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点     
《江淮法治》2020,(3):18-18
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PHEIC世界卫生组织(WHO)紧急委员会日内瓦时间1月30日召开会议,宣布中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强调,世卫组织不赞成甚至反对对中国采取旅行或贸易禁令。  相似文献   

2.
新华社北京3月26日电3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赞赏谭德塞为推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所作努力,表示中国将继续为国际社会抗击疫情提供支持。3月17日,谭德塞致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在习近平主席的卓越领导下,中国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付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努力。得益于中国政府的坚定决心和中国人民的勤勉奉献,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得到全面快速应对。这向国际社会充分表明,只要明确重点,集中力量,就能改变疫情的发展轨迹。我还要对中国政府向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国际抗疫工作提供资金支持深表感谢。  相似文献   

3.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主要制度是什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预警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报告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公布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举报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制度  相似文献   

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危及人的健康的急性传染病,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外传染病疫情防控的案例和实践探索对我国应对和处置新冠肺炎具有借鉴作用。突发疫情防控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事情,而是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依靠国际社会的集体力量,才能有效遏制新冠肺炎蔓延扩散的趋势。基于此,我们必须在维护国家主权和自身合法利益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突发疫情防控技术合作机制、完善突发疫情风险防范机制、建立突发疫情信息共享机制和疫情防控对话机制等,通过多边或双边合作,把整个疫情控制住,尽早恢复民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相似文献   

5.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 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简称应急条例) 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6.
由2003年暴发的"非典"所催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对于迅速控制和主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确实起到了有效作用,但由于这部行政法规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着较大冲突,因而也影响了法治的统一。《突发事件应对法》是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第一部应对包括公共卫生事件在内的四类突发事件的综合性基本法律,它的颁布表明了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在处理包括公共卫生在内的突发事件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来临时,由于事件的突发性、群体性、严重性等特征,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行政权 力除具有权力的一般性质外,还具有其特殊的性质。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行政权力的特殊性质有助于各级政府及相关 机关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正确、合理、有效、及时地行使权力;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制定好有效而合理的紧急预案、做 好平时的演练,以更好地防范于未然。  相似文献   

8.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  相似文献   

9.
[公布机关][文(令)号]第21号令[公布日期]2005·11·18[类别]行政法·食品药品管理[施行日期]2005·11·18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程序。第二条药品特别审批程序是指,存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威胁时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为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所需防治药品尽快获得批准,国家食品药品监…  相似文献   

10.
试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制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介绍了有关国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有效反应机制与立法 ,认真分析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根据实践经验和借鉴国外有益做法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新规定 ,并在此基础上对完善我国处理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法律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惠 《证据科学》2004,11(2):104-107
本文简要介绍了有关国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有效反应机制与立法,认真分析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根据实践经验和借鉴国外有益做法,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新规定,并在此基础上对完善我国处理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法律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第7次常务会议通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自2003年5月12日起正式施行。《条例》共6章54条,包括总则、预防与应急准备、报告与信息发布、应急处理、法律责任、附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条例》的公布施行,标志着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条例》明确规定了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领导、遵循原则和各项制度、措施,明确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社会有关组织和公民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中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还明确了违反《条例》行为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近些年来发生的频率很高,由于它的突发性、非预期性、影响范围大等特点,其对社会的危害性也相当大,因此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管理体系中,政府起着关键性和主导性的作用。本文就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对其应急管理的概况做了简要的阐述,指出了政府在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在信息公开、预警责任机制、中枢管理体制、宣传、协调应对网络等几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徐军华 《政法论坛》2021,(2):90-102
"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势下,国际航空旅行限制措施的广泛适用反映了"传染病控制"与"国际航空旅行"关系的失衡,面临着合法性与合理性的诘问。国际航空旅行限制措施只能在《国际卫生条例(2005)》《国际民用航空公约》以及相关的双边航空运输协定等国际条约的框架内实施才具有合法性;国际航空旅行限制措施在实践中的效应使其合理性遭到质疑。为了进一步维系"传染病控制"与"国际航空旅行"二者的平衡,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民航组织通过了一系列的"软法"性国际文件,然而,其执行力依赖于成员国的履行意愿和履行能力。我国应在维护WHO权威及PHEIC创立的制度初衷的前提下,在国际法的框架内合法合理应对和适用国际航空旅行限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2003年5月12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简称《应急条例》),进一步深化了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法制化管理,也标志着我国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为依法防治“非典”等突发事件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目前,全国各地都在贯彻实施《应急条例》和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笔者结合学习《应急条例》和参与起草本市(上海市)的《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实施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追踪和预测、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的运用,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保障,同时也反映出对个人信息保护的不足之处,致使个人信息泄漏、非法提供、数据滥用等事件频发。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中对个人信息保护的问题为切入点,推动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完善个人信息收集和处理程序,构建成熟的个人信息监管制度、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以实现个人信息共享和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能力,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以SARS、新冠肺炎疫情等为代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可以看到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治理当中存在着官方专业信息的来源不足、公布程序耗时以及单一依靠政府所造成的信息滞后等问题,亟需借助公众、特别是专业人士参与的“吹哨披露”来克服这一弊端。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吹哨人制度。通过分析吹哨人制度在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域的建构的必要性,发现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吹哨人制度不仅是实践需求,更是落实公共卫生政策和填补立法漏洞的需求。通过借鉴美国和英国的吹哨人制度的立法实践,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吹哨人制度的建构应从明确吹哨人的法律关系、保障机制、激励机制、制约机制等层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框架,H7N9型禽流感防控措施的设定与实施,不宜以"逸脱"于法律规范之外的形式展开。应尽量恪守《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的规定,视疫情进展,及时将H7N9型禽流感界定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法定类别传染病,并依法设定和实施相应的防控措施,从而确保依法防控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四、关于卫生部门职责的规定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作为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卫生部负有重要职责。《应急条例》明确规定:①卫生部要在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领导和指挥下,按照分类指导、快速反应的要求,制定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报请国务院批准后实施;②卫生部要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规范,建立重大、紧急疫情报告系统;③卫生部要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立即向国务院报告;④卫生部要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通报和信息发布工作;⑤卫生部要对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及时宣布或提请国务院宣布…  相似文献   

20.
第一条根据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