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学理论》2015,(24)
毛泽东一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其思想中包含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毛泽东很好地批判和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重农思想、民本思想、实学传统,并将这些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相结合,扬弃和升华了中国传统文化,赋予其新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范。  相似文献   

2.
一、传统与现代的纠葛在思考中国文化如何走向现代化这一重大课题时,方法论原则的确至为重要。在这一方面,唯物辩证法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方法指引。在唯物辨证法看来,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作为过程向前发展的,都是一个辩证的否定过程,一个扬弃的过程。文化的发展,传统的继承,同样不是例外。中国人有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在这一点上,比起其他民族来,我们要幸运得多。然而一个多世纪来,中国人所面临的是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双重夹迫下的痛苦选择。在这里,人们对传统的眷恋、对民族前途的关心和对异质文化的抵御,本能地交织在一起,使…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传月 《理论探索》2007,7(2):28-2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一方面,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民族的形式,同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资源,具体包括实事求是、小康理想、重民、重德以及与时俱进等思想。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一个民族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和价值观的高度概括和核心体现。文化是融入百姓生活中的,是民族特点、民族气质的生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今天仍然可以成为当代人安身立命、成就事功、和谐相处的智慧。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中医药文化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理所当然也是植根于这片古老的土地,带有诸多传统文化特有的内核。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是塑造现代社会基本构架的强大力量,也是决定现代人生存命运的关键要素。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现代性都有不同的实现形式。现代性在中国的生成与建构,是与传统文化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地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现代性的建构,成为传统文化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也是传统文化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和方向。厘清现代性语境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内在联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传统环境文化的民族性及其现代化创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有敢 《理论导刊》2006,23(7):35-37
中国传统环境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源头。汉语言“文化”二宇便充分蕴涵着环境文化意义。中国传统环境文化的民族性,体现在独特的民族环境文化思维特质、民族环境文化价值观、民族环境制度、习俗以及行为习惯模式和民族环境文化的符号系统等方面。它是一种“天人亲和”文化模式、一种生命文化模式、一种有机精神生态的文化模式、一种不断创生的发展论文化模式。我们应吸取传统环境文化的智慧,寻求传统环境文化精神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创生的载体、途径和手段,建设独具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中国环境文化。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8,(12)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精神凝聚力的重要体现,是一个民族对本民族文化价值的充分认同。中国文化自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中国特色的革命文化为滋养,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时代要求,树立起了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底气。从中国文化自信必要性的国内视角和国际视角进行分析,重点对中国文化自信的内涵意蕴进行深入理解。同时科学梳理中国文化自信的主体性、包容性和创新性等主要特征,有利于在明确中国文化自信内涵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徐占元 《学理论》2012,(30):55-57
中国各个民族在共同开发祖国广袤疆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经过长期的历史过滤和积淀都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公德文化、婚姻家庭道德文化、职业道德文化等民族传统道德文化,许多内容在今天仍然具有时代进步意义。因此,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需要积极发掘各民族传统道德新的时代价值,努力将其有机地融入到社会主义道德的整体框架中去,构建起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文化。  相似文献   

9.
文常明  王倩 《学理论》2009,(18):95-95,132
文化是一个民族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和价值观的高度概括和核心体现。文化是融入百姓生活中的,是民族特点、民族气质的生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今天仍然可以成为当代人安身立命、成就事功、和谐相处的智慧。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中医药文化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理所当然也是植根于这片古老的土地,带有诸多传统文化特有的内核。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民族基础。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作用同样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1.
后发国家的现代化,大都是在西方炮舰血与火般的征服下被裹挟进去的。传统文化对待现代化起初多持拒绝态度,随后是半推半就地接受,再后才是清醒的选择。衡量现代化实现程度有共识性的指标体系,当国家间在现代化发展水平上伯仲难分之际,民族国家身份迷失问题就彰显出来。在寻根"我是谁"的人生追问、确定民族国家身份时,传统文化就重新回到了当代人的探寻视域之中。"传统文化热""国学热"是现代化中民族国家身份迷失后的再确认。其目的是要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扬弃",形成既能反映现代化要求又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华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2.
刘婷婷 《学理论》2012,(24):130-131
文化自觉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在特定时期内对其文化的理解、认知和反思的过程。通过对本民族文化的反思,不断地改进方法,继续前进。随着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马克思主义被先进的中国人引入,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马克思主义与本民族文化进行了自觉而强烈的搅动,这个过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此间文化自觉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杨未 《学理论》2014,(6):148-149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与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当代大学生是儒家文化重要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创造者,他们对儒家文化是否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影响到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也深切地影响着民族认同。以哈尔滨工程大学学生为例,考察当代大学生对儒家文化认同的现状,并针对这一现状审慎地提出了可行性的对策,以期能够为儒家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为增进当代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提供某种积极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通,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过程,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融通,是因为在体系结构与思想内容上的契合与差异,包容的特质及内在的契合是融通的可能前提,发展的需要和内在的差异是融通的必然要求,构成了差异一体的关系格局。通过"民族形式化"的马克思主义,以及现代化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二者的融合中形成适合中国发展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形态。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紧密联系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列宁、毛泽东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不仅不排斥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都大量吸收了所涉猎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他们撰写的著作和论述的原理中渗透了人类知识的总和,并改造了先人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首先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毛泽东同志在其著作中吸收、引用了大量具有积极进步意义的典故、成语、俗话,结合中国实际,论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使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6.
刘少奇是中国共产党内运用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和发扬光大民族传统文化之优秀遗产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他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创建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党建理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独特性的历史贡献。研究刘少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研究中共党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更为广泛深入而又具体地进行,以总结历史经验而提供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为政治文化组成部分的亚文化 ,表现了政治文化的具体的特殊性方面。造成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诸多亚文化形态的原因 ,一是政治文化的主体复杂多样 ,二是政治文化的历史悠久多变 ,三是政治文化的地域宽广。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构成应包括 :统治阶级的政治亚文化、被统治阶级的政治亚文化、民族的政治亚文化、各个封建王朝的政治亚文化、地域的政治亚文化等。政治亚文化的存在与作用 ,不断促进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在中国有哪一种艺术样式是全民的,体现了最为广泛的审美趣味和欣赏口味,成为从宫廷到市井到乡村一致爱好的对象,那答案应该是戏曲。可以说,在中国戏曲的肌体中,与生俱来地夹带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众多因子。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戏曲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9.
王博 《学理论》2014,(8):41-42
"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中最重要的特征,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体系的核心之一。通过历史与现代思想的碰撞,去伪存真,揭示了中庸思想的真正含义;立足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生态社会,对实现伟大民族复兴和中国梦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何鹏  郭聪 《学理论》2012,(16):167-168
建筑是民族文化的结晶,也是民族文化的象征。传统建筑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当前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的关键时刻,国内传统文化艺术正遭受西方文化意识的侵蚀,我们要掌握文化领域里的领导权,在建筑艺术领域就要复归中国传统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