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温偏高、春旱严重、山地灾害时有发生……今年入春以来,全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 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大部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  相似文献   

2.
《中国减灾》2009,(2):8-9
2008年11月1日至2009年2月1日,华北大部、西北东部、黄淮、江淮、江汉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其中山西中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山东西部、安徽西北部等地降水量偏少8成以上.河南、河北、陕西、安徽、山西及甘肃的部分站点降水量为历史同期最少。与此同时,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持续高温少雨,致使土壤失墒迅速.造成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甘肃等地干旱发展迅速,且程度不断加重。  相似文献   

3.
今年以来,全国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分地区、华北大部、西北东部、东北西部、华南和西藏局部地区,其中河北省自2005年10月到2006年4月底,平均降水量仅3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57%,是1951年以  相似文献   

4.
《中国减灾》2012,(3X):6-6
<正>中国气象局举办的"2011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活动共吸引了2。5万人次网民参与网络投票。其中,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投票数量约占总票数的54%。一、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2011年1月至5月,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连续偏少,江淮、江汉、江南中部和北部偏少5至8成,出现了近60年来最严重干旱。6月3至24日,出现5次强降雨过程,长江中下游地区六省一市(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区域平均降水量247.9毫米,为近56年历史同期最多,部分地区发生洪涝及山洪地质灾害,"旱涝急转"特征凸显。  相似文献   

5.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农业厅制订的《2002年辽宁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预案》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02年辽宁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预案 2001年冬季我省呈暖冬气候,天气最冷的1月份较常年普遍偏高3至6℃。据沈阳中心气象台预测,我省2002年春、夏两季继续高温少雨,气候  相似文献   

6.
费圣英 《今日浙江》2010,(14):38-38
今年以来,随着经济的企稳回升,全省用电负荷持续快速增长,1-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13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6%;统调最高负荷883万千瓦,同比增长35%。6月以来,天气一天比一天炎热,全省用电负荷也一天天往上窜。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夏季气温偏高,梅汛期结束后,全省将有阶段性的高温、少雨天气,高温天数(日最高气温≥35℃)较常年同期偏多;浙西南地区还可能出现较严重的干旱。面对夏季可能出现的异常高温天气,全省电力供应已经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7.
《中国减灾》2022,(4):9-11
2021年,我国自然灾害形势复杂严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经应急管理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卫生健康委、统计局、气象局、银保监会、粮食和储备局、林草局、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国铁集团等部门和单位对2021年全国重大自然灾害事件会商核定,全国十大自然灾害如下: 一、...  相似文献   

8.
袁帅 《小康》2023,(13):52-54
<正>目前我国城市生态遭遇严重瓶颈,空气质量差是最根本的表现,保护现有绿化是最基础的任务。沙尘天气频现,截至记者发稿,今年以来我国已发生8次沙尘暴,比常年同期增加约30%。对此,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王伟跃分析称,从气候条件来说,前期沙源地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加之植被尚未返青,裸露的沙源地地表条件就容易触发沙尘天气。  相似文献   

9.
《中国减灾》2014,(2):10-15
2013年以来,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洪涝、干旱、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均偏重发生。年初云南和四川南部出现2009年入秋以来的4年连旱,汛期南方遭遇历史罕见高温干旱,北方多地降雨量超历史极值,呈现“南早北涝”的灾害格局。四川芦山地震和甘肃岷县漳县地震损失严重,热带气旋在我国登陆次数也较常年偏多,引发洪涝灾害,部分城市出现严重内涝。  相似文献   

10.
3月份,我国自然灾害以低温冷冻、雪灾和地震为主。截至3月31日统计,2006年3月全国受灾人口644.8万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10万人,因灾死亡1人,失踪1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230.6千公顷;倒塌房屋2.9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5.4亿元。2006年3月,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平均降水量比常  相似文献   

