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瓶(杯)口微量生物物证的DNA分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尚宝良  平原 《法医学杂志》2004,20(4):233-234
常规检材(如血痕、精斑等)的DNA检验方法已经成熟并规范化[1],越来越多的微量生物物证也已得到有效的DNA分析检验[2-4],本文结合实际检案工作中的3例案件,对瓶(杯)口上微量生物物证的提取和DNA检验进行初步探讨。1案例例1:2003年11月17日在上海市长宁区某居民家中发生一起盗窃案,现场勘查中除怀疑客厅桌子上的紫砂茶杯曾被动过外,未发现其他任何物证线索,侦查人员将该茶杯送检,要求检验茶杯上是否留有犯罪嫌疑人的生物物证。检验人员经仔细检查,未发现该茶杯上留有血痕及汗潜指纹等本实验室以往可进行检验的生物物证。根据犯罪嫌疑人可…  相似文献   

2.
<正> 近几年,自从 DNA 检测进入司法实践,逐步形成了稳定的检验方法如血液(痕)、精斑、毛发、组织等的检验,但是骨骼(尤其是陈旧骨骼)DNA 提取一直是实际检案的难点,在炎热潮湿季节的尸体以及开棺验尸等案件中,由于骨组织耐腐败即成为唯一的物证,这对骨骼 DNA 的提取提出了实际要求。多年来许多学者和法医工作者在这方面作过探索和实践,摸索了许多骨骼 DNA 的提取方法,如:Kurosaki 1999年将骨组织放于液氮中冷冻处理后。研成粉末状,经 EDTA 脱钙,TNE、蛋白酶消  相似文献   

3.
Micro-ATR技术对书写笔痕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在物证检验中,经常遇到用圆珠笔涂改、伪造合同书、票证、单据和契约等案件。对这类案子的侦破除了需要对纸张、笔迹进行鉴定外,还需要对圆珠笔油进行鉴定,以获得直接证据。但对文件上书写笔痕(圆珠笔油)的无损检测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4.
电子物证检验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阐述电子物证检验技术的专业内容和组成,以及开展电子物证检验的作用和重要意义;方法研究美国、欧洲和国内电子证据及其检验鉴定的数据资料,结合国内物证检验技术发展现状和需求,论证电子物证检验技术;结果提出了电子物证检验定义、检验对象、技术方法、特点作用以及尽快在国内建立电子物证检验专业等观点;结论电子物证检验是关于识别、发现、提取、保存、恢复、展示、分析和鉴定电子设备中存在的电子信息(电子证据)的科学技术,其检验结果可以作案件侦查线索或法庭证据。开展电子物证检验可以有效提高犯罪侦查效率。  相似文献   

5.
DNA技术能鉴定什么许多案件要检验血痕、精斑、唾液等现场遗留物的血型物质的种属,并同嫌疑人进行对照比较以确认异同。血型检验是物证鉴定中最常用的技术。最早的血型检验仅指血红细胞表面抗原的四种类型(A、B、AB、O),  相似文献   

6.
公安机关法医具有勘查非正常死亡案件现场、提取生物物证检材等职责,在各类现场环境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潜在危险因素,威胁一线勘查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其中,传染性生物物证检材对于法医物证检验人员而言一直是个颇为棘手的问题。自2020年1月以来,2019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蔓延成为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在此背景下,法医物证检验人员处理涉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尸体)或疑似新冠病毒感染者(尸体)的案件时,既增加了现场生物物证检材(以下简称“生物物证”)采集和处理的难度,也增加了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危险系数。故本文从生物物证的采集、运输、DNA提取纯化、保存和废物管理5个方面,对处理涉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尸体)或疑似新冠病毒感染者(尸体)案件的生物物证取证流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通过痕迹认定肇事车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交通事故勘验技术的发展,物证技术在重特大交通事故现场勘验以及侦破交通逃逸案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痕迹检验技术作为物证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认定肇事车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交通事故中的痕迹是车辆与车辆、人体、道路等客体在路面上相对高速运动形成的痕迹,相对于其它类型案件有着自己的特点.交通事故中的痕迹分布范围广、造痕体和承痕体相对运动剧烈,形成痕迹的造痕体和承痕体大多都会发生形变.基于交通事故中痕迹形成的这些特点,交通事故中的痕迹检验难度是比较大的.但交通事故中车辆的特殊结构形成的印压痕迹、车辆轮胎、摩托车车篮等造痕体在灰尘等介质作用下在人体的衣服等表面形成的印压痕迹都可以很好反映造痕体的外部结构特征,从这些痕迹反映出造痕体的外部结构特征可以寻找和认定交通肇事车辆.  相似文献   

