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权力是国家权力中最动态、最广泛的一种权力,与社会和公民切身利益具有最直接的联系。而任何有效的权力都有强制力的因素,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就会出现强制力的滥用,行政权力更是如此。行政权力具有正负双重效应,它既能够造福于社会,也隐含着腐败的可能性。历史经验证明,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必然导致滥用和腐败。法治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一切权力都需要制约和监督,法治发展的过程就是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督的过程。因此,可以通过扩大司法权对行政权审查的范围、行政机关内部的相互制约、行政审批事项的削减等途径对行政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督。  相似文献   

2.
加强对县(区)"一把手"的权力监督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一把手"与班子成员的关系,自我监督与外在监督的关系,自觉接受监督与有效接受监督的关系;打造好五种模式,即以权力制约权力、以程序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以法律制约权力和以道德制约权力。将这五种权力监督模式有机结合,有利于构建县(区)"一把手"权力监督制约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实现对县(区)"一把手"权力腐败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3.
防止权力的滥用,就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媒体是除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三大分支以外的最有效的监督体制,所以有时被称为"第四种权力"及"政府的第四部门"。可见,媒体对权力的制约作用之大。  相似文献   

4.
陶玉霞 《行政与法》2010,(12):19-21
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失去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的核心,只有建立有效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才能保证权力的正确运行。因此,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的建设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制约是基础,监督是手段,机制是关键。  相似文献   

5.
"权力倾向于腐败,绝对的权力倾向于绝对的腐败。"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必须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本文在对公共权力本质与特性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公共权力制约与监督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围绕加强对党政正职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近年来,湖南省积极探索破解党政正职监督难题的途径。通过分解制约权力、创新述廉评议模式、构建监督网络等措施,使湖南省各级领导干部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明显增强,群众对反腐败的满意度逐年提升。分解制约权力,有效规范和约束  相似文献   

7.
尹文平 《法制与社会》2013,(32):156-156,166
加强对公安机关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是确保权力阳光规范运行,有效预防公安民警违法犯罪,实现干警清正、队伍清廉、司法清明的关键所在。新形势下,公安机关应创新方法,扎实措施,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深化公安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相似文献   

8.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有效防治腐败的关键。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和惩防体系《实施纲要》对加强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提出了新的更加明确、具体的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和精神,认真分析各类不正之风和违纪违法案件发生的特点,及时总结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找出在监督权力运行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建立健全有效监督权力运行的体制、机制和制度,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要以决策和执行为重点环节,以人财物管理为重点领域,完善监督措施,健全监督机制,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  相似文献   

9.
从世界各国情况看,对执法司法权的制约监督,往往是权力监督的关键环节,也是权力监督理论的重点议题。在中国政法体制下,中国共产党的权力监督哲学是认知、思考和解决执法司法权制约监督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近年来,在中国共产党新的权力监督哲学的引领下,中国政法界深入推进执法司法体制改革,加快构建系统完备、权威高效的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这一体系既具鲜明的中国特色,包括党的监督、相互制约监督、内部制约监督、人民群众监督、数据监控等机制,又遵循了权力制约监督的普遍原理,内含着以制度制约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以科技制约权力等四大控权模式。面对快速变革的权力监督实践,中国法理学的既有监督理论应当进行重构重塑。  相似文献   

10.
监督行政的基点、机制及其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行政法治的基本途径是通过有效的监督机制对行政权进行监督制约。为此 ,必须确立行政权是一种有限的权力之观念。对行政权的监督应当从“以权力制约权力”和“以权利制约权力”两个方面着手 ,确保监督权力的独立性、可行性 ,并制定相应的监督程序以保障  相似文献   

11.
推行网上审批,对保留下来的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行政执法事项进行流程优化,编制软件程序,实行网上办理,用无情的"电脑"管住有情的"人脑"。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是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要原因。为了规范权力运行,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相似文献   

