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孔乙己偷书被人抓住时狡辩说窃书不能算偷,在他想来,偷本把书即便是贼,也是“雅贼”,被抓住了是并不可羞的。孔乙己显然没有“断子绝孙”,有他这种奇思妙想的,不乏其人。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公安局原局长王天义和该省海宁市原副市长马继国,就都有这么一种想法:以自己的身份,收藏  相似文献   

2.
案件     
《检察纵横》2012,(5):48-49
被人偷了不报案。转偷他人实不该“我的钱被人偷了,身上没钱,不偷别人的咋办?”当犯罪嫌疑人李艳解释她的行窃动机时,竞道出如此荒谬的糊涂逻辑。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检察院以犯盗窃罪将被告人李艳依法提起公诉。  相似文献   

3.
图形用户界面(GUI)在知识产权法律中的地位特殊,由于其“实用性”的特征,一度被著作权所排斥,网络游戏中的图形用户界面与一般软件有很大的不同,其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特征,同时被《专利法》、《著作权法》与《不反正当竞争法》所接纳.一款网络游戏的图形用户界面的优劣,往往决定了该款游戏的在市场中的“生死存亡”.伴随着网络游戏侵权案件数量的增多,侵权形式和侵权对象也更加丰富,本文拟从多种角度分析,探讨如何保护网络游戏的图形用户界面,促进游戏产业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4.
2017年6月,媒体报道深圳市一名11岁男孩盗刷家长银行卡3万余元玩网络游戏.事后,该网络游戏所属公司出于“关怀”角度,进行了退款处理.据研究报告显示,该网游用户中低于19岁的用户占25.7%.不少小学生沉迷于该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甚至于玩该款游戏已经成为学生是否合群的一个重要标志.要想打好网络游戏,须花钱购置好的装备.因此,便出现了诸多未成年人盗刷家长银行卡为游戏充值的事情.《华商报》曾报道,西安市临潼区一名11岁男孩在不到3天时间里,为了买手机游戏装备,偷用其父手机发了近万元“红包”.中新网报道过江苏省无锡市一名15岁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偷偷地在自己的QQ号上绑定父母的银行卡,一年竟花费近10万元为游戏充值.  相似文献   

5.
案情简介2004年12月,A市祁某编制了一种截取“传奇”网络游戏用户虚拟设备的cm cc木马程序,并将该cm cc木马程序发送给陈某等人。陈某为了窃取“传奇”网络游戏用户的虚拟装备进而牟取非法利益,雇佣了曾某非法入侵A市公安局网吧管理系统的网站,将cm cc木马程序加入其中,严重影响了各网吧内计算机的正常运行,致使大量在网吧上网的“传奇”网络游戏用户的账号、密码被截取,陈某、祁某、曾某利用截取的账号、密码大量盗取“传奇”网络游戏用户的虚拟装备,并通过交易网站出售虚拟装备而牟利,其中所盗取的网络游戏账号十几万个之多,涉案“金额”…  相似文献   

6.
佑晶 《政府法制》2006,(24):14-16
一段时间以来,网民自发的“网络通缉令”在网络上迅速蔓延。虽然早在2005年年初,北京教育中心就因为私自在网络上发布针对某员工高某的“网络通缉令”,侵犯高某名誉权并在其中泄露了高某的个人信息,被法院判决败诉,可这场官司并没有引起众网民的重视和反思,从而慎重对待这种以公布他人个人信息甚至隐私进行“追查”的行为。从“虐猫事件”中的“宇宙A级通缉令”,到今年6月份的针对某“偷车贼”的“网络通缉令”,再到德国世界杯期间爆出的追寻欠债女大学生的“全城悬赏通缉令”“,网络通缉令”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发“布通缉令”的人肆无忌…  相似文献   

