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些年来,我国海峡两岸时有劫机事件发生,严重危及两岸航空运输和旅客生命财产的安全,单在1993年大陆就发生Ic起劫机到台事件。而台湾方面在遣返劫机犯问题上被动而顾忌的态度,导致两岸劫机犯罪管辖权的冲突,削弱了对劫机犯罪的打击力度,也阻碍了两岸空中直航的进程。到目前为止,海峡两岸间还未有一个解决劫机犯罪管辖权冲突的直接有效的办法。为此,笔者拟就海峡两岸劫机犯罪的特点,管辖权的冲突和成因及其解决方案几个问题略抒管见,以资对两岸通力协作、制裁劫机犯罪有所稗益。一、海峡两岸间劫机犯罪的特点劫机犯罪,又称空中…  相似文献   

2.
劫机行为妨害民用航空的正常秩序,严重危害乘客和民用航空器的安全,故被现代国际社会公认为最严重的犯罪之一。近年来,发生于两岸间的劫机事件一直呈上升趋势。因此,对跨海峡劫机问题的立法和处理方式的全面探讨,就杜绝这种危害两岸共同利益的犯罪而言,无疑是必要的、有益的。一、两岸“劫机罪”立法的演变和特征两岸的刑事法律均将劫机行为列为犯罪,并规定了严厉的刑罚。在我国台湾,与民用航空安全有关的法律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承袭1935年制定的所谓《刑法》的规定,如第183条规定了“倾覆航空器罪”,第184条规定了“损坏航空设…  相似文献   

3.
劫持航空器罪的特征和刑事管辖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劫持航空器的犯罪多数发生在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它是一种国际性的犯罪。从60年代后期起,国际上的劫机事件逐年增加,特别到了80年代劫机事件更是频繁发生。近几年来,在我国劫机事件也时有发生。司法机关在处理劫机案件时遇到许多疑难问题,这就向刑法学界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本文将以国际法和刑法理论为基础,以我国承认的三个关于制止航空器方面犯罪的国际公约,即《东京公约》、《海牙公约》、《蒙特利尔公约》和国内法为依据,对劫持航空器罪的刑事管辖权等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4.
确立空中劫持犯罪优先管辖权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事件以后,打击国际性劫机行为,惩治与防范劫机犯罪已经成为各国迫在眉睫的任务。而其中解决劫机犯罪的管辖权问题则更是惩治犯罪的前提与关键。本文结合三个反劫机公约,建议应规定劫机犯罪的优先管辖权,并具体提出了确立优先管辖权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空中劫持事件最早是1933年在秘鲁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7年又发生了一起劫机事件。进入六十年代后,劫机事件日益增多,1960—1977年共发生550余起。那时,由于种种原因,国际上劫持飞机和破坏民航飞机及设施的情况不断发生,严重地危害了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就引起各国的关注,纷纷采取措施,以防范这类事件的发生。《东京公约》、《海牙公约》、和《蒙特利尔公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要求缔约各国承允给予劫机罪犯的严厉惩罚。《东京公约》全称为《关于在航空器内犯罪和犯有某些其他行为的公约》,1963年9月14日签订于东京,  相似文献   

6.
自1931年秘鲁发生第一起非法劫机事件起,劫持飞机便成为困扰国际民航业的一大难题。据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统计,仅1991年到1993年,全世界发生的国际性劫机就有62起,死亡81人,伤215人,严重影响国际航空业的声誉。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我国也出现了多起空中劫持事件,且被劫持飞机大都降落在我国管辖领域之外的地区或国家,给我国管辖和惩治劫机犯带来困难,对跨国、跨地区的国际性劫机问题,目前各国主要是依据国际法来进行管辖,依据国际法和国内法来惩治罪犯。本文拟就如何利用国际法来打击国际性劫机行为作一探讨,以求教于各同行。  相似文献   

7.
他山之石     
《刑警与科技》2004,(10):63-64
(本刊讯)为加强航空安全,美国有关部门拟在商用航班上安装一种先进的监控摄像系统,使地面人员能够随时监视机舱内发生的情况,及早预防劫机等突发事件的发生。这个新系统将通过卫星把在飞机上拍摄到的图像发回地面。根据有关安全措施计划,飞机客舱和驾驶舱都将安装这种摄像机。但飞行员们认为,在驾驶舱安装监视装置会侵犯他们的职权。代表乘客利益的团体则对这项新的飞行安全措施表示支持,认为这有助于防范恐怖袭击和劫机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正> 去年,我国曾发生过一起罪犯劫机飞往外国的事件。事件发生后,当我国政府要和南朝鲜当局按国际公约将罪犯引渡给中国时,对方却以政治犯不引渡为借口,拒绝引渡  相似文献   

9.
1983年5月5日至5月10日,历史所呈现的,不仅仅是一起单纯的暴力劫机事件处置过程,还是一场戏剧性十足的外交斡旋.  相似文献   

10.
空中劫持与国际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有关空中劫持的三个公约随着航空事业的发展和各种势力斗争的尖锐化,出现了一个新问题——空中劫持.据历史的纪载,在世界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史上,第一起空中劫持事件是于1930年发生在秘鲁.事隔十七年以后,即1947年发生了第二起劫机事件,一架保加利亚的飞机在国外被劫持.以后常有发生,但每年不过几起.六十年代以后,劫机事件层出不穷,此起彼伏.比如,1968年发生了三十起,1969年发生了八十六起,平均每四天一起,得逞率达82.5%.据统计,从  相似文献   

