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布依戏是我国少数民族戏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中体现了布依族各类艺术精华 ,反映了布依族的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本文通过对布依戏的戏剧特点和民族特点的分析 ,试图挖掘出这一民族艺术形式形成的内在和外在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2.
市依族民间戏剧文化,是指布依族的布依地戏、布依花灯戏、布依彩调戏、布依八音坐唱戏、布依傩戏为主体的总称。建国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布依族民间戏剧文化得到社会的公认和发展,布依戏确立为一个独立的剧种,屹立于祖国戏剧文化之林。布依族民间戏剧是布依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是布依族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武术、美术、说唱艺术等发展的硕果。 布依族民间戏剧文化、无论是布依戏或是布依花灯戏、布依彩调戏等,均有其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有较为稳定的戏剧化曲调,有近百个民族剧目和移植节目,也有一定的虚拟表演程式和与此相应的戏剧角色及行当,是布依族民间音乐、舞蹈、表演和谐的统一体,在我国诸多的戏曲中是独树一帜的。布依族戏剧文化活动,在布依族聚居地区相当盛行,深受  相似文献   

3.
流布在南北盘江、红水河畔的布依族人民的戏剧样式——布依戏,于1956年贵州省第一届工农业余文艺调演荟萃时,方为人们耳闻、悦目。 似星罗棋布洒于乡间村寨并长期为布依族人民喜爱、传承的布依戏,曾多次在省、地、县及中央历届会演或民族戏剧调演中,参加演出并荣获奖励。如册亨县弼佑布依戏队的《玉堂春》、兴义县巴结镇布依戏队的《一女嫁多夫》。《玉堂春》,获省第一届工农业余文艺  相似文献   

4.
布依戏初探     
布依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戏曲的又一瑰宝,正在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有关专家潜心研究的兴趣。 布依戏的研究,离不开对于布依戏历史沿革及现状的了解;离不开对于布依戏流传的基本原因的探索;离不开对于布依戏的潜力及发展前景的分析与展望;当然也离不开研究者之间进行必要的商讨。 笔者想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文中谬误,伏乞指正。  相似文献   

5.
布依族有戏否?众说纷纪。布依戏怎样形成、源于何地?见解各异。 在中国浩瀚悠久的文化长河中,如何认定一个民族的戏剧文化,我自感孤陋,不敢妄言。本文仅就布依戏源流及形成因素,谈一孔拙见,以求匡正。 笔者认为,对上述问题的提出和争议,首先在于对什么是戏曲,怎样界定戏曲的形成,在概念上、认识上存在着异议。 何谓戏曲?前人云:“‘戏’者,以虚中生戈;‘曲’者,音乐也”。王国维云:“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这些定义,包容了戏曲的基本特征;以演员为中心,广泛地调动诗词、音乐、舞蹈、绘画等各项艺术和技艺的表现力,成为众体兼备的综合性艺术。 确定了戏曲定义之后,又怎样来界定戏曲的形成呢?我认为:凡最早具备了上述条件的剧种,就标志着戏曲的形成。反之,只含有某种戏剧因素,某种戏剧动作,只能视为戏曲的孕育或刍形;凡最能以复杂的故事情节,尖锐的戏剧冲突,鲜明的人物性格或艺术表现上高度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审美活动,包含美的创造和美的鉴赏两方面。而审美创造和审美鉴赏,又是审美意识中主、客体的“双向”交流。本文试就布依戏、侗戏这一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艺术审美的奥秘,进行探究。 地处西南边陲,与湘、鄂、滇、桂等省毗邻接壤的贵州布依族、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社会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布依戏、侗戏,它们反映社会生活的独特视角和风格独异的艺术形式,为我们提供了审美参照。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傩风很盛。我省众多的专家、学者,为此而写出了一批很有学术价值的论文,为我们进一步探讨、研究贵州省有关民族的傩文化,做了大量的、有益的工作,但在研究中,有少数同志由于调查了解不够,其论述不免也有偏颇之处,如《布依傩戏探秘》一文。(以下简称《秘文》。见《贵州民族研究》90年第一期)。对于傩文化,笔者纯属门外汉,更谈不上有什么研究,只是生活在黔西南地区近甘年,因工作之便,曾对有关史料和布依族的有关传统文化,有过一些接触。从争鸣的目的出发,笔者不揣冒昧,借此也谈谈“布依傩” 与“布依戏”的问题,并对《秘文》的某些引证和举例,略陈拙见,敬祈指数。  相似文献   