11.
1992年1—4月灾情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洪玲 《中国减灾》1992,2(3):55-58
1992年1—4月灾害造成的损失,除江西、湖南、广东、福建洪水灾害比常年提前,损失大于常年同期外,其它灾害造成的损失均相当于或轻于常年,1、2月份北方大部地区降水偏少,豫、晋、陕、甘等省旱情严重。进入3月北方冬麦区出现较大范围的雨雪天气,大部地区旱情缓解;江南、华南连降暴雨,赣、湘、粤、闽出现洪涝灾害;到了4月,北方大部地区旱情再度发展;风雹天气较频繁,湖南、四川省灾情严重。  相似文献   

12.
去年入冬以来,旱情严重。全国小麦产区降水量普遍较常年同期偏少5—8成。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减灾》2004,(8):6-9
2004年7月21日,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在全国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议上,就进一步做好当前救灾工作提出了重要意见。 他说,今年上半年总的灾情特点是:灾情虽较常年同期偏轻,但局部灾害非常严重;大江大河汛情虽基本平稳,但局部强降雨导致山洪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2020年防汛已进入关键时期。6月以来,我国江南、华南、西南暴雨明显增多,江西、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洪涝地质灾害严重。截至7月14日,我国南方地区平均降雨量为344.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9.6%;北方地区平均降雨量为109.7毫米,接近常年同期;全国平均降雨量为172.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2.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6多。  相似文献   

15.
自2004年主汛期结束以后,全国大部分地区降雨较常年同期偏少,江河来水明显偏枯,部分中小河流干涸断流,水库、塘坝蓄水大幅度减少,旱情迅速发展,尤其以广西、广东、海南三省(区)旱情最为严重。为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全国旱情,抗旱减灾工作的进展情况,近日,本刊记者采访国家防总办公  相似文献   

16.
<正>对中国来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次年,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极易发生洪涝灾害,北方会有低温的事件。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综合评估,赤道中东太平洋2014年持续至今的厄尔尼诺事件,是20世纪有观测以来最强的。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本次厄尔尼诺事件自2014年9月开始发展,截至2016年2月已经持续了18个月,每个月海温比常年同期平均值偏高的累计值(即累计强度)为26.9℃,且海温已连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减灾》2005,(5):61-61
4月份,我国自然灾害以风雹和旱灾为主。据统计,全国受灾人口1209.7万人,死亡76人,紧急转移安置6.0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68.4千公顷,绝收面积82.6千公顷;倒塌房屋3.5万间,损坏房屋93.1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34.8亿元。与常年同期相比,今年4月份我国灾情总体较常年同期相当。  相似文献   

18.
长江流域防汛历来是全国防汛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长江干支流来水量总体偏多,中下游干流水位总体偏高,特别是2月份洞庭湖、鄱阳湖来水量达到多年同期均值的2倍左右。根据中央气象局的最新汛期气象信息,今年汛期长江流域降水将多于去年甚至常年,因此长江流域部分地区发生洪水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1月1日至2009年2月1日,华北大部、西北东部、黄淮、江淮、江汉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其中山西中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山东西部、安徽西北部等地降水量偏少8成以上,河南、河北、陕西、安徽、山西及甘肃的部分站点降水量为历史同期最少.与此同时,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持续高温少雨,致使土壤失墒迅速,造成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甘肃等地干旱发展迅速,且程度不断加重.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的共同作用下,2月7-9日,西北、华北、黄淮大部分地区出现了5-10毫米降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情.据国家防办统计,截至2月9日,北方冬麦区八省共有8731.0万人受灾,农  相似文献   

20.
史轮 《中国减灾》1991,1(2):1-2
国家气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初期,气象通信条件很差,技术装备落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有了较先进的计算机通信网与世界各大气象中心相联,建成了现代化的气象资料加工处理和预报服务系统。中心下设气象台、气候资料室、数值天气预报室、通信台、计算机室和软件室。承担着全国气象业务和服务,并成为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天气监视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