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求是》2011,(2)
有三个关于西方的神话现在已经破灭了。一是市场神话的破灭。苏联解体后按照美国专家的意见推行了休克疗法,财富迅速集中到少数人手里,大多数人沦为无产者。美国人说要开放市场,美国的金融大鳄索罗斯,利用东南亚国家开放市场的漏洞,将这些国家积攒十几年的财富一把捞  相似文献   

2.
美国究竟有多大?也许你会认为提这个问题很弱智,查查地图不就清楚了嘛!但我说的是人的生存、生活版图问题。持美国护照的人,可以在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免签证进出,享受这些国家的礼遇。也就是说,到这些免签证国家去,跟逛大街似的随便,只要兜里有钱,打个“飞的”任你游。美国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可以得到他们国家军队的保护,任何胆敢欺辱和伤害美国公民的国家,必定会遭到美国的惩戒和报复。另外,美国没有一寸失土。  相似文献   

3.
苗青 《党课》2010,(11):115-117
美国是世界上人均拥有汽车数量最多的国家,号称“车轮子上的国家”。据有关方面统计,美国有23%的家庭拥有3辆汽车,其余大部分家庭拥有2辆汽车,成年人基本上每人1辆汽车。美国人的生活时刻离不开汽车,因此,就形成了美国社会独特的汽车文化。  相似文献   

4.
民调     
《党课》2013,(8):23-31
盖洛普:美国人对国家现状和前景不乐观 盖洛普民调显示,美国总统奥巴马开始第二任期后,美国民众对国家现状和未来5年的前景持乐观态度的比例处于34年来的最低点。这项民调结果显示,只有39%的美国人对国家现状感到乐观,创下自1979年(34%)以来的最低纪录。而只有48%的美国人对国家5年后的前景感到乐观,  相似文献   

5.
关于美国总统,我国近年来流行着一种奇怪的观点,认为美国是一个崇尚个人自由的国家,所以美国人并不把自己国家的领袖当回事,还有人为此论证:“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本国的)历史上完全没有王权统治痕迹的国家.从第一代美国人至当代美国人,没有一个人喊过‘总统万岁’,因而人们从来没有、也不需要有维护领袖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一度陶醉于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短视而只顾眼前,忽视了外部世界的危险性。“9·11”事件唤醒了美国人,促使美国人反思美国在全球的角色与作为。“9·11”事件后困扰美国人的基本问题——美国应该在世界上扮演一种什么样的角色?美国在21世纪面临什么样的重大挑战?美国何去何从?时至今日,终于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答案:布什政府“主动进攻”的新军事战略已经浮出水面,美国总统布什向国会提交他上台以来的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最引人瞩目的内容是:正式宣布向恐怖分子和拥有化学、生物和核武器的“敌对国家”发动“主动进攻”的新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15,(10)
战后美国南亚安全政策一直不断进行调整,其调整的原因包括南亚的地缘政治、美国的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利益观和美国人对南亚的了解和认识等。  相似文献   

8.
美国“进步时代”的财政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人把1880年——1920年这段时间称为该国历史上的“进步时代”。熟悉美国那段历史的人都知道,美国在19世纪末面临的问题,也是腐败横行,假冒伪劣猖獗,重大灾难屡屡发生,社会矛盾异常尖锐。但危机也是转机,美国在这个时期进行了一系列深刻的制度建设(state-building),其现代国家的基础就是在这个时期奠定的。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已建立了一个高效的现代国家机器。没有在进步时代打下的基础,罗斯福的“新政”不可能成功,“福利国家”不可能出现,美国资本主义的命运也许完全会是另外一种结局。“进步时代”也是美国现代财政制度的成型期。在…  相似文献   

9.
路民 《党建文汇》2009,(5):53-53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确认,美国和墨西哥发生了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另有多个国家报告发现疑似或确诊的人感染猪流感病例。  相似文献   

10.
冷战时代,美国人说,国家总统是高危职业,世界上最危险的总统,第一是美国的,第二是苏联的。如今,冷战已经结束20多年,专家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和俄罗斯总统,依旧是世界上最危险的人,俄罗斯国家领导人依然排在世界刺杀名单的第二位。  相似文献   

11.
百家观点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战略建构上凸显了国家利益的重要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从根本上维护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利益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利益,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紧紧围绕国家利益这个轴心。亚洲周边邻国之所以受美国人驱使,大多是为了从美国那里获得更多的利益。在国家利益这个前提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把准了这些国家的脉搏,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等很有感染力的口号,既争取更多国家的理解和支持,又不断分化瓦解敌对阵营。许多西方国家最终不顾美国阻拦,加入亚投行  相似文献   

