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非洲发展问题和中非合作关系日益成为中国与西方发生观念碰撞与思想交锋的领域。在非洲研究这一最初由西方开创的研究领域,中国需以自己立场和方式重新进行思考,开展创新研究,突破西方话语高墙,建立起具有中国学术品格与思想境界的非洲研究知识体系与话语形态。  相似文献   

2.
随着政治、经贸、文化等领域合作交流的不断深化,中非民间交往在双方"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发突出,中国政府和社会对此予以高度重视,中非民间交往取得显著进展。当前中非民间交往的制约性因素包括:中国对非关系"行为体"不断增多,"角色"日益多元,中国公民社会仍在成长之中;非洲公民社会对华认知存在偏差,且易为国内政治和西方势力所左右;西方势力对中非民间交往的消极影响。为进一步推进中非民间交往,应准确把握非洲民众对华认知,改善中非关系在"传播"领域中的不对称性;避免中非经贸问题"政治化",增强在非中资企业的社会责任、法律规范和环境生态意识;加强中非公民社会组织之间的对话以及"民生导向"合作;中非民间交往应在南南伙伴合作关系框架下展开并对"第三方"保持开放。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非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合作的不断加深,关于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论调开始在国际社会盛行起来。事实上,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论调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站不住脚的,中非关系超越了传统的西方与非洲的殖民主义或新殖民主义模式,走出了一条新型国际关系的道路。为了更好推进中非关系的发展,今后仍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非以经济合作为主的全面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非卫生合作是约翰内斯堡峰会提出的中非"十大合作计划"之一,后埃博拉时期中非卫生合作逐渐从传统友谊型援助向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合作方向转变,呈现出从双边援助到多边合作、由临床医疗到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由全科医疗到专科特色医疗、从国家层面上助推中国药品走进非洲、注重中国经验在非洲的运用等趋势与特点。与此同时,中非卫生合作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卫生战略与决策有待进一步规划与统筹,援助项目有待深耕细作,医药产品走进非洲的瓶颈问题有待突破,体系建设的相关技术转移和经验分享有待开发。为此,中国应调整工作思路,着眼长远,将中非卫生合作纳入中国的全球卫生外交与卫生安全战略整体布局中,以中非卫生合作为契机和支点,将中国在健康领域的国际合作和全球卫生战略的实施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合作平台。它使21世纪初开始的中国与非洲国家全方位的合作扩展到亚非拉地区。中非合作发展的经验为"一带一路"倡议下发展中国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合作起到了先导作用。中非合作发展的先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中国政府的主导作用,公共产品供给的大国责任,与合作对象的发展战略对接与互利共赢发展,以及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合作实践的示范作用。中非合作发展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不仅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发展中国家的实施发挥了先导作用,而且为中非合作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对接提供了先期经验。  相似文献   

6.
热带非洲与东方中国的现代复兴,是20世纪最具世界性意义的历史变革。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与非洲分别发现了对方,发现了遥远世界的对方是可以依靠的力量。虽然中非双方的历史文化背景相互有别,现代复兴之路及发展主题亦多有不同,但共同的现代命运却使双方在20世纪里建立起日益紧密的现代关系。最近十年来,中非关系之内容、形式与规模,正呈现出全面拓展与提升的态势。从世界史的角度来看,在经历了长达数百年西方主导之世界体系的演进过程后,中非现代关系的建立及发展,不仅对中国,对非洲,亦将对未来世界体系之结构与性质,产生特殊而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自2000年以来,中国的中非关系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学科方法渐趋多元,研究议程也明显深入。那么,当代中国的中非关系研究主要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每个阶段背后的主要驱动力是什么?中非关系研究是否产生理论?它将对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外交理论等产生何种影响?对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非洲学而言,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有哪些?本刊特约记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曹德军就上述议题专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张春研究员,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非洲和平安全、大国对非战略比较等,著有《中非关系国际贡献论》《地方参与中非合作研究》等。  相似文献   

8.
王珩 《当代世界》2021,(11):22-27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已成为国际交流对话的重要内容.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生物多样性保护正成为中非合作的新向度.2018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发表的《关于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北京宣言》指出,中非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北京行动计划(2019-2021年)》指出,要继续支持"中非联合研究中心"建设和发展,重点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展开科研合作.近年来,中非建立了环境合作中心,促进环境技术合作,共享绿色发展机遇,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气候变化和生物安全等领域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当前正是推进全球环境治理的关键时期,中非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这一新兴领域的合作,既能够进一步丰富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又可以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给予非洲的援助达到一个历史新高度,中国的企业与各类人员也越来越多地走进非洲,中非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但同时,中国对非援助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新形势下对非援助的水平,应从以下方面考虑21世纪对非援助工作:与非洲国家加强磋商、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在对非援助中,继续加强文化教育合作;熟悉和了解非洲文化,本地化经营是发展方向;树立责任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形象;建立企业非洲投资宏观环境评估体制和风险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和非洲各国政党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是中非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为止,中国共产党已经与40多个非洲国家的60多个政党建立了不同形式的联系和交往.多年来,在良好的双边党际交往的基础上,双方一直在探索深化中非政党交往的新途径.从1998年开始,作为党的对外交往职能机构的中联部开始举办非洲国家政党研讨考察活动,邀请了多个非洲国家执政党的干部来华研讨和考察,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这种新形势下开展中非党际交往的新尝试,取得了增进了解、加强友谊、深化关系、促进合作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非合作的深化和战略层级的提升,中国为非洲提供的区域公共产品从大量基础设施发展为软、硬公共产品兼而有之的双轨驱动模式。当前,非洲区域公共产品供给面临供需缺口巨大、供需不匹配和西方大国"私物化"倾向等问题,同时非洲自主提供区域公共产品的意愿提升。中国对非提供区域公共产品仍面临基础设施公共产品如何保持可持续性、中非发展战略能否精准对接、大国竞争恶化中国舆论环境等挑战。中国可以通过将自身发展经验与非洲发展战略精准对接、提升非洲自主能力以及加强三方合作等方式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世界上人口年龄结构最为年轻的大陆,非洲国家的青年发展问题值得关注.青年是非洲的未来,也是中非合作的未来,是中非关系的希望所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非洲青年发展与中非青年合作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也蕴藏无限机遇.展望后疫情时代的中非青年合作,双方应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在"一带一路"倡议、非盟《2063年议程》、中非合作论坛等机制的指引下,以培养培训为基础助推非洲青年职业能力建设,以复工复产为动力促进中非新业态合作,以创新创业为引擎提升非洲自主发展能力,以文明文化为纽带传承中非友谊,推动中非青年共同发展,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中非合作论坛的召开使中非农业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呈现出无偿援助与互利合作相结合、技术示范与投资开发并存、双边援助与多边援助互相补充等新特点。以互利共赢为基础的形式多样的中非农业合作,促进了非洲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受到非洲国家普遍的欢迎,同时,也符合中国的利益,政治上进一步密切与非洲国家的传统友谊,经济上做到优势互补、互利互惠。正确认识中非农业合作的现状与特点,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回应西方媒体炒作的所谓"中国海外屯田"说。  相似文献   

