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读了原田尚彦的《环境法》后,让我对日本环境政策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日本环境政策独有的特点。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公害问题进行综合治理,到80年代日本基本上实现了由"公害之国"到"公害防治先进之国"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的经验,对于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清水达夫  高风 《中外法学》1982,(1):54-58,22
<正> 前言日本机动车辆交通公害,以50年代后经济高速发展、重点公路修建等为背景,更由于汽车化迅速发展,在各地引起了严重问题。因此,从1970年修改公害对策基本法以来,进行了完备法律体系的工作,推行了各方面的对策。其结果,虽然暂时摆脱了陷入危机的状况,但是,在解决问题的严重性方面,并没有取得显著成效。下面我想回顾一下机动车辆交通公害所走过的历程,同时考察一下今后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正> 前言公害对策基本法已经施行十二年了。十二年来,我国以公害对策基本法为中心的有关公害法体制日趋完备。为了实现基本法提出的各种措施而制定的法律,大致也已制定,其中有许多是在国外所没有见到的制度。这些制度反映了日本的特殊情况,因而以我国的有关公害法制与外国比较,在某些领域存在着极其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正> 一、噪声、振动、恶臭公害的现状噪声、振动、恶臭公害,都是与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公害。由于其发生源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历年来关于这方面公害,在七大典型公害中都占居半数以上。1977年总的公害件数为61,762件,其中关于噪声、振动为24,215件(占39.2%)、恶臭为15,987件(占25.9%)。关于噪声、振动所造成的危害,按照其发生源区别,可以分为:工厂企业最多;建筑施  相似文献   

5.
<正> 野村好弘所著《公害法基础知识》一书,约为三十万字,是在《公害法基础知识(正篇)》(1970年10月出版)、《公害法基础知识(续篇)》(1971年4月出版)的基础上,由作者加以综合整理,全面进行修改后,并补充了新的公害法内容以及新的观点,于1973年由帝国地方  相似文献   

6.
<正> 1979年6月9日与10日,在东京召开了第九届日本环境会议。在这九年的前半期,虽然反映了反公害的舆论,看到了环境行政部门相当积极地开展工作的情景,但是后半期,特别是在最后三、四年,却发生了明显倒退的现象。在石油危机以及能源问题出现以后,高唱"发展地区经济为中心"的词句,叫嚷"处理公害问题,今后再进一步提高"的论调,为公害对策的倒退制造借口。但是,黑白是不能颠倒的,这些所谓理由的任何一点,都不能作为正在严重破坏国民经济生活基础——破坏环境的合法理由。恰恰相反,如果将环境保护工  相似文献   

7.
周微 《河北法学》2012,30(7):160-168
公害,作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正在给国民生活带来巨大威胁.公害犯罪因果关系的证明具有科技性、间接性、积累性、长期性、潜伏性和滞后性等特点.在此情况下,若固守传统的刑法因果关系理论,不仅会使诉讼陷入不必要的科学论争,而且也往往会因原告方无法证明事实因果关系的存在而使大量的公害犯罪得不到应有的制裁,使受害者的权益得不到及时的救济,有损于公平正义的法制理念.因此,应当在公害犯罪因果关系的认定中引人推定.  相似文献   

8.
<正> 一、关于防治大气污染制度制定的经过(一)我国第一部防治大气污染的法律,是1962年制定的"关于煤烟排放限制等法律"(煤烟限制法)。日本经济经过战后恢复时期,在进入50年代"经济高度成长"的过程中,随着重工  相似文献   

