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曾景忠 《长白学刊》2007,(4):109-117
抗日战争初期,日军占领华北、华中一些地区后,除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外,国民政府军留置一些部队在敌后,沦陷区有些地方政府的官员率领保安部队坚持在原地抗日,战区组织抗日游击武装,还有民众自发组织起来的抗日武装,这些汇成敌后武装抗日的洪流。敌后抗日游击战于是展开。本文对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和中共有关敌后游击战的方针和部署及敌后抗日游击战初步开展的情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
《春秋》1995,(4)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发动了旨在灭亡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国难当头,中国人民英勇奋起,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浴血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战的胜利,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书写了最为壮丽的一页,同时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增添了辉煌。中国抗日战争的厉史,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的历史。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中国共产党及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成为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八年抗战,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对敌作战十二万五千余次,消灭日、伪军一百七十一万五千余人,其中日军五十二万七千余人。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指战员伤亡六十余万人,敌后抗日根据地人民群众伤亡六百余万人。  相似文献   

3.
《时事》2015,(1):24
有的人觉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多数时候打的都是运动战、游击战,不像国民党的那些会战来得波澜壮阔,其实这只看到了表面现象。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实力弱小。当时八路军3万多人,只有大大小小、长短不一的1万多支缴获的杂牌枪,很多战士上战场时还拿着大刀长矛,甚至农具等落后武器。部队不仅  相似文献   

4.
《传承》2016,(1)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基于抗日"持久战"的认识,开展了大规模敌后游击战。国民党根据形势所需,也组织了相当规模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但收效甚微。分析比较国共两党各自分别组织的敌后抗日游击战,对于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日游击战的制胜机理及其在整个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吴昌华 《黄埔》2008,(2):42-45
1940年8月,华北敌后战场的八路军为了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从战略上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先后集中了105个团,总兵力约40万人,在彭德怀副总司令,八路军及第十八集团军副参谋长兼前方总部参谋长、黄埔一期毕业的左权等人的领导下,对日寇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战略性进攻战,史称“百团大战”。  相似文献   

6.
朱清如 《黄埔》2013,(6):4-6
1938年10月,日军以伤亡10万兵力的代价,相继攻克广州、武汉等地。由于中国军队在武汉会战中主力未被消灭(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领域有一种观点,日军在武汉会战期间甚至从未吃掉过中国一个完整的师),加上日军作战区域过于广阔,兵力不足问题显露,所以,日军不得不停止在中国战场上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此后,中国抗战进入与日军的战略相持阶段,中国也同时出现两个战场,一个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战场,一个是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抗日战场。  相似文献   

7.
八年抗战,新四军在华中敌后的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整个抗日战争中,新四军抗击日军16万人,占侵华日军总数的22%,抗击伪军23万人。8年间,新四军进行了24600多次战斗,毙伤俘日伪军47万多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八年抗战,新四军在华中敌后的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整个抗日战争中,新四军抗击日军16万人,占侵华日军总数的22%,抗击伪军23万人。8年间,新四军进行了24600多次战斗,毙伤俘日伪军47万多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相似文献   

8.
湖南民众为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集中体现为踊跃捐款捐物;抢修或破坏公路、铁路;救护伤员;直接或间接生产军火和其他军需品;提供军粮、军棉、军布;提供210万以上的兵员;积极配合正面战场作战与在敌后发动广泛的游击战等诸多方面。湖南民众为抗战付出了难以估计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牺牲。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的信阳,是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第五师开辟的豫鄂边区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8年5月,武汉会战前夕,党领导的大批抗日救亡团体云集信阳,动员民众投入抗战。河南省委主要领导也纷纷南下信阳,组织游击队,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做准备。武汉会战结束后,在刘少奇和中原局的领导下,豫鄂边省委主要领导朱理治、李先念等从竹沟南下到已成为日军占领区的信阳县四望山,会集豫南、豫东南和鄂东、鄂中地区的党员和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开辟了以大、小悟山为中心的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也由最初的主要由李先念率领的120余人组成的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发展壮大为5万余人的新四军第五师。在整个抗战期间,新四军第五师和豫鄂边区抗日军民,共毙伤俘获日伪军4.37万人,在武汉外围开创了拥有9万平方公里、130万人、地跨豫鄂皖湘赣5省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为中华民族取得抗战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0.
湘西会战     
《黄埔》2016,(1)
正湘西会战又称雪峰山战役、雪峰山大捷、芷江作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次会战。1945年初,日军在印缅战场、太平洋战场上已经处于强弩之末,但侵华日军仍作垂死挣扎。4月9日,日军调集8万兵力向湘西进犯,我军在第4方面军总司令王耀武指挥下与敌鏖战两个月。双方参战总兵力共28万余人(日军5个师团,我军9个军26个师),战线长达200余公里。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一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21,(19)
正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首战告捷,一举歼灭日军1000余人,击毁日军汽车100余辆,缴获一批辎重和武器。接着,八路军三个师又配合国民党军队进行忻口战役,相继取得雁门关伏击战、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等胜利。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使许多人由此相信共产党不但坚决抗日,并且是有能力战胜敌人的。  相似文献   