14.
周瑾艳 《国际展望》2016,(6):93-109
中国和英国围绕非洲和平安全事务开展合作的可能性与必要性都在明显上升,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中英在非洲安全理念趋同和安全利益交叉,中国更加积极地参与非洲和平安全事务,非洲2063年愿景对和平与安全及全球伙伴关系的渴求,中英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开启。但英国发展政策的安全化趋势,非洲对中英安全合作的疑虑及中英自身政策路径依赖都在阻碍这一合作的深化。因此,推进中非在非洲的和平安全合作的关键在于双方能否在共识的基础上合理、有效地管控分歧,推动中国的非洲和平与安全合作计划与英国海外稳定战略的对接,建立多层次的安全合作机制。构建中英非和平安全对话机制、从发展源头预防和应对冲突、增强非传统安全合作等是中英非和平安全合作的潜在领域和路径。  相似文献   

15.
<正>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中国"走出去"战略的支持下,中非经贸关系驶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自2009年至今,中国已连续五年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2013年中非贸易额达到2102亿美元。[1]非洲则成为中国第四大海外投资目的地、第二大海外工程承包市场,并且是中国重要的对外援助对象。由此可见,非洲作为中国打造"走出去"战略升级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下,在中国构筑的"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愿景之  相似文献   

16.
1955年万隆会议中非领导人执手相握,到2006年非洲各国首脑齐聚北京;从中国支持非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斗争、走独立自强的道路,到非洲国家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从中非建设者奋战丛林,用鲜血和汗水铺就坦赞铁路,到新世纪中非各领域务实合作取得累累硕果;从1956年4月第一个中国文化艺术团访非,到新时期中非文化交流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历史已经见证了中非友好合作的一座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2018年9月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标志着"一带一路"倡议与中非合作进入精准对接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非合作不断走向全方位、宽领域和纵深化的新局面,合作内容从过去的聚焦"五通"拓展到绿色发展、能力建设及健康卫生、和平安全等更多惠民新领域。中非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助力非洲的减贫和工业化进程持续推进,为提升新时代南南合作水平及推动国际对非合作发挥了有力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与非洲关系的新时期。得益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率先调整对非政策,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持续加大对非工作力度,世纪之交适时启动中非合作论坛机制,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强化对非工作的顶层设计及提升中非合作的战略层级等举措,使得中非关系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改革开放以来中非关系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有很多,但最根本的一条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根据中非对彼此需求的变化,拓展和维护中非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美是非洲重要的外部利益攸关方,非洲是中美关系中特殊的第三方因素,中美在非洲的利益和关系互动主要体现在经济、政治、安全三大基本领域。在经贸领域,中国在非洲拓展迅速,美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水平则有所下降,呈现"中国赶超、美国守成"之势。在政治领域,中美各有独特的政治诉求,中国将"一个中国"原则作为与非洲交往的政治前提,美国将巩固、扩大非洲民主视为自身主要利益。在安全领域,"9·11"事件后美国重视非洲在反恐中的作用,加强在非洲的军事部署,中国则通过联合国多边维和与对非双边安全合作的方式参与维护非洲和平与安全,但总体依然呈现"美强中弱"的态势。中美在非洲竞争与合作深度交织、复合并存,既存在资源之争、理念之争以及一定程度的地缘政治竞争,也在扩大非洲市场、维护非洲和平稳定等方面拥有共同利益,合作空间广阔。中美两国需要主动作为,在非洲合作上达成整体的、高层次的政治共识,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尊重各自的发展道路和非洲的自主选择,不搞意识形态之争,客观理性看待彼此在非洲的力量对比、利益诉求,循序渐进推进涉非合作,使双方在非洲的关系实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世纪大考中,中国与非洲国家守望相助、共克时艰,谱写了新时代中非友谊的新篇章。中国在援助非洲抗疫物资、派遣医护专家、提供培训和分享防控防治措施与经验、呼吁国际社会重视援非并率先采取行动等方面均体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担当。同时,中非在携手抗疫的过程中,也遭遇经贸合作受冲击、舆情环境日益复杂等挑战。后疫情时代,中国与非洲国家应加强在卫生、经贸、媒体、民间和国际事务等领域合作,构建更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