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慈善基金会缘何兴盛于美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韬 《美国研究》2005,19(3):132-146
美国的慈善基金会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影响之广,是任何其他国家的慈善基金会所不可比拟的。慈善基金会之所以兴盛于美国有其独特历史、宗教、文化和社会与时代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造就了一批百万富翁,他们积聚了巨额的财富,这为他们创办大型善慈基金会奠定了物质基础;美国文化与宗教中鼓励捐赠、谴责贪婪的传统成为这些百万富翁创办慈善基金会的内驱力;当时的政治形势,尤其是“进步主义”和“黑幕揭发”运动及国际工人运动的高涨,是促使富翁们出钱财创办慈善基金会的外驱力。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催生了美国的现代慈善基金会。慈善基金会作为美国社会和政治生活中一个重要的行为体,对美国内政外交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韩中协作关系的新展望●崔炯佑一、亚太时代在世界历史上的含义现在,很多著名学者认为21世纪是“亚洲太平洋时代”。如果说地中海是“过去之海”,那么大西洋就是“现在之海”,而太平洋则是“未来之海”。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生活在亚洲地区。从现在的经济规模来看,亚...  相似文献   

3.
“明星也是商品”文化是冒险产业《明星系统·大众文化之花》金浩锡编三仁出版社出版大众媒介时代的一个重要现象是明星和明星系统。在广播和电影里反复出现的明星,其本身就是代表20世纪后期的一种文化现象。另外,围绕她们的文化产业,在市场经济中系统化,成为主要产...  相似文献   

4.
日本文化是在外化与异化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混合文化”(1)有人称之为“杂种文化”。(2)从一万年前到公元前三世纪是日本的绳纹文化时代。此时日本人与大陆来往甚少。在这一段时间里,日本一直是一个狩猎国,并且具有自己独特的优秀文化。从事水稻种植的农耕民族开始从中国的长江流域经过朝鲜半岛而到达日本列岛,与当地人形成此后的“复合民族”,(3)也就是今天的日本人。徐福入海东渡对日本社会变革及文明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著名诗人丘特切夫曾说过:“用理性不能了解俄罗斯,用一般的标准无法衡量它,在它那里存在的是特殊的东西。”我想这种“特殊的东西”就是独特的俄罗斯文化。从一个或几个世纪的宏大语境来透视俄罗斯现象,全面而深刻地理解俄罗斯的兴衰中,无论如何也绕不开对俄罗斯文化的分析。实际上,  相似文献   

6.
任国强 《德国研究》2003,18(3):48-52
19世纪是德国社会大动荡、大分化并最终形成民族国家的重要历史时期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出现的、后成为德国国歌的政治抒情诗“德国之歌” ,为把握该世纪德国历史发展的本质特征及其对 2 0世纪德国社会发展走向的影响 ,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这是斯大林在《悼列宁》中的一句名言。在20世纪中国苦难而辉煌的历史进程中,也曾涌现出一大批“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优秀共产党人”,陈云就是其中一位。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法国诗人兰波(1854-1891)与中国诗人顾城(1956-1993)作一比较。他们虽相隔一个世纪,但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们都提出要以打乱一切感官感受,审视自己灵魂的方式使自己成为一个“通灵人”,把探索“未知世界”、引导人类走向未来当作诗人应尽的职责,而且都以自己的一生和诗歌作了试验;在诗歌艺术形式上,他们都把创作主体让位给更具力量的“另一个”:“我是另一个”;他们的诗歌语言都是新语言,现实事物不再是他们所比之物必不可少的参照物,他们的诗不再尊重人的具体的感官感受,而追求人们闻所未闻的真实;他们都看到了语言问题是诗歌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 问题的提出 在西方,在康德与阿诺德所生活的18世纪,文化的涵义是教养的意思,从人类学的角度解释为生活方式。“文化”与所谓的“社会”一同成为我们认识社会的基本框架,是从开化期开始的,至今大约有一个世纪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王申蛟 《美国研究》2023,(2):143-160+8
美国著名冷战史学家约翰·加迪斯自20世纪70年代中叶开始涉足“大战略”研究,并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遏制战略包含“对称”与“非对称”两种模式以及“冷战是长和平”等富有挑战性的命题。冷战结束后,他在有关“大战略”理论的研究中强调优秀的大战略家与历史学家间(应该)共享一系列相通的思维与工作原则,而这些原则又内化于他对冷战时代美国国际政治理论的学术反思之中。加迪斯依据自己的研究对不同时期的美国政府提出了诸多战略建议,他的“大战略”思想生动展现了当代一部分美国知识精英在美国霸权护持问题上的焦灼心态,但这种学术实践也为打破传统的学科间壁垒找到了一个切实可操作的起点。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人的作品中,中国形象素来代表着一种东方的异国情调。法国文学中关于中国形象的描述更可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早前时代。但这漫漫几百年中,关于中国形象的书写却并不“均质”。尤其是自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形象更惨遭贬抑、污蔑、丑化。“异国情调”之“异”也从伏  相似文献   

