造传递法治精神、弘扬法律意识、彰显司法权威的新载体。通过“镜园”法文化思维理念,将面向公众的庭院文化、面向当事人的法庭文化和面向法院工作人员的廉政文化融为一体,达到以文化的形式宣传法律、 以艺术的方式弘扬法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赋予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工作更重政治责任、法治责任、检察责任。对标新形势新要求,泉州市检察机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针对理念转变、服务发展、自身建设存在的差距,坚持传承弘扬“晋江经验”,聚焦实业、改革创新、爱拼敢赢的精神,扎实推进做实诉讼职能、诉讼监督、诉源治理的案件高质量,体现政治责任、法治责任、检察责任担当的品牌高质量,加强政治建设、业务建设、职业道德建设的队伍高质量,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泉州实践。  相似文献   

12.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总的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民,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创新宣传形式,注重宣传实效,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基础作用,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3.
刘武俊 《中国司法》2012,(12):17-22
党的十八大报告彰显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主题,蕴含了极其丰富的法治精神。本文比较全面而系统地解读了十八大报告的法治精神,重点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以及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保障等论题进行了科学的阐述。文章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观点富有启发性,值得广大读者一读。  相似文献   

14.
刘武俊 《中国司法》2007,(11):80-82
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往往喜欢戴着法律的“有色眼镜”法眼观潮,从法律的视角欣赏和解读时代潮流,笔者也不例外。作为司法行政宣传工作者和司法行政理论工作者,笔者通过认真学习领会高屋建瓴、博大精深的十七大报告精神,深感学习和践行十七大报告“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命题意义非凡,使命重大。胡锦涛同志作的十七大报告对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首次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提出了“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命题。十七大报告通篇都融汇了法治的精神,弘扬了法治的精神,堪称是一篇弘扬法治精神的纲领性文件。深入学习和认真践行十…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深人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表明,法治能力将成为领导干部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重要内容,事关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落实,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6.
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树立,因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坚持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置条件。  相似文献   

17.
刀剑 《法制与社会》2014,(9):145-146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这是对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阐述、新观点、新要求,特别是在中央强调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背景下,强调领导干部弘扬法治精神显得尤其重要。众所周知,领导干部是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组织者、参与者和示范者,其法律素质的高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其依法管理、依法决策和依法办事的水平。所以,培养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是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的重要前提,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就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表重要论述,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引和思想武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职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当前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实现法治的关键节点,在于法的实施,使法律真正成为人们普遍遵守的行为准则。在法律实施中,人民法院要定位好、扮演好自身的角色,充分发挥角色的功能和作用,既教育人民群众学法、知法,更要教育人民群众尊法和守法,从内心认同法治精神,使法治精神由内生而外发为行为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20.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树立,因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坚持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置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