8.
苗族没有戏剧,这似乎在戏剧界已形成定论。苗族究竟有没有戏剧?针对这个问题, 1989年7月至90年5月,思南县民委组织专人在铜仁地区民委主任罗正铭带领下,先后深入 思南大河坝、大坝场、张家寨、鹦鹉溪等苗族聚居地,对高台戏进行了专题调查搜集,获得 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证明了苗族不仅有戏剧,而且戏剧的丰富和独特,是令人兴奋和惊讶 的。 思南苗族高台戏是在苗族民间花灯、山歌的基础,上后逐渐吸取傩戏、湘剧的表演形式而 构成的一种独特的地方剧种,它形成于清代道光年间,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现已流行 于印江、石阡、德江、沿河、凤冈、湄潭、务川和余庆等地。剧目发展到近百个。思南苗族 高台戏的搜集整理,它不但填补了苗族戏剧史上的空白,而且对研究思南乃至整个苗族族源、 戏剧、音乐、文学等都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9.
台湾戏剧脱胎于传统的中国戏剧台湾的戏剧起源于中国大陆。大约在明末清初,从大陆带去的戏剧流传到台湾各地之后,便演变、产生了所谓正音、乱弹、四平、七子班、九甲戏、车鼓戏、采茶戏、歌仔戏、布袋  相似文献   

10.
在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在10大类518项中,贵州省在8类有31项名列其中,分别是(文中序号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类别序号):一、民间文学台江县、黄平县的苗族古歌;施秉县的刻道。二、民间音乐黎平县的侗族大歌;榕江县、黎平县的侗族琵琶歌;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贞丰县的铜鼓十二调。三、民间舞蹈丹寨县、贵定县、纳雍县的苗族芦笙舞(具体为:锦鸡舞、鼓龙鼓虎———长衫龙、滚山珠);台江县的反排苗族木鼓舞。四、传统戏剧思南县的思南花灯戏;黎平县的侗戏;册亨县的布依戏;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相似文献   

11.
台湾话剧从写实传统向现代主义转型是在1960年代后半期及70年代.姚一苇等戏剧家为了真实深刻地描写现实和表现人,为了给已呈衰颓迹象的台湾话剧注入活力,借鉴西方现代派戏剧并融合民族戏曲传统去求新求变,推动了中国话剧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水浒传》中存在着大量的"滥杀"情节描写。从小说文本的角度去观照这个问题,"滥杀"情节存在的原因有:一是历史事实在小说文本中的遗迹,二是继承于话本及杂剧,三是小说的浓厚的神学色彩,四是文人在水浒故事的艺术再创造过程中具有的"暴力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THE dance drama, Along the Silk Road, returned to the Beijing stage for the 2003 Chinese New Year celebrations, to as enthusiastic a reception as when it was first performed 24 years ago. Set in the heyday of the Tang Dynasty, the drama celebrates the grotto art of Dunhuang  相似文献   

14.
西方妇女戏剧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入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发展时期,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约十年后,以美国妇女戏剧为代表的西方妇女戏剧在中国得以引进。从介绍性报导、剧作翻译与演出到学术批评与交流,中国有关西方妇女戏剧的课题累积了一定的研究基础。本文着重梳理二十余年来的研究成果,提出可能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期待中西方妇女戏剧更好的交流和对话。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网络自制剧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技术条件和受众基础,在视频网站和政策引导等多重因素推动下,网络自制剧成为了一种将与传统电视剧相抗衡的新兴文化形态.2014年各大视频网站纷纷投入巨资加入到网络自制剧的制作中来,被称为网络自制剧元年.网络自制剧具有制作成本低、周期短、制播合一、题材多元、内容贴近生活、交互性强等特点,深受年轻网民的喜欢.网络自制剧的发展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存在诸如质量低、格调低俗、同质化严重、盈利模式有待拓展等问题.要实现网络自制剧的健康发展还需要在内容、盈利模式、产业链条等多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6.
正Sci-fi industry expected to blast off in China Early this year, one Beijing drama troupe had plans to adapt a story from an ancient Chinese novel into a modern play. While racking their brains trying to figure out how to embed modern elements into an ancient story, a consultant suggested they take the concept one step further: Why not set the play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7.
意象是莎士比亚在其戏剧中运用的重要且典型的艺术手法之一,这种手法在其悲剧<奥瑟罗>中的运用尤其丰富,本文对此手法进行了分析和评论,指出"毒药"、"光亮"、"黑夜"以及音乐方面的意象等在该剧中均具有丰富内涵,应把握住它们,更深刻地理解该剧的主题和思想.  相似文献   

18.
"故事新编"创造性地运用各种现代技法,把现代人的各种内心困惑与焦虑嫁植于传统民间传说和戏剧的故事框架及意象空间内,对人的内心精神情感世界进行了当下性的考察,并从"故"事及"故"事所植根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某种互文,为现代人的思考提供了更多的借鉴空间.  相似文献   

19.
影视艺术冲击下文学的困境及其生存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封孝伦 《思想战线》2001,27(1):88-93
在影视艺术的强烈冲击下,当代的文学正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文学的传统门类--小说、诗歌和戏剧正在被电影和电视扬弃,散文无法独撑文学的天空.只有主动向影视突围,与影视合作,自觉符合形象化、视觉化潮流,自觉考虑社会受众的精神需求,文学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由当代社会文学的困境及其突围,可以得出诸多美学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