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何平 《探索》2004,42(2):52-55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从人类社会政治历史的进程来看 ,政治文明的发展主要是以宪政运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宪政是人类政治文明由低级向高级演进中的重要成果 ,是政治文明的高级形态。政治文明是宪政的前提和基础 ,宪政构成了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和显著标志。当代中国应当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和宪政建设的有益经验 ,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 ,在政治文明建设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之路。  相似文献   

2.
把全国贯彻实施宪法,当作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对党建国以来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对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反映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确立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为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抓住了依法治国的纲、政治文明建设的纲。十六大提出依法执政这个历史性命题,为实行宪政确立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殷啸虎 《唯实》2004,2(2):57-59
中国宪政运动如果自戊戌变法算起 ,已经历了百余年的历程。然而 ,严格意义上的宪政在中国才刚刚起步。 1 997年 ,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目标 ,1 999年的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写进宪法 ,2 0 0 2年中共十六大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一切 ,标志着中国正朝着宪政的道路迈进。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宪政制度建设的今天 ,如何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正确处理宪政建设中的各种理论和现实问题 ,是我们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近代中国宪政发展的一个基本特点 ,就是宪法工具主义…  相似文献   

4.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加强宪法监督,维护宪法权威,不仅是许多宪政国家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政治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宪政紧密相联,宪政是民主的保证,民主是宪政的依归;法治是宪政的运行机制,本文对宪法、宪政含义、宪政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进行探讨,并试探性地对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推进宪政建设作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韩慧 《发展论坛》2003,(5):26-27
一宪政,是指宪法或民主政治的操作与运行过程,包括创造宪法(立宪)、实施宪法(行宪)、维护宪法(护宪)、发展宪法(修宪)等政治行为的运作过程。毛泽东同志也说过:“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的政治。”就政治与宪法的关系看,宪政实质是指政府的一切行为是以被授予的权力为范围的,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是被宪法所体现的民意限制的,在政府权力之上有一套更高的法律对政府权力进行规限,政府在法制下行使权力,才构成宪政。宪政与民主、法治一样,是人类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宪政以宪法为前提,宪政是宪法的有效…  相似文献   

7.
陈纯柱  林莘 《探索》2012,(2):61-65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民主宪政的道路,虽然遇到了许多坎坷,但初步建立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宪政体制。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宪政发展历程中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中国的宪政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制定出好的宪法是宪政建设的前提;坚持宪法至上的原则,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以保障宪法的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为宪政发展带来了支撑和动力;完善法制,构建制度化、程序化的执政机制是宪政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徐晓刚 《唯实》2003,(11):36-39
现代宪政文化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思想文化基础 ;要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就必须努力推进社会主义宪政文化建设 ,使宪政文化真正成熟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文化 ,当务之急是反对封建特权思想 ,要从建立制度和遵守制度入手 ,加强民主理念和民主技能教育 ,加大对特权行为的根治力度 ,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 ,把宪政精神普及到现实生活中去 ,牵引着整个社会走向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9.
张晓明 《唯实》2007,4(10):74-78
建设以宪法为内核的宪政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坚持党的领导,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对我们继续推动社会主义宪政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正德 《探索》2002,2(6):12-16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邓小平理论与“八二宪法”的内在联结点,邓小平理论的民主法制理论就是中国现行宪法的灵魂;邓小平理论对“八二宪法”的制定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宪政在中国,路途坎坷而又前途光明,我们的任务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  相似文献   

11.
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的宪法,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的总结,毛泽东亲自带头起草了1954年宪法,了解此次起草的过程对研究毛泽东宪政思想和推进我国宪政建设进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现行宪法之修改是社会需要的必然性结果,其修改的主要内容为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确定了公民私有的合法财产权及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宪法保障地位;宣示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政治承诺,等等.宪法是宪政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宪政的实现有赖于宪法的充分实施.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的核心与实质是依宪治国,法治与宪法和宪政有着天然的联系。法治的基本要求是通过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障公民权利,而这一目标,只有在宪政条件下,才能真正完全地实现。法治的落实,首先要求有一部合乎宪政精神的宪法,只有在宪政条件下的法治,才是完善的法治;只有宪政保障的法治,才是真正的法治,只有实行宪政,才能真正推动法治的发展,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我国已经开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要实行法治,就必须坚定地贯彻实施宪法,实行宪政。  相似文献   

14.
辛岩 《党史文汇》2005,(11):52-53
近年来,有人提出,我们所要的民主是宪政民主,现代宪政主义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华.他们主张,用宪政民主和现代宪政主义这种模糊的口号来代替我们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等等明确的基本主张.  相似文献   

15.
陈妍 《实事求是》2004,12(6):60-62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民主宪政的一项基本原则。将人权原则写入宪法 ,是中国寻求实行宪政以来的第一次 ,是当代中国民主宪政和政治文明的最新发展。人权入宪开创了用宪法保障人权的新时代 ,为中国人权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它向世人宣示了中国对待人权的庄严态度和法治精神 ,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在我国宪政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宪政以宪法为设计蓝图,通过控制权力和保障权利来实现政治的民主化、实践政治文明。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实现方式,在宪政框架下发展、完善这一政党制度对于我国宪政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把政党排除在宪政之外,是与现实政治过程不相符合的。在中国,要想把执政党排除在宪政之外,更是不切实际的。中国共产党要把自身作为宪政的构成要素,在宪法的框架内活动,通过修宪推动宪政建设,并在政治活动中扮演宪政实践者。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的宪政建设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建国初期,毛泽东开创了民主施政、民主建国的道路。邓小平确立了法治的方向,促进了我国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江泽民、胡锦涛确立了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为我国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奠定了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依宪执政作为现代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一种高级形式,是宪政发展的客观要求。关于宪政,它是以宪法为前提,以人权为目标的民主化、法治化和制度化的系统过程。宪政的基本前提是宪法。一部具有权威性的宪法是真正宪政的前提和起点,一个现代国家的各项其他制度和程序都要经由宪法来规定和确立。宪政的基本价值目标是人权。作为一个现代国家的公民,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的宪政建设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建国初期,毛泽东开创了民主施政、民主建国的道路.邓小平确立了法治的方向,促进了我国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江泽民、胡锦涛确立了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为我国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奠定了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