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钱穆的信念     
读任何一本中国史,都没有读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时所感受到的那样的震动激情。究其原因,还在于钱先生与众不同的治史信念。在商务版《国史大纲》的首页,钱先生就把他的信念袒露于读者的面前,并直截了当地要求自己的读者“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为保持先生信念之完貌,  相似文献   

2.
当代名医秦伯未先生 (1 90 1— 1 970 ) ,上海浦东人 ,系晚清儒医秦乃歌之孙 ,早年就读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 ,师从该校创始人丁甘仁 ,以后任教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及新中国医学院 ,解放后就任卫生部中医顾问、北京中医学院教务长。秦老曾是农工党中央委员。他治学严谨 ,博学多闻 ,在中医教育界及理论界有很高声誉 ,对《内经》的研究尤为精深 ,临床以治内科杂病虚劳痼疾见长。秦老一生著述等身 ,主要有《内经类证》、《清代名医医案精华》等。今年是秦伯未先生诞辰 1 0 0周年 ,听说上海中医界正在筹备纪念活动 ,作为农工党的一员 ,我们为有这样的…  相似文献   

3.
娜拉出走以后怎样──读《顾准文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娜拉出走以后怎样──读《顾准文集》阿巍早先曾读过顾准先生的《希腊城邦制度》,为其洋洒的铺陈、精到的分析深深折服;也听说他的《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不同凡响,苦未得见。今《顾准文集》历经一波三折,终于刊行面世。急急觅得读之,字字珠机,无不可自可点.猛然...  相似文献   

4.
刘富道 《世纪行》2006,(10):45-48
在中国当代画家中,刘三多先生的经历颇为特别:他非科班出身却涉猎多个画种,并编写过一本《美术基础知识》,发行4万余册;他的成名作曾风靡一时却无分文润笔,随后呆在几乎被人遗忘的角落;他的作品有数百件之多却无一投放市场,而他还在不停地作画。退休前的刘三多是咸宁市政协副主席,他还是第八、第九届湖北省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5.
“罪孽最为深重之不孝贞,亦复有难言之隐痛,贞因婚姻失意,曾在东瀛自立家室……”这段文词是郭沫若(童年书名郭开贞,排行占八)先生书写的《家祭文》片断,从中可知他一生中婚恋的不如意。读之催人泪下,令人感慨万分。  相似文献   

6.
周超凡,第五、六、七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审评委员,国家科委秘密技术审查专家组专家,《中国医药卫生学术交流文库》编委,中国中医药学术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出生于中医世家的周超凡,祖父早年留学日本,是一名儒医。父亲从小就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文史哲知识广博,中医药基础扎实,年轻时就从事中医药工作,坐堂行医。受家庭影响,周超凡从启蒙的年龄就对中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细心的父亲发现后,便因势利导,找来《医学三字经》、《汤头歌诀》、《药性赋》等中药学精典古书让他背诵,其后…  相似文献   

7.
我是鄂州市第五届人大代表,在市广电部门工作。最近,我反复读了《中国人大》2006年第16期上刊载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以《如何当好代表是一篇大文章》为题,就全国人大代表培训答记者问的谈话。这篇谈话,观点鲜明、内容实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字里行间充满了他对党、  相似文献   

8.
在众多的解释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书籍中,我独爱南怀瑾先生的著作;撇开他讲佛经的书不谈,光是他讲解儒家四书的作品,我已购得三种:《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只差《中庸》讲解一种就齐了。南怀瑾先生儒道佛三家教义合参,读他的书,就更容易对三教进行融  相似文献   

9.
反帝爱国追求真理──读《黄琪翔传》有感姜天麟我对黄琪翔先生早有所闻,但只知他是一位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政治活动家,对他的经历却了解甚少。前年年底,听说王大鲁、刘清云二位老人正在合写《黄琪翔传》,心里油然产生早一点拜读此书之感。年前,王老将刚印完的这本书...  相似文献   

10.
钟视 《台声》2004,(4):35-35
该影片原著编剧是台胞、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张克辉先生。张主席1928 年出生于台湾彰化,1948 年赴厦门读书后,因海峡隔绝数十年而不能回到故乡,深受思乡思亲之苦。改编编剧是曾创作获奖影片《我的1919》、《西洋镜》等作品的导演、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黄丹先生。日本著名资深编剧、日本电影剧作家协会会长铃木尚之先生为影片艺术顾问之一。 影片由曾创作《邻居》、《鸳鸯楼》、《人之初》、《故园秋色》、《刘天华》等一系列获奖作品导演、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郑洞天先生执导,剧中母亲的饰演者由著名演员蒋雯丽担当,她曾因…  相似文献   

