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1 毫秒
1.
<正> 《青少年立法论》是我国第一部论述青少年立法的专著。它是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青少年专门小组委员、北京大学犯罪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康树华教授在多年讲授《青少年法学》、《比较青少年法》、《犯罪  相似文献   

2.
吴子瑶  张雅 《财经法学》2017,(1):155-160
2016年7月1 6日,由北京大学经济法研究所主办、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承办、北京市金融服务法学研究会协办的第十七届全国经济法前沿理论研讨会在中央财经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辽宁大学、  相似文献   

3.
薄勇  王永 《中外法学》1999,(4):118-119
<正> 张国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法学家,曾为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工作和法学教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如今,他离开我们已经三载有余,为了更好的继承先生的学术成果、发扬先生的治学风范,由北京大学法律学系《中外法学》编辑部北京大学法律学系法律史教研室、中国法律史学会中国法律思想分会联合召开的“张国华先生学术思想暨21世纪中国法学展望研讨会”于1999年5月28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位相关学科领域的著名学者参加了会议。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吴志攀教授、原北京大学党委书记王学珍、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赵存生、原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陈光中教授、中国法律史学会会长韩延龙教授等到会并讲话,会上并宣读了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曾宪义教授,中山大学刘恒焕教授  相似文献   

4.
陈瑞华教授     
《法学杂志》2013,(3):4
陈瑞华,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985年9月至1995年7月,在中国政法大学读书,先后获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1995年8月,在北京大学法律学系从事法学博士后研究。1997年  相似文献   

5.
1995年12月8日,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和本刊编辑部在北大法学楼召开《陈守一教授法学思想和法学教育思想研讨会》,会议由著名法学家、北大法律系主任魏振瀛教授主持。现将与会学者的发言整理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首届全国科技法学和科技法制建设理论讨论会于1990年5月28日至30日在北京大学举行。这次讨论会是由北京大学科技法研究中心主持召开的。国务院法制局局长孙琬钟同志、国家科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北京市科委等国家机关的负责同志,以及北大法律系、社科院法学研究所、中国政法大学科技法研究室、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西安交大技术经济法律研究中心、成都科技大学科技经济法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烟台大学法律系、宁波大学法律系、海南大学、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北京市专利科技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的4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讨论会。  相似文献   

7.
白晟 《比较法研究》2011,(1):123-132
<正>潘汉典先生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顾问、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顾问等职,于2001年被中国政法大学授予"学科建设开创者"荣誉称号。潘先生从1948年开始任上海光华大学副教授兼东吴大学副教授,先后辗转上海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北京大学、北京政法学院、中国政治法律学会、中国社科院及中国政法大学,迄今已从教六十三周年。潘先生为人低调,极少谈论自己。就连上个世纪80年代大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律师》2005,(5):21-21
在依法治国成为华夏聚焦视点的时代背景下,两会也应民情、应民意地对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司法、立法、法理等问题作了适当的关注和新的规定。新时代的政法学子,无疑地迫切要求把握时代脉搏,了解法学新境界的开拓,也正是回应这种需求,由中国政法大学校团委主办,中国政法大学准律师协会承办的“畅谈两会法学热点,再续神州司法华章”大型论坛于3月30日在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礼堂隆重召开。晚上七点,几位著名的法学家到达论坛现场,他们是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瑞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卫东,以及著名律师、第十届全…  相似文献   

9.
2015年1月24至25日,由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主办,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协办的"诉讼法学高端论坛——依法治国背景下的诉讼法学研究展望"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国家检察官学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单位的实务界与理论界代表,以及法律媒体代表、在读研究生等共  相似文献   

10.
《比较法研究》2013,(5):161
2013年9月7日,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中德法学研究所和法学院宪法学研究所与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在北京联合主办了第四届"中德宪法论坛·宪法财产权研讨会"。德方参会人员包括德国联邦宪法法院法官赖因哈德·盖尔教授、马堡大学莫妮卡·博姆教授、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的来汉瑞教授以及艾伯特基金会的负责人等。中方参会人员包括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相似文献   

11.
《法人》2014,(8):8-8
7月19日,2014中国上市公司风险管理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证券法学研究会、中国商法学研究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与了此次论坛,并围绕“当前资本市场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更好地应对新形势下的金融风险”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2.
<正> 由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编审、罗豪才教授主编的《行政法学》一书,已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于1989年7月出版了。笔者认为,这本教材的出版,标志着我国行政法学又上了一个新阶梯。笔者喜读之余,特提出个人对该书的一些看法。早在50年代,我国少数高等院校曾介绍过苏联行政法,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行政法学此后在我国销声匿迹长达二十余年之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们深刻地意识到,在社会主义法学的百花园  相似文献   

13.
2002年12月14日、15日,由天津市律师协会主办的《中国律师》法学与法治津门论坛在天津宾馆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的贺卫方、张卫平、陈卫东、赵旭东四位中国法学权威分别就法治社会的构建、刑事立法动向与刑事辩护、民事证据规则、公司法实务等法学前沿热点问题做了精彩透彻地讲解。四位法学权威崇高的学术声望和本次论坛涉及的热点问题吸引了津门法律界700余人参与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天津法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对天津今后法学研究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正如市律协秘书长徐兴去所说,此次讲座创造了我市开展律师继续教育以来的四个之最:如此恶劣天气参加的人数最多;讲座的水平最高、阵容最整齐;讲座的内容最新,最前沿;涉及的问题最敏感、最解渴、最受欢迎。本刊应广大律师迫切要求,对这次系列讲座进行了系统整理,现予以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中国法学》2013,(2):2
<正>2013年1月31日,《中国法学》杂志编委会扩大会议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行。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杂志编委会主任周成奎主持了会议。出席会议的编委有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高铭暄教授、中国政法大学陈光中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张晋藩教授、社科院法学所李林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应松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困扰法学理论界与司法实践部门的一个难题,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指出探索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对预防青少年犯罪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付子堂教授     
《法学杂志》2012,(10):6
付子堂,1965年10月生,河南新野人,1981年考入西南政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和法学硕士学位;1994年考入北京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1999年12月,入武汉大学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12月,在西南政法大学由讲师破格晋升为法学教授;现任西南政法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长,兼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  相似文献   

17.
曹明德教授     
《法学杂志》2013,(1):4
曹明德,男,安徽庐江人,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环境科学协会环境法学会副会长,中华环保联合会法律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气候变化与自然资源法研究中心主任。曾任重庆南川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05年),"第五  相似文献   

18.
高其才教授     
《法学杂志》2020,(5):F0002-F0002
高其才,1964年9月出生,浙江省慈溪市人,1985年于西南政法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1993年于武汉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2002年于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命题委员会委员,全国渔港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与农村法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族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青少年网络犯罪为主题,结合犯罪学和法学相关的专业知识,在界定青少年网络犯罪定义的基础上,从青少年的自身、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各个因素来分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并针对这几方面的原因,有的放矢地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科学系统地剖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现象。  相似文献   

20.
《证据科学》2009,17(3):F0002-F0002
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主的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我国重要的法学研究中心。其中证据科学研究院是我国第一个专门结合证据法学、法庭科学两个领域而成立的研究机构,兼从事医事法学方向研究,是教育部重点国家实验室。此外,其定期举办的国际、国内高端研讨会及学术会议在业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