9.
康复 《中外法学》1981,(2):67-75
<正> 一、"公害"一词的由来在日本法律中,最初使用"公害"这一词汇,大约是1896年的《河川法》(1896年4月8日第71号法律。现称旧河川法)。该法第4条规定:"由于筑堤、护岸、治水、清理码头和拖航道,以及其他流水而产生的增进公利,或者为了清除与减轻公害而设置的地方行政官署所确认的河川附属物,除以命命规定者外,一切有关河川问题,皆依本法规定处理之。"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公害刑法与环境刑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日本环境法制经历了从公害防止型至环境保全型的转换,在此过程中刑法也随之发生了由公害刑法至环境刑法的转换。本文以这种历史转换为线索,具体讨论日本刑法在环境保护法制不同发展阶段上的作用、特征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日本出现的一系列大规模的食品药品公害诉讼中,在判处制造者承担侵权责任的同时,一些裁判例也明确了国家应承担相应责任,这有助于督促国家更好行使食品药品的监管职能,更好保护受害者的利益。本文通过分析食品药品公害民事裁判例中明确的国家责任,探讨日本国家责任的相关理论,论述日本国家在食品药品监管领域应承担的相关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2.
群体诉讼是解决环境公害纠纷,实现环境诸价值的重要的程序手段;各国在环境公害群体诉讼方面的发展趋势要求我国在代表人诉讼制度方面进行观念更新和程序完善,使这一制度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程序保障。本文分析了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在解决环境公害纠纷时显现出的制度缺陷,并在当事人制度、举证责任。赔偿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完善环境公害群体诉讼即我国的诉讼代表人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工业文明的副产品——环境问题越发显得复杂与尖锐。在众多世界公害中,“洋垃圾”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的确是个噩梦。改革井放使我国经济获得飞速发展,然而在敞开胸怀融入世界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我国的资源、环境遭到破环,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本文把焦点集中放在我国“洋垃圾”这一环境问题之上,试通过对其发展和现状的分析,进一步说明其危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解决目前我国的洋垃圾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欣炜 《法制与社会》2010,(26):60-61,70
就目前的科技水平和人类眼界的限度而言,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的家园。自从人类出现,难以避免的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整个社会和群体前进的指向标。从工业化,城市化,人口爆炸开始,人类的行为给我们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与之如影随形的是"公害"问题的日益严重。本文旨在找出公害案件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为应对"公害"案件的民事救济手段应当在完善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基础上确立民事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与行政命令以及民事合同相比,以契约管理的方式解决环境行政领域中的问题,有其独有的优越性与适应性。本文在对日本的公害防止协定的阐释的基础上,从实践、理论、立法等多方面和角度出发,立足本土资源,展现这一管理方式的应然优势,并找到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借鉴日本的公害防止协定的成功经验,立诣于我国环境行政合同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公害民事侵权是排污行为的外部不经济性的表现。公害民事侵权造成的潜在的物质损害和精神损害根据同质赔偿原则并不能获得救济,惩罚性赔偿通过对排污单位施以成倍的经济制裁,使这部分不利益得到有效内化,从而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日本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马俊驹  罗丽 《现代法学》2003,25(1):151-158
公害是由于社会发展不平衡,导致对人们生活环境的破坏而产生的,目前,已成为侵权行为类型中最重要的一种。日本的判例与学说认为,在因环境公害纠纷而引起的民事诉讼中,被害人可以以公害为理由请求侵权人承担损害赔偿和请求停止行为民事责任。这一见解,对完善与发展我国环境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的立法和我国环境公害的司法救济制度,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须田政胜  贺琴 《中外法学》1980,(5):77-79,76
<正> 一、前言1979年6月9日与10日,在东京召开了500多人参加的日本环境会议。这次会议是在日本召开的第三次关于公害与环境问题的大型座谈会。第一次是在1970年3月9日至12日于东京召开的,这是一次有13个国家42位社会科学工作者等参加的《关于公害问题国际座谈会》。会议是由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外围团体国际社会科学评议会公害委员会(委员长为日本一桥大学教授都留重人)主办的。在会议最后一天发表了有名的《东京宣言》。第二次会议,在1975  相似文献   

19.
发达国家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经验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所有环境污染公害中,土壤污染问题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没有专门的《土壤污染防治法》,现行关于防治土壤污染的法律法规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不能满足防治土壤污染的需要。本文借鉴国外相对成熟的对于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构建的经验,对我国土壤污染的法律制度的构建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 警察厅于1979年12月28日发表了《1979年版公害白皮书》。根据《白皮书》所载,公害犯罪连续九年不断增加,截止1979年10月全国已发表的公害犯罪为5,243件,比前年同期增加12.3%,创造了自从1971年以来,连续九年不断增加的记录。其罪名区分:违反废品处理法最多,为4,591件,占87.6%,其次则为违反水质污染防治法、违反河川法。这三种违反加在一起,占全部公害犯罪的9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