11.
读书之美     
读书之美,美在感悟;读书之美,美在积累;读书之美,美在量变促质变;读书之美,美在温故知新读了《人民论坛》杂志"万名干部读书调查"专题,深有感悟,借广大读者热议和思考之机,谈几点个人体会。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有一句名言:天下第  相似文献   

12.
正他是第20届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相约永远》的策划、总导演;他是黑龙江省第13届省运会大型开幕式《林海华章》的策划、总导演;他是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闭幕式《冰雪上的放飞》的执行总导演;他是大型原创少数民族风情歌舞《恩都力·乌拉》的舞蹈总监;他是大型风情歌舞《黑土情》和情境歌舞《梦里雪乡》的策划兼总导演;他参与创作了《鄂伦春人》《松花江上》《红手绢》等多部具有浓郁黑土特色的舞蹈;他作为农工党黑龙江省委会  相似文献   

13.
现在“拥胡抑鲁”很热闹,于是就想,不仅要读鲁迅,读胡适,还应多读点80年来对鲁迅的各种批评,即指出鲁迅的优缺点,评论他的好坏。近日读的是曾聚仁先生的《托尼学说,魏晋文章》(选自曹聚仁《鲁迅评传》)。尽管鲁迅先生在世时与曾多有书信往来(1981年版《鲁迅全集》有致曹聚仁的信22封),关系显得较亲近,可据我看来,曹先生这篇文章写得还是比较客观。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00,(8):48-48
旅居美国的知名台胞陈逸松先生 ,2000年7月5日于休斯顿因病逝世 ,享年93岁。陈逸松先生生于1907年 ,台湾宜兰人。1973年由美国回祖国大陆定居后 ,历任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著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刑事诉讼法》 ,致力于祖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陈逸松先生于1983年旅居美国后 ,多年来始终关心祖国的建设发展和统一大业。老台胞陈逸松先生逝世  相似文献   

15.
2004年 ,香港科技大学前副校长孔宪铎先生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同时推出了两本书 :一本是写给教授们读的《我的科大十年》 (修订版 ) ,另一本则是写给研究生看的《东西象牙塔》。再加上还有一本据说是写给大学生的《背水一战》(香港三联1997年版 ) ,可以说 ,孔宪铎为他的听众们完整地演奏出了从“大学求学经验”到“大学办学理念”的“三部曲”。读罢这些书 ,一位历史上的教育家的身影不觉浮现在眼前 ,那就是创办南开大学的张伯苓先生。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 ,在“大学之道”上 ,孔宪铎先生在诸多方面都与张伯苓先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孔宪铎…  相似文献   

16.
雕塑是永久性空间艺术,它像诗、像音乐。前不久,一场大雪使古老的北京城格外清新,在市中心正义路街心花园内,一座大理石少女雕像在扶疏的花木掩映中更显得清纯、静美。名为《读》的城市雕塑,是司徒兆光先生在中国打破思想禁锢的80年代初的发轫之作。20年过,他以喷涌的激情不断创作,一件件充满了人性之美的作品,呈现给人们一个温馨、温暖的世界。司徒兆光1940年生于香港,毕业于中央美院雕塑系。60年代初赴前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雕塑系。学成归国后,于中央美院雕塑系任教至今。他创作的石雕《廖公》、《读》,人民币百元券上的…  相似文献   

17.
虽然现在不喜欢读成功学类的书,但翻读吴甘霖先生著作《方法总比问题多》时,心不由为之触动。此书不但励志,还教人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青蔓 《前进论坛》2011,(11):57-58
说不清我这是第几次读林语堂先生的著作了,自从在安徽大学学生服务社的折价书摊上淘得《京华烟云》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先生的那本《吾国与吾民》每次读来都不免赞叹连连,且又会从字里行间发掘出新的收获,  相似文献   

19.
名医多高寿     
《冷庐医话》作者陆定圃先生说过:“名医多寿”。纵观医史,确非枉谈。考有关史料得知:《吴普本草》的作者吴普,享年90余岁;晋代著名医药学家葛洪81岁;北齐名医徐之才80岁整;北周姚僧垣85岁,许智庄80岁;唐代孙思邈长寿至101岁,近代张锡纯等皆寿至70岁以上。历史上名医如此多寿,近代名医也是如此。像农工党的叶桔泉和汪德耀先生就是这样的长寿老人。记得在1986年,正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杰出中医药学专家叶桔泉先生90高寿之年。我曾给叶老去函,请教长寿养生之道。叶老当即泼墨给我寄来了《老人保健要点》一文。文章如下:“食弗过饱:不饥不食…  相似文献   

20.
文选德 《求索》2008,(12):229-229
最近,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周作翰先生的新著《求实笔谈》。读拜这沉甸甸的心血之作,感受这鸿篇巨制的智慧之光,顿觉先生老而弥真、老而弥实、老而弥新。而先生正直的为人、渊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独到的见解则更使我浮想联翩、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