12.
权力寻租和权力滥用是产生腐败的重要根源。在国家权力体系中,行政权力因其管理领域广泛、自由裁量度较大、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等特点,决定了它最容易被滥用。因此,要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就应当将制约和监督行政权力作为重点。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关键是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目标是建设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13.
检察权具有集侦、控、诉讼监督权力于一身的特点。近年,通过一系列的检察改革,检察权运行监督制约机制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但仍然存在着重权力监督轻权力制约、重权力监督轻权利监督、重程序外监督轻程序内监督、重机构设置轻机构的独立性等问题。要实现对检察权的有效监督制约,必须调整改革思路,在坚持现行的内部监督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外部监督制约的力度。未来中国检察权监督制约改革的科学走向应当是:权力监督与权力制约并重、权力监督与权利监督并重、程序外监督与程序内监督并重。同时注重监督机构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4.
权力监督与制约是现代宪法与民主政治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原则。关于权力监督与制约的思想 ,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是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核心部分 ,也是邓小平有关民主政治和宪政思想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在总结中国共产党过去历次的工作失误 ,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教训的基础上 ,明确提出权力监督与制约的主张 ,对权力监督与制约作出了初步构想。邓小平在谈到权力监督与制约时 ,特别强调了制度建设与完善的重要性。邓小平关于权力监督与制约的思想 ,对于我们今天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建立和健全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 ,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按照法律和制度的规定,各级人大和“一府两院”的关系是监督与被监督,产生与被产生,负责和被负责的关系,即“一府两院”由人大选举,向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监督本身就是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对工作的督促推进.无论是行政权、司法权还是检察权,人大的监督都是保障这些权力在法律框架内运行、在人民授权下行使、在程序规则内发挥的最有力的途径.其中行政权由于与民生保障、经济发展关联密切,成为老百姓所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也就产生了人大监督对政府工作是支持还是制约等这样的争议.  相似文献   

16.
行政权在国家权力中是一种最庞大的权力,按照权力制约的原理,就要有与之相应的权力加以制约,为此,除了从立法上控制、程序上规范外,司法监督就是最不可缺少、最重要的制约手段。反观我国的行政司法监督,其弊端已影响到其监督功能的实现,为此,在整个司法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应积极借鉴大陆法系的行政司法模式,建立适合我国的行政法院,这不论是从传统上看,还是在现实状况上,都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百家     
正马怀德:法治政府建设须削减行政权力法治政府的建设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尤其是对重要的权力。继续简政放权、下放和取消行政审批事项,大力推行权力清单制,削减行政权力,激发市场的活力和发展的动力,切实划清政府和市场、社会、企业之间的关系。削减行政权力,特别是把含金量高的行政审批许可权、收费权、决策权切实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行政权力的运行受到严格的规范和制约,让人民群众和舆论有效监督,接受司法的监督,这也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8.
如同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一样,没有制约的司法必然会导致专断乃至枉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切实厉行法治,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在加强对本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的监督的同时,必须大力强化对司法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监督“两院”的司法活动,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职责,也是其行使监督权的难点。我们认为,国家权力机关,尤其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要对司法活动实施有效的监  相似文献   

19.
人大监督具有制约性是符合宪法和法律精神的宪法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显然,在一个负责、一个监督的关系中,包含着制约与被制约。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权力的行使进行合理有效制约,可以保证其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掌握权而不滥用权力。离开了对权力的制约,就谈不上对“府两院”实施监督。现实中,一些地方的人大常委会监督权的行使?  相似文献   

20.
检察机关集聚侦查、逮捕审查、检控追诉、法律监督等权贵于一身.庞大的权力主体,但却无有效的监督机制对庞大的权力主体进行制约.检察机关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和法律的授权,监督司法机关的执法、司法活动,旨在保护人民权力和司法公正.但是监督机关没有被有效的监督,这不仅严重影响其监督职能的发挥,也使得监督机关一人坐大,影响司法公正.建构对法律监督机关的监督机制,注重已设机构的重组、改革来增强监督效能,节省司法资源且避免机构重叠,确保司法活动处于有效监督之下,保障司法公正严明,维护司法活动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