12.
陈冰 《新民周刊》2022,(21):6-7
超过2500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型城市,整体封控超过两个月。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大“静默”中,诞生了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上海团长。他们在普通人连门都出不了,一众明星、教授、名流都需要四处寻食的特殊时期,以超凡的统筹、组织、公关能力,解决团购路上的一切“拦路虎”,将吃喝物资送到每户人家,救上海人于曾经的困顿之中。  相似文献   

13.
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着国内外的大转变时代。就国内而言,韩国正处在从发展中国家过渡到发达国家的阶段。就世界史的进程而言,现在是从20世纪工业社会过渡到21世纪后工业社会,这是一个质变的大转变时代。 我认为,面对这种变化趋势,韩国政府目前的政治经济课题应是:一方面顺应世界的潮流,另一方面要使落后的资本主义秩序上升到先进的资本主义秩序,以确保对外的民族自主,并在公平竞争、合  相似文献   

14.
佛教在公元2世纪经过多种途径传入越南。在越南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由于特殊的社会环境和历史发展状况,佛教表现出了极其明显的“入世”特征。僧侣们不仅精通佛学,还谙通汉学。他们积极参与朝政、外交、文化教育以及文学创作事业。这不仅促进了越南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而且极大地推动了越南古典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导 言 发端于殖民地时期(1910~1945)的韩国近代历史学受到了当时居于主导地位的日本学者的影响——他们从事历史研究和写作的“现代”方法是19世纪末期从德国导师那里学到的。1945年韩国解放后,韩国的历史学者在对本国历史的研究工作中面临着这样一个任务,即重新审视那些一直扭曲和“篡改”韩国历史的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因此,他们在20世纪后半期的工作倾向是努力冲破  相似文献   

16.
韩国文化产业现状与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潮流,提高国际竞争力.韩国已经把将文化产业培育成为21世纪的骨干产业列为一项基本国策,并且正在大力付诸实施。金大中总统在就职演说中即强调要实行“文化立国”。韩国政府认识到,21世纪是“知识革命的时代”,无形的知识、信息和文化将成为国际竞争力的源泉,世界各国都必须适应时代潮流,努力提高本国文化的竞争力。文化的作用决不仅仅在于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而且文化商品本身还能创造巨大的附加价值。一部《泰坦尼克》影片的片值超过了韩国三大汽车公司的收入,这一事实促使韩国重新认识到文化产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生态审美观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新形态的审美观念。生态美学主张更为可行的“生态人文主义”与“生态整体主义”,兼顾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川端康成虽是20世纪早期的一位作家,但在其作品中却超前性地具有“天人合一”的审美意识,在其小说创作中常以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为背景,以丰富多变的季节转换为衬托,去展现无限生机的人性自然,塑造了一个个自然之子形象。同时,作者从整体主义思想出发,对现代工业文明对自然的破坏深感忧虑。他的生态审美意识既来自于对传统的继承,也是对传统的超越,对当代作家的创作及读者的审美倾向都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祝辞     
新世纪的元年2001年快要过去了。21世纪对韩中两国都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时代。2002年韩国(和日本)将举办世界杯足球赛,而2008年中国将举办奥运会。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作为全世界最重要的文化活动的世界杯足球赛和奥运会,将分别在韩中两国举行,相信这对韩中两国都将成为腾飞的契机。 韩中两国虽然1992年才建交,但在短短的9年时间里,已经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进入21世纪后,以此为基础,将过去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即“21世纪合作伙伴关系”。此外,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自1994年签署“文化协定”之后,韩中两国在文化交流领域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群体——“转型性贫困者”,相对于转型前的贫困者可简称其“新贫”.这一群体不但成份特殊而且人数众多.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是原苏联时期属于中产阶级核心群体的知识分子、国家公职人员和骨干技术工人.“新贫”的出现,使俄罗斯贫困人口的数量在改革初期一度达到了总人口的一半以上.从“新贫”的社会职业以及生活特征来看,他们属于相对贫困或者说是边贫困.这一群体的产生反映了俄罗斯转型期制度体系中的深层问题,其中分配制度不公平、行业间收入差距过大、保障措施缺失等一系列结构性因素是导致这一群体出现的主要原因.同时这一群体本身也存在着没有很好地适应新形势等一些属于个体方面的致贫因素.  相似文献   

20.
从17世纪到19世纪,越南华侨曾有两次大的移居活动,一次是在明末清初之际,一次是在19世纪的60年代以后。这两次移居活动,对越南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中越两国历史关系的向前发展也起了推动作用。1644年,清兵入关,到1664年才全部征服中国。在这20年中,清统治者为了建立统治秩序,镇压人民的反抗,不惜采用空前残暴的烧杀劫掠手段,“焚其庐舍”,“杀其人,令士卒各满所欲”。因此,从北至南,凡清军所到之处,成千上万的人民被屠杀,房屋被烧毁,财产被洗劫一空,田土荒芜,工商业受到严重的破坏。1645年,清政府又强制下令发,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