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理想状态下农业劳动力转移能够促进农业规模化、机械化、农业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但现实条件下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却没能有效的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本文尝试对理想状态下农业劳动力转移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行论证,并试图找到我国劳动力转移没能有效促农业现代化的现实原因,旨在为实现农业劳动力适度有序转移以及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农业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理想状态下农业劳动力转移能够促进农业规模化、机械化、农业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但现实条件下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却没能有效的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本文尝试对理想状态下农业劳动力转移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行论证,并试图找到我国劳动力转移没能有效促农业现代化的现实原因,旨在为实现农业劳动力适度有序转移以及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含义,分析了影响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心理因素,对我国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创新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欠发达地区农业劳动力转移具有重要意义和特有形式。欠发达地区农业劳动力转移具有诸多制约因素。只有针对制约因素,采取相应对策,才能较好地实现欠发达地区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5.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生产要素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重新配置。农业劳动力转移一方面提高了农业劳动力综合素质、促进了土地合理流转、提高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又制约了土地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务农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下降、导致农业科技推广困难,农业比较效益低下。要走出困境,一要建立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二要加强农业劳动力培训,提高务农劳动者素质;三要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种植比较效益。  相似文献   

6.
经济发展史证明,经济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劳动力供求量平衡和就业结构协调的过程。在劳动力充分供给条件下的发展中国家,均衡则特殊地表现于农业劳动力有序转移,并有效地配置于现代化部门。劳动力就业结构转换和劳动力供求总量平衡问题反映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功与否。 我国农村拥有9亿多人口,4亿多劳动力,其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达30%以上,即有1亿多农业剩余劳动力,到本世纪末还要新增近1亿个劳动力。这就是说,在本世纪内有2亿劳动力需要安置就业岗位。因此,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7.
一、有关农民工问题的基本情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据我们了解,我国约有4.8亿农村劳动力,其中3.2亿多为农业劳动力,从现实情况看,农业生产只需要约1.7亿劳动力,有大约1.5亿为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式是  相似文献   

8.
农业劳动力原来是指具有劳动能力、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员。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大批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称为"农民工"。河南的农业劳动力在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后出现流动,由就地消化到大量输出,目前正在形成良性的复合流动。今后需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科学解决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实现农业劳动力的有序流动。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交,中国农村将面临着耕地锐减、人口膨胀、就业困难三大挑战。其中农村劳动力的有效再就业问题,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突出问题。这一时期,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机遇与困难并存。能否实现充分有效再就业关键在于劳动力自身素质的提高与社会就业结构的优化。一、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对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的影响传统农业是一种粗放型低效益农业。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农业势必向集约型的高效益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主要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由单纯依靠资源、劳动、资金等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杜保国 《奋斗》2007,(2):50-51
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许多难点与问题,主要是农业内部对劳动力转移的推动力较小。农业外部对劳动力的拉力较弱,职业技能培训与劳动力资源开发的矛盾突出,劳务中介组织的发育与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的要求不相适应,农村基础教育体制以及农民文化素质等方面不利于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因此,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必须努力拓展打工领域,做大做强打工经济。  相似文献   

11.
苏星 《前线》1960,(22)
自从中共中央提出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号召以来,农村正在集中劳动力加强农业生产第—线,首先是粮食战线;城市的工矿企业也正在合理安排和大力节约劳动力的基础上,腾出了一部分劳动力,去支援农业。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农忙时  相似文献   

12.
兵团农业劳动力短缺的制度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兵团农业劳动力短缺是制约兵团经济发展的瓶颈,在资本不能替代劳动的假设下,文章分析并提出了从自雇佣劳动制度、契约劳动制度、强制劳动制度三种不同的劳动制度安排下,解决兵团农业劳动力短缺的思路。指出资本替代劳动是解决兵团农业劳动力短缺的必然选择,并提出在机械技术进步过程中,兵团应选择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资本战略。  相似文献   

13.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完成农业劳动力分化转移的过程,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的进程中,生产力的发展,农业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使现代农业对活劳动的需求越来越少,大量的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上分离出来。据测算,目前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有1.3亿。如  相似文献   

14.
举政府旗发挥农业职能部门作用为了强化农业职能部门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统筹协调的行为取向,永吉县农业局提出并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计划”。局里还成立了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计划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并形成联席会议制度。局内部按照科室的职能进行了分工,由科教科牵头,并负责农业职教体系和农民技能的培训,经管站负责农村劳动力转移协会、农村劳动  相似文献   

15.
现代农业用生产要素的比重来衡量,就是资本、技术与农业市场体系的高度集合。 通过资本与技术投入和农业市场体系的完善,提高农业社会劳动生产率,同时大量转移农业劳动力。 世界现代农业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劳动力占其劳动力总数的比重都低于20%,美国1950年达到这个标准;法国、西德、英国等西欧国家1965年达到这个标准;日本1975年进入了现代农业国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逆淘汰趋势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新浩 《学习论坛》2005,21(11):62-63
十几年来,农村劳动力逆淘汰趋势加剧,即农村的优质劳动力流出较多,非优质劳动力则滞留在农村。这种流动趋势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十分明显,不利于农业的现代化,不利于缩小城乡差别,不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应对逆淘汰趋势,必须注重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培养提高,创新农村生产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速度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城乡迁移潮持续升温。2012年全国农民工达到2.62亿,其中外出农民工为1.63亿,比2011年分别增长983万、473万。大量具备较高科学素养的农村男性青壮年劳动力非农就业,势必给农业现代化发展带来了某种不确定性因素乃至风险。尤为突出的问题是,农村劳动力配置在性别比上已经或正在发生男性劳动力比重不断降低,女性劳动力比重不断  相似文献   

18.
杨竹节 《学习月刊》2013,(2):113-114
经济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劳动力供求量平衡和就业结构协调的过程。我国农村拥有8亿人口,4亿多劳动力,其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达30%以上,即有1亿多农业剩余劳动力。因此,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模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可耕地少,而农业人口众多,随着生产的发展,必然要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在江浙地区,这种现象尤为严重。江苏全省现有2600万个农村劳动力,平均每个劳动力只拥有耕地2.8亩,按照目前的生产条件,每个劳动力可以经营5亩土地,如果达到这个水平,全省就有1100万个劳动力剩余。将来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了,每个劳动力可以经营10—15亩土地,还会有更多的剩余劳动力产生。从全国来看,“七五”期间大约有1亿4千万个剩余劳动力需要安置。其中,农村  相似文献   

20.
加快推进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积累了许多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但转移过程中,也出现很多值得注意的问题。1.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大,转移压力大。我国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基数大,增长快。据测算,我国目前有1.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今后5-10年,每年还要新增农村劳动力约600万人。如果考虑到农业投入增加和技术进步引起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会进一步降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