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6,(2)
学术话语权是话语体系的核心与关键,是权利与权力的统一,是客体与主体的统一。学术话语权以其柔性的、非强制的力量发挥其引领的动力作用。中国特色学术话语权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在中国特色的内在要求下,在时代和世界学术话语权不断发展的外在需求下,中国特色学术话语权必须实现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国特色学术话语权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统一于中国特色学术话语权"三化"的实践中,提升中国特色学术话语权在国际话语权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陈坤  苏妍竹 《理论探讨》2023,(3):112-116
制度话语权是国家主权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是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可或缺的国家主权安全的国之重器。把控制度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是中国在步入世界舞台核心进程中增进国际社会认识度和认同感、更好地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的重要举措,然而,中国在提升制度话语权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西方敌对势力故意歪曲攻击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中国制度话语体系发展相对滞后等诸多问题。应全面提升中国制度话语权在世界话语体系地位,破除解读中国制度的西方话语霸权政治威胁,通过制度话语与日常生活场域深度融合等方式,提升中国制度话语魅力,科学选择中国制度话语传播表达路径,强化大国担当的战略投入,优化制度话语权的资源配置,以寻求构建中国制度话语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视域下,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是推进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的关键性因素。面对中国国际话语展现的多层次话语困境,我们要依托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的发展,为我国争取国际话语权的进程创造良好的外部政治、经济环境,同时厚植中国国际话语在文明交流中进一步丰富、发展传播的土壤,增强中华民族在国际舞台上进一步表达主张、反对霸权的底气与能力,继续为人类世界共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行政论坛》2015,(6):14-18
网络话语是一个虚拟和现实交相呼应的空间环境中的话语传播模式,是社会大众表达利益诉求和彰显自身权利,并在排斥异己语言和扩散自己话语体系过程中,形成对某一社会现象和问题的支配与控制权力。权利和权力的双重彰显是网络话语权的最基本构成和最典型特色。当下网络话语权存在网络话语的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双向失衡的严重问题。引导网络舆论,疏导网络舆情,必须在畅通与监管网络话语权利、约束与规范网络话语权力中,构建网络话语权。  相似文献   

5.
学术国际话语权是国际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话语权“西强东弱”总体格局下,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需要强化中国学术话语能力。当前,中国学术话语主体存在着理论创新能力不足、学术话语内容存在着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度不高、学术话语国际传播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升中国学术国际话语权,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增强中国学术国际话语的硬实力支撑和理论创生能力;要领悟文化自信的内涵,将其熔铸于中国学术国际话语;要从方法、内容、形式三个方面入手构建完备的学术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6.
赵林栋 《理论导刊》2014,(3):14-16,2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网络话语空间逐渐演变成了不同话语主体进行话语表达的政治场域。虚拟政治场域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分离、复制与误读。在虚拟政治场域中,主要存在着个体性的话语表达和群体性的话语表达。虚拟政治场域的特征和多样化的话语表达导致了网络话语的失序危机,其主要表现为群体极化、网络暴力和反权力话语的出现。要化解这种危机,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对于网络话语秩序的维护作用,建构网络对话机制,增强双重话语空间的互动,并在互动中实现有序参与和适度控制。  相似文献   