11.
和田"6·29"劫机事件成功处置的消息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在飞机上勇斗暴徒的英雄们感动着人民群众。7月2日下午,新疆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在乌鲁木齐举行大会,隆重表彰在成功处置和田"6·29"劫机事件中的有功人员,授予10位同志"‘6·29’反劫机勇士"荣誉称号,记个人一等功,奖励人民币10万元。10位勇士中有一位是一位律师,他就是新疆巨臣律师事务所主任窦刚贵同志。7月28日,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在乌鲁木齐市举行慰  相似文献   

12.
试论劫持航空器罪王如海一、劫持航空器罪的立法意义劫持航空器罪是随着现代航空运输业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犯罪。最早出现在1932年的秘鲁。我国自1977年6月16日执行乌鲁木齐——哈密航班任务的一架里一2客机空中遇劫至今10余年间,共发生劫机事件10余起,...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三年五月五日,中国民航一架三叉戟二九六号客机被卓长仁等六名暴徒以武力劫持,被迫降落在汉城附近的春川机场。这六名罪犯早在劫机之前就是罪行严重的刑事逃犯。他们盗窃枪枝,伪造证件,投机诈骗,流氓盗窃,罪行累累。他们为了逃避我公安部门的追缉,狗急跳墙,劫机外逃。这伙暴徒所犯劫机的罪恶行径,不论是从中国法律和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看,都应把他们交还中国司法机关依法惩处。我民航二九六客机机组人员和旅客愤怒控诉暴徒劫机杀人的罪行,一矽要求将以卓长仁为主凶的六名劫机罪犯,交由中国司法  相似文献   

14.
论劫机罪     
《法学》1986,(10)
最早一起劫机事件发生在1930年的秘鲁,自1930—1958年总共发生22起,从六十年代开始逐步上升,到1969年则一跃而为89起。七十年代中后期,劫机犯罪略有下降,然而自八十年代初开始,又出现了新的高潮。近年来,在我国也发生从西安飞往上海的民航班机被劫持案;从沈阳至上海的民航三叉客机被劫持案。还发生了一起国外民航客机被劫持到我国的案件。这类案件给我们提出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行使管辖权、如何定罪量刑等等。我国已先后加入了东京公约和海牙公约和  相似文献   

15.
一、劫机犯罪的特点关于劫机犯罪的特点,国外有些学者进行过一些有意义的划分。有的以犯罪动机为标准从公共的或私人的、政治性或非政治性的、谋利的或非谋利的角度进行了简单的划分,并据此对劫机犯罪进行分类;有的以犯  相似文献   

16.
始于本世纪三、四十年代,盛行于六、七十年代的劫机犯罪给世界各国的民航事业带来了严重威胁,这种威胁在八十年代的今天依然存在。为了消除这种威胁、保障民航安全并严惩劫机犯罪,国际国内的反劫机立法也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由于劫机犯罪大多具有跨国性或涉外因素,对此除了国内法以外,还必须有国际法来调整。国际社会在反劫机的法律措施方面已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各国国内的反劫机立法已经或正在得到完善。然而,必须看到,由于各国立法传统、法律制度以及劫机犯罪具体情况等方面的不同,迄令为止,国际上没有也不可能形成一个可适用于一切劫持飞机行为,并为各国所公认的犯罪概念与定义。在此方面以及由此导致的在劫机犯罪的构成特征及刑事责任方面,国内法与有关国际公约之间以及各国国内法之间的规定有着很大差异。根据调整劫机犯罪的法律的不同,应将劫机犯罪区分为国际法上的劫机犯罪与国内法上的劫机犯罪。  相似文献   

17.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机袭击美国世贸中心大楼和五角大楼,对这一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各国政府和人民在予以严厉谴责的同时,也在思索着如何更好地开展与恐怖犯罪等严重犯罪活动作斗争的紧迫社会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尽管国家间的世界大战目前不会轻易发生,但非国  相似文献   

18.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机袭击美国世贸中心大楼和五角大楼,对这一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各国政府和人民在予以严厉谴责的同时,也在思索着如何更好地开展与恐怖犯罪等严重犯罪活动作斗争的紧迫社会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尽管国家间的世界大战目前不会轻易发生,但非国家间的恐怖犯罪的存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尽管我国现阶段社会治安稳定,刑事犯罪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发生大规模的劫机、爆炸、投毒、绑架人质、生化袭击等恐怖犯罪的可能性仍存在,各种反社会分子也会受到"9·11事件"的影响,从事赤裸裸的杀人、抢劫、强奸、放火、投毒等严重刑事犯罪,犯罪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必将会明显加大,对恐怖犯罪和其它各种严重犯罪的防治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也更为突出,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一、劫机是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刑事罪行 劫机又称空中劫持、劫持航空器,是指在航空器内使用暴力或暴力威胁,非法干扰、劫持或以其他不正当方式控制飞行中的航空器或准备采取此类行为,以致危害航空器或者所载人员、财产安全的行为。 由于劫机行为所侵害对象与作案环境的特殊性,使得它具有不同于其它普通刑事犯罪的严重危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5月14日下午,鲁北大地发生了一起被网民称为"中国劫持直升机第一案"的事件,备受国内外关注。该事件的真相是怎样的呢?其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内幕?笔者对该事件及相关一起劳动争议纠纷案件的深入采访,或许能理清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网曝"劫机"事件2013年5月14日晚间10时许,互联网上有多名网民在新浪微博爆料称,当天下午一架在山东德州市执行防治美国白蛾任务的直升机遭到劫持,飞行员下落不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