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2013年初,大范围雾霾重袭我国,中东部地区空气污染指数频频破表,PM2.5开始进入我国群众的视野,成为大家密切关注的焦点;截止2014年5月,我国的雾霾天气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愈演愈烈,并且持续到我国西南部,中国的土地笼罩在一层又一层的深霾之中,种种现象表明:我国大气污染形势已非常严峻。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目前大气污染防治法律体系虽有发展,但尚不健全,这给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带来了不少阻碍,我们应当学习和借鉴国外大气污染防治立法的先进经验,构建适宜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
邹欣芯 《法制与社会》2014,(13):194-195
当下汽车使用量的日益剧增,其尾气排放的污染物如CO和NO成为引起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治理空气污染和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法规制定的方面,曾经由"公害之国"演变为如今"环保先锋"的日本有着先进的经验,其不但有较为完善的立法和配套的管理措施,还有严格执法的司法系统以及公众的积极参与。本文着重探讨日本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法规的演进历程,对其法律制度进行评价总结,对推动中国的汽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江言 《江淮法治》2014,(11):1-1
正听取审议省政府关于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报告并作出决定、上下联动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在听取审议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报告基础上进行专题询问并作出决定、开展江淮环保世纪行活动、加快制定《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大气污染防  相似文献   

4.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发生后,世界为之震惊,同时也让世人们认识到了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在其之后的几十年,英国政府为了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而颁布了一系列治理大气污染的法律,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且这些法律也被认为是治理大气污染的典范之作。本文主要从伦敦大气污染成因、英国政府颁布的治理大气污染的两部主要法律及其特点为重点来考察伦敦治理大气污染的立法状况,以期能对我国的环保立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新兴产业逐渐成为发达国家的宠儿。然而,工业化仍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工业化却使污染物的排放量逐渐增多,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而在众多污染当中,大气污染较为严重,也与公众的联系较为密切。本文将对"雾霾"及大气污染做出定义之后,从大气环境状况以及引起大气污染的原因入手,对大气污染的防治与《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完善进行表述。  相似文献   

6.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已于1988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此之前,中国已经有不少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法规。早在五十年代,中国政府就注意到防治大气污染的问题,并作出了一些规定。七十年代以后,中国政府在消烟除尘和防治废气污染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①。例如颁布了《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BJ4—73)》。八十年代以后,国务院又颁布了不少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环境保护标准和政策规定②。例如:《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82)》、《锅炉烟尘排放标准(GB3841—83)》等等。此外,中国还就关于大气污染防治问题作出了法律规定。这尤其体现在1979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以下简称《环境保护法》)中。  相似文献   

7.
韩园园 《法制与社会》2013,(33):166-167
大气污染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我国也雾霾天气频现,尤以京津冀地区为甚。PM2.5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立法现状和最新立法进展,以及我国仍存在问题,给出治理大气污染的相关对策。文章数据大部分采用最新数据,结合我国国情,探讨综合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并分组审议了省政府关于全省大气污染防治情况的报告、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及列席会议的人员对报告提出了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9.
《政法学刊》2017,(5):13-20
区域大气污染问题的凸显以及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的兴起,必然要求加强政府间合作以应对区域大气污染。落实区域大气污染府际合作治理,重在以《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年)确定的框架为基础,完善区域大气污染府际合作治理法律制度。基于对现有法律制度的检视,应当加以完善的制度有区域大气环境规划制度、区域大气污染联合执法制度、区域重污染天气应急制度、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10.
汪昌莲 《江淮法治》2013,(20):23-23
记者近日从环保部获悉.针对京津冀地区灰霾严重现象,《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京津冀地区提出了更严厉的要求,存污染物排放、能源结构、科学应对、加强监督等方面制定了明确指标,预计到2017年底.京津冀地区细颗粒物浓度下降25%。  相似文献   

11.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防治扬尘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2.
新事评点     
《江淮法治》2014,(5):5-5
正北京市:降低PM2.5浓度首次纳入立法北京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条例明确把"降低PM2.5浓度"作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提出从源头到末端全过程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快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条例共8章130条,强调共同防治,专章设置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扬尘污染防治,并细化处罚力度,规定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责任衔接机制和案件移送、  相似文献   

13.
欧盟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立法大多在上世纪90年代制定,但大气污染问题是欧盟发展历史过程中长期面对的政治论辩的议题。在不同时期,强烈的环境问题在不同的侧面成为政治关注的焦点,影响着政治议程,90年代以来,由空气污染特别是城市空气质量问题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害开始成为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欧盟对大气污染的预防和治理予以高度重视,并体现在一系列立法文件中。  相似文献   

14.
吴星 《江淮法治》2014,(11):8-11
正"我已连任两届省人大代表,列席过多次常委会,像这次亲历省人大常委会综合运用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的法定职权,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还是头一次,这充分反映了省人大常委会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的决心和信心。"省人大代表杨良金在列席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后,感慨良多。和杨良金一样,  相似文献   

15.
在人们对雾霾问题的持续关注中,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日前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分组审议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雾霾,同样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从执法检查报告来看,2014年上半年,大气污染治理尽管有所进展,但与百姓期待和既定目标还有不小距离。值得注意的是,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乏力"、排污惩处力度弱等问题一直存在,成为防治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简称《大气污染防治法》)的颁布,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趋于健全和完善;体现了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为防治大气污染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武器。它将对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及生态环境,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雾霾的袭来,严重的影响了公民的生命健康,并且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对此,我国各省市作出了积极的对策,以减少雾霾对大气的污染。同时我国也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尚未实施),该法的颁布对治理雾霾、减少大气污染起了重要的作用。各省市根据自己的情况,具体制定详细的规则,以更好的防治雾霾。通过分析美英国家对治理大气污染的先例,我国可以借鉴有利的经验,以正确的指导我国的治霾行动。然后是雾霾对于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的影响及危害,及我们应作出相应的对策来缓解当下雾霾的情形。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正在进行之中,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除了基于气候变化问题对二氧化碳的规制作出回应,以及结合我国大气污染现状提出大气污染防治应引入分区管理制度外,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法》仍然呈现出以政府为主体,以污染企业为规制对象的单一化威权体制特征,其法律实施效果不佳,也不符合现代社会自我管制与和谐发展的要求。为此,需要加强市场激励机制的作用,为社会自我管制和公众参与提供条件,并基于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动因的不同,改变目前法律责任规定中重行政责任轻民事责任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在大气污染联防联治的过程中,以立法的协调促进各省市治理大气污染的合作是有效治理大气污染的方式,立法协调机制的建立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我们应借《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颁布与《环境保护法》修订的契机,汲取美国、日本、欧盟立法协调机制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大气污染联防联治立法的现状,构建与我国国情及法制现状相适应的立法协调机制。建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向国务院授权,由国务院实现立法协调机制法律关系中纵向管理关系与横向协调关系的统一,并构建救济机制。同时,对大气污染治理的生态补偿机制、信息公开和交流制度等配套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旨在对保障立法协调机制的有效运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沐昌礼 《江淮法治》2014,(17):15-16
面对空气环境污染问题,巢湖市人大常委会年初制定了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并认真执行,通过调研、暗访、执法检查等方式,进一步督促、支持、推动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及有关企业做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不断改善全市空气环境质量,还百姓一个空气清新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