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主要以“卡塔尔诉巴林案”为例,对国际法院关于海洋划界的案例法进行了综述和分析。所涵盖的问题包括:公约规定的海域、海洋划界法律的发展、对相关海岸和基线的识别、先前存在的协定、领海划界、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划界、划界的起点和终点。  相似文献   

2.
罗国强  叶泉 《当代法学》2011,(1):112-124
主权归属存在争议的岛屿对海洋划界具有特殊影响,但实在国际法对此类问题缺乏相应规制.岛屿在海洋划界中的法律效力分为全效力、部分效力和零效力.全效力和部分效力仅适用于争议岛屿主权归属能够明确的海洋划界;零效力则不论主权归属能否明确都可适用;部分效力和零效力在国际实践中更为常见.当事国的主观意愿决定了争议岛屿不同法律效力的选...  相似文献   

3.
岛屿是国际海洋法中对划界有重要意义的概念,但并不是所有的岛屿都对海洋划界意义重大。在世界范围内,有许多远离本国海岸,却靠近相向或相邻国家的小岛常常成为海洋划界中相邻国家争议的焦点。国际实践当中,常将符合条件的岛屿以飞地的方式进行处理,以解决相关国家对其在国际海洋划界中效力的纷争。  相似文献   

4.
黄瑶  廖雪霞 《法学》2012,(12):80-92
孟加拉湾案是国际海洋法法庭审理的首宗海洋划界案,它对盂加拉国与缅甸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的划界纠纷进行了裁决,并在划界中沿用了国际法院及常设仲裁庭近年来普遍适用的等距离/有关情况规则。该案也是国际司法机构首次划分当事国200海里以外大陆架的案件,法庭对此类大陆架划界案件的管辖权、关于当事国对这一区域的权利基础以及划界的法律与方法的阐述都值得深入分析。该案判决在和平解决海洋争端的同时,亦为增强海洋划界法律与规则的确定性做出了贡献。但法庭在关于岛屿的划界效力、对划界有关情况的考量以及在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问题上的推理及论断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岛屿是国际海洋法中对划界有重要意义的概念,但并不是所有的岛屿都对海洋划界意义重大。在世界范围内,有许多远离本国海岸,却靠近相向或相邻国家的小岛常常成为海洋划界中相邻国家争议的焦点。国际实践当中,常将符合条件的岛屿以飞地的方式进行处理,以解决相关国家对其在国际海洋划界中效力的纷争。  相似文献   

6.
国际法院在相关的司法判例中提出了“公平原则及相关情况规则”,并在2009年罗马尼亚诉乌克兰黑海划界案中确认了这一具体规则及其适用方法。同时,在涉及领土主权的争端中,国际法院采纳了“有效统治”理论,且日益重视当事国实际控制的效力。这反映了海洋划界显现的发展趋势。作为海洋地理位置相对不利的国家,解决与相关国家的划界争端是我国面临的紧迫问题,需要加强对海域划界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岛屿问题成为国家间海洋争端的热点问题。《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于岛屿在海洋划界中的效力问题尚未作出相应规定。本文基于相关法律、公约,对全效力、部分效力和零效力三类情况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影响岛屿在海洋划界中效力的因素,对于我国解决相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争端当事国的单方面石油活动要想成为海洋划界的考虑因素,必须通过其单方面石油活动证明存在临时协议、默认、明示或默示协议.由于临时协议仅具有历史意义,而明示协议在实践中又不可能出现,那么只能寄希望于默认和默示协议.主张默认或默示协议的当事国,负有很高的举证责任,而成功的先例更是寥寥无几.其他声索国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非法实施的单方面石油活动,一直为中国政府所反对,自然不能作为日后海洋划界的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9.
确定的海洋边界是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中国与8个邻国之间均存在海洋划界问题。通过对中国知网①的实证分析可知,国内学界对于我国与邻国海洋划界的研究动向主要表现为关注度高但研究深度不够;个别问题研究较多但缺乏系统性;重区域轻国别研究;规则研究多而事实研究少;重视对司法方法解决争端的研究,缺少对其他方法的研究和审视等。展望未来,从研究深度和系统性角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海洋经济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之时,各国运用国际海洋法趋利避害,已成为国家间争夺海洋权益的主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国际海洋法及领海制度的发展历史,对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做好与周边国家海域划界工作,更好地维护我海洋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相关海岸”概念的产生离不开海洋划界法律制度的发展.国际法院将“相关海岸”定义为争端各方能够产生重叠海洋权利主张的海岸.识别“相关海岸”的作用是确定争端各方产生重叠海洋权利主张的海域以及构成进行不成比例检验的前提条件.识别“相关海岸”需考虑两个因素,其一为“产生重叠权利”,其二为“忠实于真实的地理情况”.岛屿、海湾构成识别“相关海岸”的特殊情况,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判断其是否能够被识别为“相关海岸”.  相似文献   

