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南大旱     
乌格 《中国减灾》2011,(1):26-26
2010年的西南大旱虽然过去了,但"人类如何与自然和睦相处"的命题,仍引发人们深入而持续的思考。干旱是一种自然现象。干旱灾害有一个时间过程,是个"慢性病"。从2009年7月始的旱灾,时间长、灾情重,波及5省(区)的大片地区,由此形成了震惊全国的"西南大旱"。  相似文献   

2.
《当代广西》2010,(8):26-27
旱魔肆虐,干渴蔓延,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给我区人民生活和春耕生产带来严重困难。灾情发生后,自治区党委政府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重中之重的任务,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对抗旱救灾工作的领导。全区各级党委政府行动迅速,深入一线组织指挥抗旱救灾;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受灾群众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万众一心打响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的攻坚战。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区采取各项有力措施,千方百计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力保春耕生产有序进行,确保社会秩序稳定,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3.
<正>2010年4月15日,久旱逢甘雨。这一天,自治区领导分赴都安、田阳等30个大石山区县,启动了广西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大会战。变大旱为大治。这是一项惠及120多万人口的重大民生工程,在此后两年的时  相似文献   

4.
近代广东曾遭遇7次大旱,最严重的是1943年的旱灾。这场历史上罕见的旱灾诱发了大饥荒,近300万人饿死或逃荒,造成了广东省有记载的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自然灾害。广东的这场大旱灾连同1942年河南省的大旱灾,一并被称作20世纪中  相似文献   

5.
尹东 《前进论坛》2010,(8):22-23
<正>自去年秋季持续到今年春季的西南地区特大旱灾,呈现出持续时间长、受旱面积大、受灾程度重的特点,是有气象资料以来西南地区遭遇的最严重干旱。旱魃肆虐,给当地的生产、生活、生态造成严重影响。如何从长远的视角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探究旱灾发生的成因,以科学的方法和措施应对干旱,是引起人们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大旱过后的思考丁安元(甘肃省农业厅粮食生产处)继上年伏秋连旱后,1995年我省又遇到了历史上罕见的长达7个月的持续严重干旱,陇东和中部偏北地区,1~6月份降水之少,旱情之严重,是近60年来罕见的。1~6月份的总降水量,酒泉、张掖、白银和武威地区北部小...  相似文献   

7.
海涛 《中国减灾》2004,(3):57-58
漫漫的黄土高坡,除了道旁偶尔几株不见枝叶树皮光溜溜的树干,差不多见不到一寸植被。赤裸的大地随着太阳的熏烤。曾经人声沸腾的村镇了无声息,行人减少;落满灰尘、疏于打理的院落一片萧条,荒无人烟;低矮残破的窑洞或空无一人,或床有卧尸,已不足为奇。村外野地里,新坟连绵,满目凄凉。在这荒凉的村镇和脏土充斥的道路上,蚂蚁似地挪动着一批批疲惫不堪、蓬头垢面的人群。有赤身露体、骨瘦如柴的孩子,有破衣烂褛、仅能遮羞的干瘪女人,也有背着或挑着破锅烂絮、麻袋水桶的精瘦男人。忽然,一串沉闷的马蹄声响过,斜刺里杀出一队人马。这支队伍有二…  相似文献   

8.
一场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覆盖面积大的干旱,正肆虐我国北方。去冬今春,我国冬小麦主产区旱情严峻,其中河北,河南、山东、安徽、山西、江苏、陕西、甘肃8省受灾面积达到四成多。截至2月16日,河南,山东等8省冬小麦受旱面积9985万亩,其中严重受旱面积1 806万亩。在"历史罕见"的旱情面前,抗旱不可避免地成为北方农业的一大主题。不论是农业抗旱,城市抗旱,还是生态抗旱,其根本都在于能否提供足够的水资源,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利设施的状况——自然状态的水并不能完全符合人类的需求,只有通过修建水利工程设施,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一定的控制和调配,才能达到兴利除害的目的。可如今最为不利的一点是,水利建设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短板,农田抗旱水源建设更是短中之短。弥补水利欠账,再也不容拖延。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正式公布。这是新世纪以来的第8个中央一号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共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的全面工作。这个综合性政策文件,以水利改革发展为主题,发出了大兴水利的明确信号。  相似文献   

