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清末立宪改革是晚清最后一项政治改革运动,对其效仿日本的原因,学界论述较多,但多从当时之社会政治背景、戊戌变法的影响以及地域等因素来分析,而对当时的宪政文化思潮之发展演变历程,以及教育文化之反哺因素等都论述不够。本文从后面两个方面作详细阐述,以求深入探讨清末立宪效仿日本之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2.
张鼎良 《前沿》2010,(22):141-143
19世纪中叶,清政府内外交困,封建统治岌岌可危,一批官僚为了挽救清王朝的统治,以"富国强兵"为目的,兴办洋务,掀起了洋务运动.洋务派兴办洋务的真实目的是为了增强清政府的军事势力,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是它在客观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使我国迈出了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第一步,激发了我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日本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直到19世纪中叶,它才摆脱了西方殖民者的束缚,经过明治维新,实现了富国强兵。与此同时,受其帝国主义的本性所决定,它也迅速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最让日本垂涎三尺的是资源丰富、市场广大而又落后于时代的近邻中国。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获取了俄国在中国东北的许多特权,并乘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其它列强无暇东顾之机,迅速向关内渗透。 1927年,日本召开臭名昭著的东方会议,继承发展了明治以来大陆政策的衣钵,正式确立了先攫取满蒙、再占整个中国进而称霸亚太、征服世界的对外扩张总企图,并提出北进和  相似文献   

4.
李永伦 《思想战线》2002,28(3):81-84
孙中山的社会主义 ,是他对欧美、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状况深入分析 ,有感于这些国家严重的社会问题而提出来的。他认为“平均主义”和“节制资本”是克服资本主义国家社会问题的关键。对私人资本主义既要鼓励其发展但又要对其加以限制 ,大力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是孙中山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这反映了孙中山企图通过限制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以避免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社会革命 ,通过大力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促进实业和经济的发展 ,并用国家资本主义创造的巨大社会财富来实现大国世界的社会主义。孙中山的社会主义反映了中国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 ,这是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明治时代,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宪政制度的意识是日本精英的主流意识,存在宫中集体的"专制君主"与政府的"立宪君主"之间的对立,"立宪君主"占上风。近代日本建立的以天皇为核心的宪政制度,把天皇塑造为近代国家的象征,通过向民众灌输"忠君爱国"意识,培育出国家的奉献者,这一社会形态在日本迅速发展为世界强国的过程中发挥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这也导致国民易于盲目服从,当国家出现方向性决策失误时,民众疯狂地为天皇所代表的国家献身,最终结局是国破家亡。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坚决反对立宪政治的封建顽固势力,为挽救摇摇欲坠的清王朝继续封建专制统治,以慈禧太后和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顽固势力,先后扯起立宪的大旗,中国政治似乎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人们渴望立宪能把中国人民从封建专制中和帝国主义的压迫中解放出来。然而,立宪不过是封建顽固势力欺骗人民维护皇权复辟帝制的工具。中国人民的解放,中国政治的现代化,不仅仅是制定几布宪法,而是人民政治自由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从全球范围来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离不开对资本主义及其主导的世界体系的现实批判。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批判能力。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充分认识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张力。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矛盾依照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生态的逻辑线索展开的观点,不仅在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视野,而且为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8.
<正>民法法典化是近代大陆法系国家资本主义立法的重要内容,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发展和市民社会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晚清时期为了"富国强兵",进行了近代法制的变革,其中《大清民律草案》的编纂完成是其变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尽管《大清民律草案》的成编从内容和体例上是对日本和德国民法典的"借鉴"内容颇多,在产生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的不足,但它无疑是中国近代意义上的第一部民法典,对当时和后来民事立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正是由于其这一  相似文献   