12.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众多的国际习惯海洋法实施了法典化,同时也确立了许多新的国际海洋法制度。其中,印度尼西亚对群岛水域制度的形成作出了巨大贡献,进而维护了国家利益,但群岛水域中无害通过权、群岛海道通过权的行使方式还需通过进一步的国家实践予以明晰。印度尼西亚也是和平解决海洋划界争端的积极实践者,已与邻国签署了16个划界协定或条约,其中与澳大利亚的划界最有特色,确立了主权权利、管辖权重叠的区域。背负着“负责任大国形象”的中国,在21世纪应为当代国际海洋法的发展尽力。  相似文献   

13.
自人们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之后,海洋之争就没有停止过,海上划界尤甚。中国海洋边界的有关争议逐步显现,还体现出比陆上边界的处理更为棘手的特征。海洋边界划分,从国际法角度究竟应如何对待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14.
海洋划界需要有关国家通过协议实现公平解决,一国单方面确定国际海洋边界并将之强加于对方的行为是国际法所不许可的。就中日东海划界而言,由于冲绳海槽中断了两国领土在这一区域的自然延伸,因此公平的大陆架划界结果应当是一条位于冲绳海槽轴线和日本200海里界限线之间的等距离线。而专属经济区界线则应当是一条调整的海岸中间线,但有关基点必须由双方协商确定,同时做有利于中国的调整以反映出两国海岸线长度间的重大差别。因此,日本在东海单方面划定的中间线是毫无国际法根据的。由于划界最终极有可能产生两条不同的海床和上覆水域界线,因此两国还需就有关重叠部分的管辖权分配问题做出安排。  相似文献   

15.
姚莹 《当代法学》2011,(3):24-35
中日两国在东海海域划界与岛屿归属问题上的争端已经成为困扰两国关系深入发展的结症之所在.中国政府长期以来立足于通过外交谈判解决海洋争端,但收效甚微.作为中日外交谈判所取得的重大阶段性成果,2008年<东海问题的原则共识>仅表达了两国的合作意向,无助于彻底解决东海问题.国际争端解决司法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相较于外交方法的久...  相似文献   

16.
海洋防污管辖权一直是各国争执激烈的问题,其焦点是,鉴于海洋防污的迫切性与复杂性,是否还应坚持船旗国单一管辖权.此争执从50年代而至80年代.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签订,显示了从单一的船旗国管辖权向综合的船旗国、沿海国、港口国管辖权发展的趋势.一、公海自由原则与船旗国管辖权的确立公海自由原则是近代国际海洋法的基石,也是近代海上强国争霸海洋明争暗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上各个国家对自己国家的安全以及主权维护意识变得更加强烈,对海洋权益的诉求也日益高涨.《联合国海洋公约》在1982年正式颁布生效以后,中国和日本对东海大陆架划界矛盾便漏出端倪,中日关于东海大陆架化解问题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8.
大陆架作为地质概念早为人们所知,而作为法律概念却是在人们掌握海洋勘探技术后,在地质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而且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越发重要,因此,受到各国的关注。主要体现在它的划界问题上。  相似文献   

19.
南海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比渤海、黄海和东海的面积总和大3倍。南海有着丰富的渔业和矿物资源,又是交通航行要道。在南海,与我国海洋划界的国家有越南、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五个国家。这里的岛屿领土主权和海洋管辖区域的争议长期存在着。  相似文献   

20.
论东海大陆架划界争议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永明 《政治与法律》2006,75(1):105-109
东海大陆架划界已严重影响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必须认真对待。本文首先以国际法理论剖析了双方各自的划界主张。其次,对东海大陆架划界争端的前景作了探析,并提出了共同开发为解决双方争议切实而可行的方法。最后,对共同开发的要义和我国近期的工作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