9.
“如果到五月底六月初,往年主汛期来临的时候,这里依然没有下雨,那情况将会变得很糟,不仅会有更大面积的水荒,还会有粮荒,不下雨就没有粮食。”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文山州)水务局副局长吴盛华一脸疲惫地说,他也是帅l抗旱防汛指挥部的指挥者之一。从今年2月起,他就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坐在哪都想睡一会儿,可是真的躺倒了,脑子里全是各种数字,根本睡不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减灾》2006,(10):52-52
溪河断流、水井干涸,稻田龟裂、庄稼晒成一把干草。在彭水县朗溪乡码头村1组,4.5公里内只剩一口百年老井尚未断水,山间的蛇屡屡窜进水井,占据唯一的生命之源,人蛇争抢“救命水”……每户两小时等一桶水50年不遇的特大干旱袭击彭水大小山寨。在朗溪乡码头村一组,玉米、红苕等庄稼晒成了一把干草,人畜饮水取水点逐渐变小直至枯竭,新的取水点延伸到了三四公里外。  相似文献   

11.
《时事资料手册》2008,(1):32-33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用水需求增加,以及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干旱缺水问题越来越严重,干旱灾害呈现频次加快、范围扩大、损失加重的趋势,受旱区域由北方、西部地区向南方、东部地区扩展,旱灾影响范围由农业向工业、生态等领域扩展。据预测,在充分考虑节水的情况下,2030年我国用水量将达到或接近可利用水资源的总量,抗旱形势更趋严峻。  相似文献   

12.
阿蛮 《公民导刊》2006,(10):47-48
百年一遇的高温干旱,已在秋风秋雨中离我们渐渐远去。这场大旱,持续时间之长、干旱强度之大、干旱范围之广、旱灾损失之重、抗旱水源之少,均为历史罕见。回顾灾难,土地干裂,渠堰干枯,河道断流,农作物枯死在庄稼地,而大旱里的“主角”还是人。政府的关心,切实的措施,市民的信心,不懈的自救,齐心协力抗旱救灾,有多少生动的故事和切身的感慨?这里撷取的两个故事,有点有面,或许可以让我们得窥抗旱过程之一斑——  相似文献   

13.
大旱暴露出的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北方的大旱,引起全国上下极度关注.对于"民以食为天"的农业大国,农业主产区的每次灾害,都自然会牵动国人的心. 大旱暴露出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的困局 按道理,干旱,浇水就是了.庄稼与人一样,人渴了,赶紧喝水,庄稼渴了,农民们为什么不给庄稼喂水?我想原因可能有三:其一是先喊一喊,让中央重视,多拨点抗旱款再浇;其二是没水可喂:其三是有水也舍不得喂.  相似文献   

14.
烈日当空,骄阳似火,农田龟裂,良田被黄沙覆盖,土地由绿变黄,牧草枯死,牲畜成批死亡,粮食短缺,饮水枯竭。骨瘦如柴的饥民,拖儿带女,背井离乡,向生死未卜的远方  相似文献   

15.
目前正值春耕之季,用水高峰,抗旱保耕是当务之急.然而,地处丰水区的海南竟然遭遇了26年来最严重的夏秋冬春四季连旱,广东、广西等春耕地区也是旱情不断,全国抗旱形势十分严峻.海南的旱情为什么发展得如此严重,当前全国旱情以及发展趋势又是怎样?本文结合对目前全国的旱情的分析,介绍了目前国内抗旱救灾方面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今年入春以来,我国北方大部和西南地区东部发生了春夏连旱。有专家认为,这是近几年来持续干旱的累积效应。华北地区是干旱的第三个年头,而辽宁一些地方于旱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是什么原因造成持续干旱,用什么办法应对大旱之灾。2001年 6月 29日,本刊编辑部邀请有关方面专家,进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17.
文章 《中国减灾》2006,(10):39-39
在学术界,人们把因过度使用和管理不当导致耕地变成荒地的过程称为土地沙漠化或荒漠化。自然界中,如果地表失去具有保护作用的草皮或树木,土壤就很容易受到风水侵蚀,逐步出现沙漠化。在沙漠化初期,地表的细微尘土被风带走,造成降尘。而后,地面上粗糙的沙粒也会随风而起,形成沙尘暴。目前,有关研究人员发现,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人口持续增加的当今,十分不幸的是沙漠化现象却变得相当普遍。  相似文献   

18.
<正>在西南这个中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人们对于雨季与旱季的概念不多。小学教科书上都曾说,江河纵横的西南地区是中国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我国水资源的70%分布在这里。而如今,中国水资源的70%都面临着枯竭的危险。此次西南大旱来势汹汹,走得也尤  相似文献   

19.
“污染经济”形成了黑而无色的“我污染,我骄傲”,“低碳经济”又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20.
孙燕娜 《中国减灾》2011,(21):55-56
2005年秋,因实施美国ProVention Consortium基金会"利用竹材加固中国云南地震多发区农村民房研究"项目,我有机会来到云南文山州做调研,去往文山县一个叫作古木的小镇。古木镇是1979年我国对越自卫反击战时的一个边陲小镇,因盛产名贵中药材"三七"成为云南著名的"三七之乡"。10月末的北京秋意正浓,古木镇的气候却格外舒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