7.
启程 《检察风云》2010,(2):66-67
“摘菜”不算偷,就像孔乙己说的,偷书不算偷。在技术先进的网络空间里,采摘和收获似乎是一种风雅,一种斯文。这是2009年12月流传于网络的一则小幽默。其实,风靡全国的“摘菜”游戏成为2009年度重要文化事件,其中“摘”、“偷”之辨并非问题的重点。“摘菜”流行,甚至让一些都市白领也废寝忘食,这凸显了网络本身的平等理念、参与精神和快乐情调,  相似文献   

8.
谈网络游戏虚拟财产价值之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认为,网络游戏虚拟财产是存储于网络游戏环境中,能为游戏玩家带来精神或物质利益满足的财产形式。虚拟财产的典型表现为网络游戏中的账号等级、虚拟货币、虚拟装备(武器、装甲、药剂等)、虚拟动植物以及直接用金钱购买的游戏点数等等。自2003年12月李宏晨诉北京北极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这一轰动一时的“中国虚拟财产第一案”  相似文献   

9.
金励  阳子 《检察风云》2005,(15):43-45
今年6月,广西各地工商和警方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横扫“玛雅”传销专项行动,上百家“玛雅”经销店被查封。一段时间以来,“玛雅”在广西各地成了炙手可热的名词。“买一份玛雅不但白拿产品,还可以赚几百块钱!”高额的回报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玛雅”,雪球越滚越大,迅速由广西扩展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一时间50万人成为“玛雅人”,成为全国最大的传销网。然而,“玛雅王国”却是一个变相的传销网络,它仅存在了9个月,就被广西公安、工商摧毁。行将倒闭的玛雅搭建“金字塔”玛雅是什么?现年47岁的赵德强是广西大新县人,早年在部队工作,1994年…  相似文献   

10.
有的人,守着娇妻不满足,非要缔结“网络婚姻”,正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可最后呢?“贪心的蛇”还不是被撑破了肚皮!  相似文献   

11.
杨烨 《检察风云》2001,(5):30-32
这是一个有严格“教规”的犯罪团伙:找来的少年必须在短时间内学会偷盗,偷到钞票必须交给“大哥”,如果“战功显赫”,“大哥”给予奖励;无论谁被抓,不得出卖同伙;连续两天偷不到东西,就要遭到体罚……  相似文献   

12.
网上财情     
当网络游戏作为网络行业的领头羊,书写着财富神话之时,“Q币”、“魔兽币”等虚拟货币风靡网络世界。渐渐地,针对虚拟财富的犯罪、虚拟世界的共同财产问题,也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3.
耳纹让"盗铃者"现原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碧 《检察风云》2005,(21):30-31
在我国古代有一个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说的是一个笨笨的小偷想偷别人的铃铛。然而铃铛稍微一碰就响,小偷觉得听见声音十分不安全,容易被别人捉住,就掩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结果小偷自己听不见铃响,别人却听见了,小偷在作案现场被抓住了。这个故事本来是讽刺那些自欺欺人的坏蛋,哪知道还是被现代的小偷用上了,现在不少小偷为了躲避耳纹技术人员的侦探,采用了掩耳或者是戴上耳罩的方法。现代小偷为什么有“掩耳盗铃”的奇特行为呢?这是因为他们的耳朵会泄漏他们的身份。举一个案例来说明吧。2001年3月,比利时柏南镇一户人家两年前遭小偷入室行…  相似文献   

14.
李志刚 《检察风云》2006,(12):63-65
最新统计表明:目前全球2亿多网民中,约有1140万人患有某种形式的网络心理障碍,其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症”发病率高达15%。谁来拯救他们沦陷的灵魂?在武汉,一个曾不堪侮辱、冲动制造惊天事件而遭学校开除,上班后又因受无辜牵连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最后痴迷网游而被贴上“坏孩子”标签的年轻人,在父爱的感召下,为了洗刷自己的“冤屈”,竟以非常的方式,与网络成瘾的“坏孩子”们,进行着一场场惊心动魄的非常对决,并因此赢得了成百上千家长的尊敬!我能救孩子:因为我曾比那些“坏孩子”更坏!“杜教练,我儿子又要去玩游戏,我不给他钱,他就要…  相似文献   

