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炳 《前线》2008,(10):51-51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些早已成为被实践充分证明的至理名言.是做好一切工作,特别是领导工作不可背离的指导方针和重要原则。目前,这两句话在不少领导机关几乎年年讲、月月讲,好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实际情况如何?确有真正领会、认真执行、收到实效的。但也有一些领导干部,唱起来调子很高,实际上做做样子而已,有名无实,有形无影,有表无里,甚至不惜作假.欺上瞒下。这就使“调研”变虚了、变味了、变质了。突出表现:一者“泛化”,二者“空心化”,三者“扰民化”,四者“先验化”。  相似文献   

2.
“特价空调99元”、“特价手机1元”……“十一”黄金周里,这样的促销广告屡见不鲜。然而,消费者是否真的享受到了“特价”呢?  相似文献   

3.
快乐大叔 《党课》2009,(9):95-97
自古以来,皇帝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政权里面的“老大”,有句形容一个人有权有势的老话,叫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一人之下”的“一人”最初指的就是皇帝。皇帝是真正的万人之上,所谓的“九五之尊”。皇帝说一不二,皇帝还是“金口玉言”,说出来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即便错了,也就错了,难道有人还要跟皇帝较真吗?不过,皇帝也有没辙的时候,咱先不说历史上那些被“垂帘听政”或者被“架空”了的“名义上的”皇帝,即便是牢固掌握权力的皇帝,也有他把握不了的东西,也有被“潜规则”的时候,不信,咱就来看看。  相似文献   

4.
幸福是什么     
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我们似乎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渴望获得有关它的种种答案,我更是经常被记者们“索要”这道题的答案。那么,这道题的答案到底是什么?在别人眼里,提到幸福,总觉得两个指标很重要,一个是利,还有一个就是名。但在我的幸福观里,既没有对“利”的计较,也没有对“名”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一个被地震摧毁的山区工业小镇,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变成一座风景如画的现代“桃花源”。抗灾、重建、发展,这一切奇迹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强大支撑?  相似文献   

6.
一种奢侈     
郑红 《学习导报》2013,(20):8-9
说起单位里又有人“阳光”了,一些三四十岁的年轻人有时会感叹“我也很想提前退休哎”,旋即可能招来一旁长者的嘲笑,“等临到像我们这种年纪,你们就会想最好多做几年喽”。或许真是如此?退休,在年轻人看来的好事,在年长者口中似很无奈,这可能是站在不同人生台阶上的不同体验吧。  相似文献   

7.
某地一公安局长被查处后从其家中搜出了半屋子五粮液,但此君请人喝酒或被人请大都只喝不超过八元一瓶的当地酒,廉也?贪也?虚也?实也?据说这屋子的钥匙只他一人掌管,从不让家人涉足,只是忍不住几乎每天要去存酒的房子二三趟倒成了他的必修功课。  相似文献   

8.
每当我行走在乡村的田间地头,时不时看到一个个孤独寂寞的老人,从一间间低矮的小房子里走出来,总有一种心酸的感觉。他们操劳了一辈子,生儿育女,含辛茹苦供养他们上学就业。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他们也渐渐地老了。风烛残年.正当他们需要儿女们“反哺”的时候,却被孩子们从家里挤兑出来,住进这些低矮的茅草棚或小瓦房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也经常看到拾荒者大多是一些老年人。常言道:“老有所养”,难道这就是老人们的归宿吗?  相似文献   

9.
陈亚楠 《新湘评论》2014,(16):29-29
节日期间,孙女儿来看爷爷奶奶。话没说上十句,就用了七个“然后”。我说:“你怎么啦,连话也不会讲啦?怎么‘然后“然后’的,用了那么多。是‘然后’呢,还是‘然而’,我都搞不清了。”她笑着辩解说:“现在都是这样讲的。”这才引起我的注意,在公交车上,在地铁,甚至在电视里,青年人乃至中年人的话语里果然出现不断的“然后”。  相似文献   