12.
<正>武汉会战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大会战。1938年6月至10月,日军纠集100余万兵力,从海、陆、空各方位立体进攻武汉。负责指挥江南地区作战的是第9战区司令长官兼武汉卫戍总司令陈诚(黄埔1期教官),负责指挥江北地区作战的是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第5战区和第9战区共动用了130个师和海、空军各一部,共约100万人沿长江两岸及大别山麓布兵防御,开始了抗战以来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日军损失最为惨重的武汉会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分别在敌后和正面开辟了既相互依存又各具独立性的战场。与此相适应,国共两党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战略指导。中国国民党战略指导的主要内容是:持久消耗,以空间换时间;开辟淞沪战场,打破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层层设防,退据西南;保存实力,消极等待;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国共产党战略指导的主要内容是:倡导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造成犬牙交错的战略优势;贯彻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方针;围绕建立国际反日联合战线实行抗日外交。  相似文献   

14.
正80年前的1938年5月20日,徐州沦陷,第五战区主打的徐州会战以全军跳出日军包围圈转移而结束。在中国的抗战历史上,大家都知道的台儿庄大捷,这是中国人引以自豪的一次战役,歼敌万余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台儿庄也因此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扬威不屈之地"。台儿庄大战正是徐州会战最精彩的部分,而发生在台儿庄大战后的大撤退,其意义也丝毫不比敦刻尔克大撤退差,中国军队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一页。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爆发后,广东党组织根据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艰险复杂的斗争环境,通过发动抗日救亡运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建华南抗日纵队,开辟敌后战场,有力打击侵粤日军;成功营救大批文化名人,保护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积极配合英美盟军对日作战,建立太平洋反日统一战线;开辟了一条适合华南抗战发展的具有广东特色的敌后抗战之路,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前进》2015,(8)
<正>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牵制和抗击了半数以上的日军和几乎全部的伪军,真正撑起了抗日战争的半壁江山。山西是全国抗战爆发后敌后游击战争的诞生地和兴起地,在这块民族抗战的热土上,充分验证了游击战争的巨大战略作用,初步奠定了其在抗战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敌后游击战争之所以首先在山西取得成功,并为尔后将之由山西推向华北以至全国更广阔的敌后地区奠定了重要的战略基础,除毛泽东、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正确决策、部  相似文献   

17.
《春秋》2021,(4)
正在山东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之际,他单枪匹马来到济南,重建中共山东省委,发展壮大党的力量。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他在山东领导抗日武装斗争,坚持敌后游击战。作为山东党政军主要领导,他为开创山东的抗日新局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建立了不朽功绩。  相似文献   

18.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缺一不可。如果没有正面战场,日军集中力量于后方战场,敌后解放区战场也很难坚持;但同样的没有敌后战场的对日军的牵制,正面战场也很难长期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19.
常德会战     
《黄埔》2016,(1)
正1943年11月初,日军调集7个师团约10万兵力进犯湘鄂西的常德地区,我军集中第6战区和第9战区的16个军43个师约21万兵力迎战。我军依托阵地节节顽强阻击,迟滞日军进攻,给敌重大消耗。12月20日,会战以我军的胜利而结束,计毙伤日军4万余人(毙1万余人)。我军伤亡5万余人。参加此役的黄埔军校出身的军、师级以上指挥官有40余人,所指挥的部队主要有:第10集团军(总司令王敬久,黄埔1期)、第  相似文献   

20.
杨名宇 《传承》2014,(11):24-25
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了大面积的中国,兵力不断分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敌后武装在华北大面积展开,对抗日军。华北日军在与中共的不断对抗中,态度也逐渐由对共产党的轻视转化为认真研究,不断强化宣传,使宣传更加中国化、细致化,企图蛊惑民心、巩固占领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