8.
法医生物检材主要指与案件有关的人体血液(痕)、唾液(斑)、毛发、指甲、体液(精液、阴道斑)及各种组织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和某些动、植物斑迹,在实际案件工作中主要研究附着这些斑痕的载体,如:衣物、棍棒等。能使这些检材起到最大的证据作用的关键是正确的提取、科学的保存、规范的实验室操作和管理。但是国内的法医生物检材在提取、送检和保存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法医物证学的发展和作为证据其法律的严肃性。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从现场提取的物证不及时预处理(如晾干等)、不及时送检,造成一些重要的生物检材…  相似文献   

9.
应用PCR技术对多态DNA位点分型,使犯罪现场生物物证的个人识别鉴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检测灵敏度明显提高,检验结论从否定到肯定.以往报告多为PCR-VNTR.PCR-ASO技术的应用.近几年PCR-STR分型成为法医学应用研究的热点.本文收集实际鉴定案件,着重对PCR-STR技术在刑事案件中的应用范围、热点及前景进行了讨论,现报告如下:1.材料我室自1995年4月至1997年12月受理的PCR检验案件中的7例典型案例,检材为血液(痕).混合斑、组织块等.  相似文献   

10.
油漆是交通肇事案件中最常见的物证,油漆物证的检验对于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侦破尤为重要.对现场遗留漆片或被撞物品上附着油漆的检验,可以为案件侦破提供方向和线索;通过与嫌疑车漆片的比对,可以为证实接触事实提供证据. 本文根据一起交通肇事案件的物证检验鉴定过程,总结了油漆附着物检验的几点经验,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玉柱  黄妍 《刑事技术》2005,(5):57-58
对犯罪物证进行痕迹检验时,应该坚持贯彻分步实施、因材施法的原则。无论是对手印、足迹、工痕、还是微量物证进行检验,都要做到“先静观后移动、先光学后理化”,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可能的获取犯罪痕迹物证,为侦查破案提供有力帮助。1案件资料1·1现场勘查2002年3月8日,北京市海淀区某小区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案件,现场所在楼为一高层居民塔楼,每户住家外侧都有一条公共通道,而厨房的窗户正对公共通道,犯罪分子针对这种楼层布局的特点,采取了用断线钳剪断厨房护栏,由厨房窗户钻窗入室实施盗窃的作案手法。现场勘查过程中,技术员在现场出入道和犯…  相似文献   

12.
物证检验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对各类物证进行检验,每一个案件物证的检验都需要经历登记、检验、撰写检验报告、案件档案归档等多项步骤,面临大量的检验记录、报告书等文书编辑工作。一般检验人员通过WORD字处理软件打印检验报告,日积月累在计算机中便生成了大量的DOC文档,虽然其中保存有大量的案件物证检验很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但一旦需要查询或统计相关的案件时只能一一打开文档(较方便的方法是安装了WORDVIEW程序后可以快速预览),由于操作繁复、效率低下,往往使得其中的大量信息资料难以派上用场,所以大多数的办案单位仅仅把这些DO…  相似文献   