10.
到延安见毛主席 在史超到了延安第三天,有人问他,你见到毛主席没?他说,没见过啊?上哪儿去见?那时,史超还不满18岁。他和11位同道,走了720里,从西安走到延安。当时,延安叫肤施,是个很小的地方。夸大点说,站在城中间一喊,四下都能听见。他们说你向北边走.北城靠东的地方有个小教堂,去那里就能看到毛主席了。  相似文献   

11.
官也好民也罢,有兴趣爱好,本无可厚非。但当这些“雅好”牵扯上利益,就变得只“雅”不“好”,成了“稚贿”脸上那层堂而皇之的面纱。爱摄影“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这句坊间调侃,放到某位已被“双规”的高官身上,再合适不过了。除了“官员”头衔,作为“摄影家”的他,其摄影作品还出现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的地铁里。  相似文献   

12.
妙语连珠     
于振跃 《求贤》2008,(3):24-24
让中国农民过上滋润而有尊严的生活,体面、被人尊重,这是我的人生理想和追求,也应该是我们社会的共同理想,否则他们即使做了工人的工作,也还被冠以“农民工”,这岂非奇怪之事?  相似文献   

13.
“今天你山寨了吗?”就跟前几年“今天你伊妹儿了吗”和“今天你炒股了吗”一样,在社会上广泛流行。山寨“一夜成名”,俨然成了2008年最热门的词汇之一。从山寨手机到山寨电脑,从山寨明星到山寨电视剧,直到岁末年初的山寨春晚,山寨红遍网络,大有形成山寨文化之势。  相似文献   

14.
《纪检与政法》2004,(1):5-6
随着电脑和网络以及手机的普及,人们办公也越来越便捷,速度也越来越快,在享受着方便的同时,又被这些东西制约着。  相似文献   

15.
《福建党史月刊》2013,(17):43-43
邓小平一生三起三落,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里,就有两次被打倒。他后一次被打倒,是因为毛泽东不愿意看到他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1973年周恩来病重,邓小平从江西“牛棚”里回到北京.开始代替周恩来分管国务院的工作。他在主持中央和国务院日常工作期间.  相似文献   

16.
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因为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下,等而下之。”也就是说,你学最好的,充其量也就是个中等水平。如果取法乎下,那就等而下之了。所以,我们读书,就应该挑最好的读。最好的书是什么呢?经典。所谓“经典”,就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著作。什么叫“经”?经就是恒常,叫经常。什么叫“典”?典就是模范,叫典范。换句话说,经典就是“恒久的模范”。这样的书不读,读什么?读了《为什么读经典》,我方明白读经典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7.
《廉政瞭望》2014,(17):66-67
多年以事义务宣传,却没为自己要点东西,李国庆也被指“迂”。李国庆的二孙女笑出声来。她说,“俺爷爷就适合当一个歌颂者。”为表达对爷爷的支持,他的孙辈中,有人把手机铃声调成了有类似歌词的《小情歌》。一年多来,总书记、总理的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每到一处,他们总会和当地民众攀谈,嘘寒问暖,了解民生。  相似文献   

18.
龚益鸣 《学习月刊》2010,(17):55-56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这首歌直接把“国”称为“家”.它在激发国民爱国情怀上无可争议。从常识上理解,这种类比也无不可。否则,我们口头上为何总是讲“国家”、“国家”呢?  相似文献   

19.
《天津支部生活》2009,(2):30-30
何谓感冒?感冒也称伤风,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常见病。然而,在中国,“感冒”一词的源头却并不在杏林医家,即使遍查古代医书典籍,恐怕也找不到“感冒”这个词汇。原来,“感冒”这一词条的发明与流行,竞是始于古代的官场,也可以说“感冒”一词是被古代官员请假给“请”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快乐大叔 《党课》2012,(21):96-97
在快乐大叔的印象里,机场和车站一类地方,部属于乱哄哄吵死人不偿命的所在。然而,却有那么一天,快乐大叔竟突然发现,这些地方也开始变得安静了,至少再不像从前那样。是什么让人们变得安静了呢?是科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