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行政传唤适用情况的调研,发现行政传唤在适用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对行政传唤的适用期限理解错误、行政传唤适用对象混乱、强制传唤的适用随意性较大以及行政传唤缺乏救济途径,这既有立法的原因,也有执法理念的原因。为了防止出现上述问题,需要从立法上明确行政传唤的强制措施的属性,明确行政传唤的适用对象,明确传唤的启动条件和实施条件。  相似文献   

2.
治安传唤是公安机关的一项重要的执法活动 ,为了保证治安传唤适用的正确性 ,治安传唤的适用主体必须是法定主体 ,适用对象必须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或嫌疑人。在实施过程中 ,强制传唤必须严格依法进行 ,要严格控制口头传唤的范围 ,同时传唤证的填写要准确、规范 ,另外不得以连续传唤的形式变相拘禁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或嫌疑人 ,也不能将治安传唤与其他行政强制措施混用。  相似文献   

3.
传唤作为刑事侦查活动中的一种手段,在检察机关办理直接受理的案件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传唤有其特定的概念和适用条件,与拘传存在明显的区别.我国现行刑诉法对传唤增加了限制性规定.对传唤应有备而用,果断运用.  相似文献   

4.
公安机关在治安传唤实践中,基于同一违反治安管理的事实,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适用传唤程序后,不能再进入留置盘问程序,采用留置盘问程序后可再进入传唤程序。为了查明案件事实,公安机关可以进行第二次传唤,但为了保证传唤的顺利进行,建议引入找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的制度。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当前公安机关在办案过程中能正确适用治安传唤、刑事传唤和继续盘问等法律措 施,有必要将三者在适用目的、主体、对象、时限等九个方面予以认真区分。  相似文献   

6.
新刑事诉讼法第六章对强制措施一共规定了35个条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延长了特殊案件拘传的期限,增加了现场发现的犯罪嫌疑人侦查人员可以口头传唤的法律规定现行刑诉法对传唤和拘传的法律规定过于笼统。传唤、拘传具体的适用对象及拘传的间隔时间法律并未作出规定并加以区分.导致侦查实践中拘传使用率偏低.拘传与其他手段混用或交替使用,违法超时,连续拘传,变相拘禁,严重侵犯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新刑事诉讼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传唤、  相似文献   

7.
留置和治安传唤是行政强制性措施,刑事诉讼中的传唤属于侦查措施,拘传属于刑事强制措施。留置的使用在治安立案和刑事立案之前,传唤和拘传使用于立案之后。留置前后都不应该有传唤和拘传,传唤和拘传也不一定并用。留置、传唤、拘传在同一案件中不得对同一嫌疑人同时使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交通管理执法实践和行政法学理论,对现在实施的《交通违章处理程序规定》中关于传唤、滞留和暂扣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明确提出了它们所适用的条件和实施程序。  相似文献   

9.
强制传唤的条件是无正当理由不接受或拒绝传唤,正当理由是指遇有本人参加招工、升学考试、妻子生育、近亲属病危、丧葬等情形。除书面传唤需要由公安机关所长以上负责人批准外,其它传唤应由执行的人民警察自行决定强制传唤应当制作有别于一般传唤的传唤证。传唤应当确立为一种措施,现行法律把它作程序来加以规定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0.
行政传唤的法律性质不能整体类型化为行政强制措施。行政传唤不是广义行政强制措施中的行政强制执行,而且书面传唤、口头传唤与强制传唤在强制程度、法定要求等方面存在差异。可以借鉴《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认定行政传唤中只有强制传唤具有行政强制措施的法律属性,以利于相关法律实务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动产让与担保是我国目前制定物权法面临的一大难题 ,本文在比较了一般动产担保公示方法的基础上 ,分析了我国物权法草案中设计的动产让与担保的公示方法 ,提出了解决和完善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2.
在实践中,警察盘查权在维护社会稳定,侦查犯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什么是警察盘查权,至今还存在争议。什么是警察盘查行为,如何界定警察盘查行为,首先要搞清楚警察盘查行为的概念;其次,通过与相关概念的比较,进一步认识警察盘查权。警察盘查行为根据实施场所的不同,分为当场盘查和留置盘查两类,根据内容的不同分为盘问和检查,要将盘问与讯问,检查与搜查,留置盘查与拘传、治安传唤等概念进行区别。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常用的专门调查手段,刑事传唤在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中缺乏详细规定,理论界也少有关注,导致实践中或者被办案人员冷落,或者沦为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的工具。只有从立法上对刑事传唤进行正确界定并设计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程序规范,才能扬长避短,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刑事拘传作为一种法定的刑事强制措施,目前在公安司法实践中相关法律法规对刑事拘传措施规定存在缺陷、刑事拘传措施在司法实践中被人为曲解或扭曲等问题。因此,必须明确、细化刑事拘传规定,完善与拘传有关的制度,加强执法监督,提高公安司法人员的素质,从而促进刑事强制措施的合理合法。  相似文献   

15.
物权法在权利质权部分对担保法的规定作了大幅修改,增加了基金份额、应收账款等几种新型权利质押,确立了以登记为主的公示方式,但是无论从物权法上还是实际的登记实践中,现行的权利质权公示制度都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登记成为行政机关进行行政管理的手段,而不是表彰物权变动的一种公示方式,如何使这种异化的登记恢复其本来面目,真正发挥作为权利质权的公示方式的功能,是我们下一步修法和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物权法>对船舶物权变动采用了意思主义模式,在意思主义物权变动模式下,船舶物权变动不以登记为必要条件,登记是当事人的自愿行为而且登记只具有公示力而没有公信力.船舶物权乃物权,物权为对世权,本可对抗一切人,但依意思主义,船舶物权变动因双方当事人的合意而完成而且变动后的船舶物权在完备公示前不能对抗第三人,而不能对抗第三人之"物权"是否为真正意义上的物权,颇值疑问.一国立法在物权变动模式问题上应在考虑促进交易快捷,保障交易安全等因素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预告登记适用之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告登记制度价值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适用范围的广泛性,传统物权立法对预告登记范围大都作出了明确界定,但预告登记制度适用范围应适度扩大至以登记为公示方法的特殊动产,扩大至民事主体自愿设立却有着广泛法律基础的各种不动产优先权的约定,特殊情形下亦应允许有关保全物权请求权的预告登记的设立。为此,需进一步厘清预告登记制度适用的要件,探讨预告登记权利内容与其他权利内容冲突的解决,以期更好地实现预告登记的制度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