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6 毫秒
1.
我国《环境保护法》第6条新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卫先 《行政与法》2008,(9):113-117
我国环境法学者时<环境保护法>第6条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但这些解释都是从权利的视角做出的,与环境法的本质相悖.环境权的各种书面规定都是为了确定人们的环境保护义务,只有从义务的角度对<环境保护法>第6条进行解释才是正确的,这也为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修改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孔晓明  巩固 《法学论坛》2008,23(2):98-101
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本质是人的全面发展,其法制目标是人的环境利益平衡.以个人私益为出发点的公民环境权不能实现环境利益的平衡,环境利益平衡只能通过对公众环境利益的维护来加以实现.环境法对公众环境利益的维护主要依靠政府环境行政管理与责任制度和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我国<环境保护法>在此方面存在不足,应加以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3.
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儿童保护是重中之重.笔者拟结合我国1992年批准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和2007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从法律角度分析抗震救灾中的儿童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4.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惩罚性赔偿责任制度是成功的,但其适用范围仅限制于商品欺诈和服务欺诈的违约责任,不包括侵权责任,同时确定最高限额为价金的一倍,都存在缺陷.<侵权责任法>和<食品安全法>规定了恶意产品损害责任的惩罚性赔偿责任制度,也存在部分问题.修订<消法>,应当借鉴美国惩罚性赔偿责任和我国台湾地区<消费者保护法>规定惩罚性赔偿金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惩罚性赔偿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5.
2006年1月23日,修改后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正式实施.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也已于2007年6月1日起施行.这两部法律规范加大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犯罪"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司法理念,彰显了对未成年犯罪人的关怀和宽容.  相似文献   

6.
德国新债法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导言 争论现已结束.有关<德国民法典>的修改准备工作于1978年既已开始,经过细致审慎的准备工作和激烈的、有时甚至都不惜人身攻击的争论[1]之后,立法者终于宣布:<德国债法现代化法>于2002年1月1日正式生效.[2]该法尤其转化了欧盟关于消费物买卖的指令,并且从根本上修改了原德国民法有关时效和给付障碍的主要内容.另外,在实践方面,整个消费者保护法还被吸纳到<德国民法典>中,其中有些内容还首次予以强调了新的内容.如果除去婚姻法方面的修改,则此次修改工作将是自<德国民法典>于1900年1月1日生效以来最广泛的一次.[3]  相似文献   

7.
在消费社会确认与规范我国消费者信用权有其正当性,考察美国消费者信用权确立与发展历程可知消费者信用法律主要有消费者信用保护法和消费者信用信息保护法,体现出对消费者权益的倾斜保护,对企业契约自由行为进行限制,始终强调政府对消费者信用交易进行规制与监管.建议我国<消法>修改中应确立消费者的信用权.  相似文献   

8.
保护举报人,其实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 世界各国在保护举报人法律实践方面,有一个互相借鉴和学习的过程.就目前的同类法规来看,加拿大有<证人保护项目法>,澳大利亚有全国性的国家证人保护计划,德国有证人保护法,美国有被害人和证人保护法.除了这些单独的立法以外,很多国家的诉讼法,都有关于证人保护的规定.  相似文献   

9.
日本环境基本法的发展及我国对其的借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日本环境法的发展总是备受亚洲各国的关注.这与日本深受公害教训并成功发展出一套较为完善的环境法律体系有关.同时日本环境法的发展经验深深影响着诸如中国、台湾地区等地的环境法发展.20世纪90年代日本环境法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1993年日本颁布了<环境基本法>.这一法案是日本环境法发展历史上的第三个环境基本法(之前的两个为1967的<公害对策基本法>和1972的<自然环境保全法>).那么,<环境基本法>是怎样产生的?它与日本前两个环境基本法相比有哪些革新?它的出现对我国环境基本法的完善有什么启示?日本三个环境基本法的发展历程又对我国环境法的未来发展有什么借鉴意义?这些都成为比较环境法上可钻研的课题.本文即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去年9月,我国首部<动物保护法(专家建议稿)>就开始在网上公示,正式向社会各界征集意见.但由于有不少民众对"动物福利"提出质疑,对此,法律专家经过讨论,决定改变提法,起草<反虐待动物法>,20lO年4月份向相关部门提交专家建议稿.经相关专家透露,"禁食猫狗肉"已经写进了这份新的建议稿,旋即引起极大争论.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联邦信息、信息化和信息保护法》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罗斯在1995年1月2 5日通过了<联邦信息、信息化和信息保护法>,该法对俄罗斯在信息化浪潮中对信息的所有和使用进行了规定,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我国在有关信息使用和开发方面的立法尚属空白.本文拟对该法作一简略介绍,可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随着刑法修正案的频繁出台,新罪之保护法益是什么,逐步成为刑法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没有证成规则的个罪保护法益讨论,会停留在一种个罪碎片化思考的无体系状态,进而导致个罪之保护法益思考上的误区与混淆.当下刑法理论多从个罪之构成要件进行推导而主张刑法性法益,但其证成过程往往是典型的循环论证.新罪之保护法益是什么的讨论,是以新罪...  相似文献   