12.
钟林  邵金鹏 《学习月刊》2013,(21):36-37
美国是一个由清教徒殖民开拓而独立的国家.美国人深受清教思想的影响.其价值观有着很强的世俗宗教性的特点;美国是一个开放移民的国家.从本质上说美国人只有移民先后之分而没有本地和外地之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在北美这块土地上相互交流、碰撞和融合.美国价值观有着很强的包容融合性的特点:美国人认为自己是上帝选定的民族.使得他们在与外界发生联系时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美国价值观有着很强的本位中心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浅谈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信息素质内涵及信息素质教育的历史背景美国是世界上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关于信息素质的研究也最早起源于美国。早在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在向美国全国图书馆和信息科学委员会提交的一份议案中,首先使用了“信息素质”这一概念。在这份议案中,他建议在下一个十年间实现国家的信息素质目标。他指出具有信息素质的人,是那些经过训练,掌握了利用大量信息工具的技术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人。到了上世纪80年代,由于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极大地丰富了信息素质的内…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严重的粮食剩余问题,加拿大当时的农业部长汉密尔顿推动了60年代的中加小麦贸易。为避免美国阻挠、破坏,初期加拿大政府对美国保密。为阻止贸易,美国动用《美国与敌对国家贸易法》,接二连三地给加拿大销售到中国的粮食运输设置障碍,公然侵犯加拿大主权;借口中国支持越南“侵略”,还要求加拿大停止粮食贸易,遭到加拿大政府强烈反抗。美国人表示不理解加拿大的行动,冷战已使他们难以理解任何国家都离不开世界贸易这个简单道理。  相似文献   

15.
美国不顾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强烈反对,绕开联合国纠集几个盟友悍然出兵伊拉克。此举明显违反了国际法。但美国为何要逆历史潮流而动,其战略构思是什么?有何得失?众所周知,美国是当今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美国战略家普遍认为,21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尤其是本世纪的头15~20年内,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对美国的霸主地位提出挑战。因而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美国的意志将在21世纪主导国际事务。但“9·11”事件后,美国人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于是他们组织起国际反恐大军来对付那些“邪恶轴心”和“无赖国家”。在收拾了阿富汗以后,伊拉克自然就…  相似文献   

16.
去美国访问,从东海岸走到西海岸,从大都会走到小城市,我见识到了美国社会的富足繁华,也遇到不少无家可归的人.他们在破毯子烂棉衣的包裹下,瑟瑟蜷坐,看了让入万分不忍.美国无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果真有这么多穷人?那么,美国人又是如何照顾穷人的呢?  相似文献   

17.
苏振兰 《党史博览》2010,(10):16-18
1971年10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亨利·基辛格第二次访华.时任海军常务副司令员的吴瑞林陪同周恩来、叶剑英一起参加了会见。会见时,基辛格敬佩地说:“吴瑞林这个名字,我们美国人并不陌生。特别是你那个绰号,我们美国人更熟悉。……美国将军一听到吴将军都感到头痛,麦克阿瑟、李奇微都感到棘手。”  相似文献   

18.
去年下半年到今年春天,国际经济领域发生了两件很值得人们深思的事。一件是中国的公司想并购美国的一个油田。在竞拍中,中国公司击败了所有对手(注:说好了所采的油只在美国市场上卖),眼看就要把美国油田拿到手了,结果美国国会出面干预,制止了这桩买卖。另一件是前不久阿拉伯国家的一家公司欲买下美国的几个一直经营不善的港口的经营权。此事得到了布什总统的鼎力支持,但还是被美国国会制止了。这两件事在不少人看来,美国就是在破坏世界自由贸易规则。有的人认为这是美国的意识形态在作祟,敌视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在鄙人看来这是常识中的事,是…  相似文献   

19.
可能很多人觉得美国的自由民主很有吸引力,但是,对美国的民主自由有所体验和研究就会发现,民主在他们那里长得好,移植到别的国家却不灵。为什么呢?美国的独特性决定了美国模式是不可复制的。《凤凰周刊》执行主编玛雅在《中国不可能复制美国模式》一文中,分析了美国的独特性以及中国不能复制美国模式的原因,指出中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20.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用这句话来形容美国人的心情十分贴切。美国众议院9月29日刚高票通过一项法案,要求对操纵汇率的国家进行惩罚。猛一抬头,美国却发现很多国家正“明目张胆”地干预着汇率。从亚洲的日本、韩国到拉美的巴西、欧洲的瑞士,没有谁敢把拯救本国经济的希望寄托在美国身上,因为美国自己就是汇率的操纵者。金融危机以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