13.
唾液斑DNA检验在性侵害案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佑英  王琴  郑强  程建波  卢刚 《法医学杂志》2004,20(4):i009-i009
自从STR-PCR技术应用于生物物证的检验,微量生物学检材的DNA检测已成为可能。血液、毛发、骨骼、组织、人体分泌物(精斑、唾液、汗液)等物证检材均可通过DNA检验技术进行基因型分析。注意物证存在的多样性,广泛提取各种DNA物证成为在侦察破案中充分发挥DNA检验技术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在人体伤害案件中,受害人与案犯有身体接触如吻、咬、掐等,就有可能在受害人的体表留下相应的痕迹,理论上认为有接触就有物证的转移,就有可能会留下肉眼看不到的细胞等微量生物检材,本文对4例涉及吻痕、咬痕及掐痕的异体接触性DNA进行了成功检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 一物证,是刑、民事诉讼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证据。但有关物证的概念,目前法学界的认识颇不一致。本文试就物证的概念与特点谈一些浅见。关于物证的概念,当前主要以下四种意见: (一) “物证是指能够据以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和痕迹。”(《证据学》第156页,群众出版社,1988年版)。 (二) “物证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和痕迹。”(《刑事证据理论》第197  相似文献   

16.
葛芸英  陈松  胡兰 《刑事技术》2004,(Z1):29-32
法庭地理学(Forensic Geology)是一门基于土壤物证在法庭科学中的重要意义而新建立的学科分支,主要是对现场采集的土壤物证进行检验和分析,从而为案件的侦破提供线索[1].  相似文献   

17.
刘冰 《刑事技术》2015,(3):199-203
始建于2003年的全国公安机关DNA数据库10余年来累积了千万级的数据信息,其中除DNA分型等技术数据外,还包括大量的案件、物证、人员的相关信息。本文尝试以DNA数据库的相关数据为基础,选取2011~2014年的部分数据,从时间、物证类型、案件类型、比中率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比较,对DNA证据在刑事案件中的价值和应用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显示:目前DNA证据在破案和串并案件中的有效利用率接近50%,在刑事案件,特别是强奸、杀人案件中的比中率(MRe)平均高达71.1%和62.1%,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DNA证据在打击职业性犯罪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2011~2014年,盗窃案件中的物证增长了124.0%,比中数量提升了55.3%;非刑事案件对DNA证据的需求显著增长,2011~2014年,毒品类犯罪物证增长了477.3%,比中数量提升了378.6%。通过对常见生物物证的实用价值分析,发现传统的生物物证仍是DNA实验室的主要检测对象,血液(斑)、精斑、唾液斑(包括烟蒂)占到了总量的82.8%,同时检测对象的种类也在不断的拓展之中,2011~2014年,脱落细胞类数量增长了241.7%,比中数量提升了158.5%。最后提出了不同类型案件现场勘查中应关注的典型物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又元 《刑事技术》2003,(Z1):66-67
近年,严重爆炸案件日趋增加,犯罪分子在汽车、火车、广场、住宅等处,实施爆炸犯罪,残害群众、破坏建筑和交通设施等。爆炸现场物证提取、检验、分析等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现场物证处置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物证检验是否有效、案件能否侦破。为了及时侦破、审理这类案件,爆炸检验专业人员从送检的物证和物证图中如临原始现场。笔者通过办理爆炸案件和理论研究,结合法庭对物证的要求,总结出“涉爆现场物证处置模式”,供同仁们工作中参考。涉爆现场的物证处置分为预案、保护、提取、送检、检验和分析、试验、归档和出庭等方面。1爆炸案件预案…  相似文献   

19.
<正> 微量物证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多种多样的物质。就法医鉴定而言,微量物证是指与案件有关,亦即犯罪遗留在被害者身上、现场上或罪犯从现场上带走的各种微小物质;在检验方法上,指经过前处理,只需微量的、并通过仪器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结果的(PPM 级)物质或元素。鉴于微量物证范围广,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多,法医自身虽  相似文献   

20.
裴黎 《法医学杂志》2001,17(4):236-236
微量物证检验是法医工作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 , 而极微量物证检材的检验又是某些重大疑难案例的难点 , 尤其当检材失去了分子水平检验的条件时 , 经典的常规物证检验方法在实际检案中也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 . 本文报导的是用 MN血型检验侦破一起重伤致残案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