13.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在诸多方面表现出弊端,亟待做出修改。本文在参考日本、俄罗斯、瑞典等国家的环境基本法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学者的观点,提出了对与环境保护法立法目的、基本权利义务、基本原则、基本制度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4.
《鹿特丹规则》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8年12月11日,联合国大会正式通过了<联合国全程或部分海上国际货物运输合同公约>,并建议将公约命名为<鹿特丹规则>.本文在介绍该公约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比较了公约与<海牙规则>、<维斯比规则>、<汉堡规则>及我国<海商法>的主要区别并加以评析,最后提出对我国<海商法>修改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作为环境法体系的新兴领域,生态区域保护法的法典化需求与路径有待明确.目前,生态区域保护法作为自然生态保护法的体系定位日益清晰,具有调整目标的生态性、调整对象的区域性与调整方式的综合性,正在逐渐形成"一般生态区域法+特殊生态区域法"的基本构造.生态区域保护法的实然与应然之间尚存差距,亟需立法完善,但目前的分散性立法模式难以克服立法碎片化问题,需要转向法典编纂模式来获取内容全面性、逻辑自洽性、价值一致性等方面的体系化效益.为了充分实现法典编纂的体系化效益,生态区域保护法的法典化需要合理确定应纳入的法律规范内容范围、协调与相关单行法的外部关系、安排内部的逻辑主线与结构,以及设计集中体现法典模式优势的重点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一、<邮政法>修订的立法背景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于2009年4月24日由全国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与1986年的<邮政法>相比,此次新<邮政法>的立法环境、经济环境和指导思想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实早在1999年,新<邮政法>就被有关部门提上修订议程,期间经历多次修订,一些条文也反复调整,时值今日出台.  相似文献   

17.
6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以下简称<律师法>),与旧<律师法>相比,大幅度增加和扩张了律师执业权利的内容,从理论上有效地解决了我国律师在执业活动中长期存在的"会见难"、"阅卷难"和"调查取证难"等三大难题.笔者认为,不论学界或实务界对<律师法>修改内容在效力上存在什么样的争论,也不论<律师法>修改内容在实践中能否得到完完全全的贯彻与落实,仅从立法机关对<律师法>修改的立法理念上来讲,在未修改<刑事诉讼法>之前,对<律师法>能作出种种突破性的修改,是值得肯定的.这一突破性修改,必将导致刑事诉讼理念的进步,推动<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一、<反垄断法>第55条的意义重大 我国<反垄断法>在附则第55条确立了对知识产权行使行为进行反垄断法规制的基本原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充 《政法论坛》2022,(2):100-111
我国刑法中规定的污染环境罪在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争议,这些争议问题最终指向了该罪的保护法益.围绕该罪的保护法益,目前学界存在简单客体说与复杂客体说的争议,但这两种观点都是在概念意义上的抽象理论解读,难以对具体实践认定发挥指导作用.实践指向的保护法益研究必须以类型化思考为基础、以具体化的多元保护法益为依归.保护法...  相似文献   

20.
张明楷 《法学》2023,(12):70-86
为了使法益概念发挥应有的机能,必须妥当确定具体犯罪的保护法益。法益的要保护性、法益的特定性、法益的融洽性与法益的可判断性,是确定具体犯罪保护法益的四个重要标准。禁忌与安全感缺乏要保护性,但国民的信赖、意志活动自由具有保护的必要性;此类犯罪中具体犯罪的保护法益不应当与彼类犯罪中具体犯罪的保护法益相同,不能因为不同的具体犯罪同属于某一类罪,就简单地将同类法益确定为具体犯罪的保护法益。对具体犯罪保护法益的确定,必须与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不法程度相融洽,从而使保护法益与构成要件保持协调,而不存在任何例外。对具体犯罪所确定的保护法益必须具有经验的实在性,法益内容不能过于抽象和模糊,不应具有综合性与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