9.
杨小军  周晓敏 《求索》2007,(3):136-137
生态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绿色政治运动中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社会思潮,是对资本主义的工业扩张主义所造成的生态危机挑战的理论回应。其理论核心生态发展观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为目标,在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深刻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生态重建模式。生态社会主义对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发展理论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文明"是指人类社会进步的状态,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成果."政治文明"是人类改造社会的政治成果的总和,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在世界政治发展进程中,资本主义民主做出了五大历史性贡献."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们应当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按照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要求,正视、研究和解决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末,日本的平成年代由最初的"平成景气"演化为"平成恐慌",不仅使日本遭受了沉重打击,对东亚乃至世界经济都带来了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平成恐慌"有其经济、金融、政治背景和原因.中国虽然与日本不同,但防止经济、金融、政治层面某些非健康因素的滋生及其可能导致的危害和影响,同样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强化非战争军事行动法理依据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重要手段,非战争军事行动已成为国家运用和展示军事力量、达成经济政治目标的重要方式。非战争军事行动涉及诸多复杂敏感的法律关系,通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彰显我军遂行相关任务的合法性、正义性,向世人展示正义之师形象,是赢得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支持、掌握行动主动权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提出的重要目标。作为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法治国家的实现。而目前我国当务之急是建构行之有效的违宪审查机构,以结束我国几十年来有宪法无违宪案件的不正常现象。文章对世界三大违宪审查模式进行了利弊比较。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实现这一重要目标,必须深刻理解政治文明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战略,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的统一起来;必须坚持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实现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现代化和民主化;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必须实现整个社会运行机制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相似文献   

15.
郭嵩焘是中国早期的洋务官僚之一,他通过多年的社会实践.清醒地意识到国家的强盛不仅单纯依靠军事,必须有相应的政治制度来辅成。为此.他对西方民主政体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考察。郭嵩焘不仅敢于正视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而且对于中国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的弊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思想的深刻和超前使郭嵩焘具有比同时代入更为高瞻远瞩的思想理念,也使能不可避免地成为思想解放的寂寞先驱。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统帅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纲领,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确保党在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领导地位,确保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切实推进依法治国。当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就要大力发展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大力增强执政为民意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大力提高全民族的民主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大力加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出于实现其“全球战略”的需要 ,扶植日本发展军事力量 ;日本在吉田茂战略思想的基础上 ,亦确立了渐进式扩军路线。以 195 0年朝鲜战争为契机 ,日本由组建“国家警察预备队”而迈出重整军备的第一步 ,至 196 0年前 ,日陆上、海上、航空自卫队已具规模 ,完成了三军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18.
Liu Kang 《当代中国》2015,24(93):398-420
Its newly acquired status as the world's second largest economy has entitled China to a more prominent role in global affairs, and increasingly, its behavior has drawn scrutiny from the world in ways that the country is ill-prepared for. The attention to China's rise, however, focuses not only on its economy but also on other aspects, including its military, diplomatic moves, domestic politics and its ‘soft power’, namely, its own image or self-projection and the world's perception or attitudes toward China. And yet, there has been no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to evaluate how the world views a rising China.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s applied the latest dataset from the Asian Barometer Survey to investigate whether East Asians recognize and welcome the rise of China.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proximity have a great impact on people's perception of China. Countries which are territorially adjacent or culturally close to China tend to regard China as the most influential country in Asia. With the exception of Japan and Mongolia, most Asian countries hold positive views about the impact of China on the region. However, such benign evaluations are weaker in countries which have potential security conflicts with China, such as Taiwan and South Korea, when only the bilateral impact is considered. The overall picture shows that the rise of China has been largely recognized and welcomed by East Asians, despite some apprehension about China's strategic intentions to its neighbori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9.
政党自产生后已逐渐成为世界多数国家最重要的政治主体,政党政治成为国家民主政治生活的主要形式。政党的历史合法性在于其产生具有一定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基础;现代政党政治通过民主选举、有效决策、权力监督等政治运作机制获得现实合法性;根据当代社会历史条件,政党通过发展社会经济、创新意识形态、构建和谐社会、发扬党内民主、提高执政能力等多种途径,构筑政党政治的时代合法性体系。  相似文献   

20.
李军  田克 《思想战线》2002,28(4):53-56
云南旅游业发展迅速 ,营造旅游产业软环境已经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发展旅游产业要靠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健全经营体制环境、法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几个方面的软环境来支撑。云南本着“高起点、高立意、高水平”的原则 ,聘请世界旅游组织编制了《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从世界旅游发展的高度勾画出云南旅游业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