15.
为依法严惩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等犯罪活动,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就审理这类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领导、策划、指挥他人偷越国(边)境或者在首要分子指挥下实施拉拢、引诱、介绍他人偷越国(边)境等行为的,属于刑法第三百一十八条规定的“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 第二条 刑法第三百一十八条第(二)项、第三百二十一条第(一)项规定的“人数众多”,一般是指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人数在十人以上。 第三条 为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使用、骗取出境证件五份以上,或者非法收取办证费三十万元以上的,属于刑法第三百一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骗取出境证件罪“情节严重”。  相似文献   

16.
东北边陲绥芬河市是国家一级通商口岸,商贾云集,素有边境商都之称。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一些境外毒贩将触角伸向了我国境内。神秘的“帮帮干”3月16日,夜幕下的绥芬河市中心广场人流如梭,一些俄罗斯的“帮帮干”(为过境商贩做劳务的俄罗斯人)已是大包小裹地满载着批发来的商品赶往宾馆住宿。此时,一个30多岁,身材高大、长相英俊的俄罗斯“帮帮干”却转转悠悠地往来于各药店之间,并且不时地与另一个“帮帮干”交头接耳地交谈着什么。晚8点30分,这名俄罗斯“帮帮干”被“请”到了公安局。侦查员们从这个名叫季玛的“帮帮干”身上搜出了1000片…  相似文献   

17.
案件追踪     
《科技与法律》2008,(3):2-2
上海法院成功执行全国首件对网络虚拟资产采取诉前保全案,“抢走”他人网络游戏账号密码被判抢劫罪,局域网传播影视作品行为被判侵权,“谷歌(google)地图”的“街道视图”在美国被诉侵犯隐私,苹果专利侵权官司激增前四个月已被起诉8次.  相似文献   

18.
据《法律服务时报》9月11日报道,武汉市政府日前召开全市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典型案件通报会,通报了10起“不作为、乱作为”的典型案件。因未认真履行职责,造成一幢优秀历史建筑物被违法拆除,武汉市文化局的一位副局长被通报批评,两名工作人员受到行政记过、党内警告处分。另外,还有83名党员干部被处分,其中38人受到党纪处分,70人受到政纪处理,4人被追究刑事责任。据报道,安徽省怀宁县、河北省滦县等地也都出台了相关规定,向一些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的干部开了刀。百姓状告政府部门“行政不作为”的事时有耳闻,但政府主动拿“行政不作为…  相似文献   

19.
臣子 《检察风云》2002,(11):8-11
2002年3月23日,一个平凡而普通的日子,一条爆炸性新闻引起重庆市民的极大震惊:经过市公安局禁毒处干警的全力侦破,一个历史罕见、组织严密的家族贩毒集团被挖掘出来。围绕这个“贩毒家族”形成的横跨渝、川、云、贵等西南四省市的庞大吸贩毒“巨网”也被扯出“水面”……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个贩毒大家族的首领,竟是一位老谋深算的“大姐大”——50岁的老太婆曾蓉,以她为首的核心人物有其表弟、妹夫、儿子、女婿、女儿、侄儿、侄女等10余人,而这10余人发展的下属“网络”,竟牵扯了千余人!  相似文献   

20.
万卿 《政府法制》2006,(21):20-22
19岁的李强是河南省舞阳县人,他被一女孩欺骗后,欲跳楼轻生。获救后,他竟然靠编造“悲惨故事”,走上了“跳楼致富”路。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先后在南昌、南京、合肥、武汉等地10次“跳楼”,骗取钱财。7月6日,李强第十次在湖北咸宁“跳楼”获救后,被咸宁警方以涉嫌诈骗为由刑事拘留。一次次准备跳楼,一次次又被劝下,李强的想法和经历有些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