7.
政党法治已成为当前政党政治的研究主流和重大命题。政党法治的探讨应从逻辑阐释、核心要义和实践路径等三个基本面着手。政党法治逻辑是指立足于中国共产党政治逻辑这一根本逻辑,将法治精神融入、内嵌到政治逻辑之中,实现法治的政党化阐释、政党的法治化表达。政党法治逻辑的核心命题在于实现依法保障权利、依法规范权力以及二者的良性互动。新时代推进政党法治建设应确立依法保障权利、依法规范权力的立规理念,形成保障权利规范权力的法规体系、政治生活、权力配置方式和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是当代中国国家政治权力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话语权能力是话语主体获取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直接有效的主观条件和内在根据。从话语权形成的社会实践过程来看,马克思主义话语权能力是一个体系,主要由话语创新能力、话语传播能力、话语抗辩能力与话语实践能力有机构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实践效果是话语权能力检验的根本尺度,不仅体现于话语体系的创新性、真理性和现实解释力,而且彰显于对话语对象的强大说服力,表征为其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认同和对各种"非马""反马"思潮的自觉免疫。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需要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应建立在各国认可的有效规则基础上。拥有国际法话语权,通过对"一带一路"相关议题的设定和规则制定,提供和制定更多合理有效的国际法规范,更有利于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实现合作共赢的构想。由于历史、文化理念以及传统思维的影响,中国在国际法话语权的话语内容、话语平台及话语反馈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中国应该创新话语内容,加强话语平台的利用和建设以及增强话语反馈积极效果,以此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10.
受传统社会话语秩序的自由张力影响,网络话语失序是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危机的必然结果。在突发事件的强力冲击下,话语主体"集群化"、话语内容"失真化"、话语伦理"消解化"成为网络舆情中话语失序的集中呈现形式。结合突发事件和网络话语的结构性特点,话语失序的原因可归结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不同话语群体的身份焦虑与错位、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的对话与表达机制尚不健全和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背后的多元利益诉求与抗争。以问题倒逼改革,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的话语失序现象进行治理,要求切实做好健全突发事件网络对话沟通机制、规范突发事件网络话语建构秩序以及加强突发事件网络话语生态治理等工作。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场域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变化深刻,文化交融势不可挡,信息传播渠道多样,使得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着新的时代境遇。科学分析和深入研判新媒体场域下舆论引导迟滞、信息传播失序和西方话语霸权侵蚀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带来的严峻挑战,从而坚定不移地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创新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的时代转换、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国际传播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财税理论研究一直停留在"官方财政学"的框架下,这让与社会民众息息相关的财政税收忽视了社会民众的声音。中国当下的财税体制问题困难重重,其根本改变需要各个学科的融通,更需要认识到财税体制转型是整个社会大转型的一部分,需要从大转型的高度来高屋建瓴地积极应对。财税问题直涉国家权力的来源与政治权力的配属,现代财税体制是立宪主义价值取向、包含宪政精神的体制,而晚清的财税变革与英伦的立宪历程为当下中国的大转型提供了丰厚的理论渊源和实践清样。政府应在立宪主义的视野下以财税转型做为切口,推进法治社会的优良治理。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既是中国革命的客观历史产物,也是中国共产党政治选择的结果。综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意识形态选择的主观性与话语实践的客观性相统一、话语反映权力的可能性与权力决定话语的必然性相统一,以及话语目标设定与话语实践语境的历时性差异,乃是这一话语的三个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在意识形态政治实践中潜隐政治权力运作展现出来的意识形态言语符号系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在意识形态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话语影响力、吸引力和控制力,包括理论话语主导权、学科话语引领权、工作话语管控权。随着社会现代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转型,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遭遇理论话语"主导权弱化"、学术话语"引导权式微"、实践话语"管控权失落"等困境。实现由思想政治教育权力话语向话语权力的转换策略有:第一,工具性功能话语转化为价值性话语引领,实现理论话语主导;第二,文件话语应用向学术话语生长,实现学科话语引领;第三,政治性话语关注向公共性话语转型,实现工作话语管控。  相似文献   

15.
正一、当代中国话语权问题提出的背景基于20世纪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话语问题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话语和话语权在中国已经不仅仅是语言哲学的研究主题,它在一定层面已经成为国内整个学术界的热门话题。概括起来,其背景大致有以下几点:第一,对话和沟通成为了当代世界的主流。伴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进程,差异性共在在今天已经成为了一个基本的经验性事实,如何实现差异性共在则是整个时代的共同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法治化过程是渐进发展的过程 ,要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价值目标 ,必须实现三个方面的突破 :一是大力培育全民的法治观念 ,使公民的法律意识和对法律的信仰大大增强 ;二是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 ,强化其为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提供有效制度安排的能力 ;三是保障司法独立与司法公正。然而 ,中国在推进法治与建设现代民主国家的进程中 ,不能忽略近 13亿人口中有 9亿农民在农村的国情 ,依法治国的推行难点是上述三个方面在农村的整体推进。农村的法治氛围和农民的法律意识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中国法治化的进程 ,没有…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是一种复合型的思想观念,其话语权的建构经历了从话语博弈到话语破藩的历程。聚焦资本主义"文化帝国主义"论调下中西主流价值观的话语较量,以及社会转型时期多样化社会思潮与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话语对弈的现实势态,打赢以"价值观博弈"为表现形式的意识形态斗争,必须以彰显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坚定的人民性立场、实践性特质以及科学的价值保障来增强话语底气。通过抓住主流价值观话语权实现的关键切入,筑牢话语权"躯干"、鲜活话语权"血液"以及提升话语权实效,以破除束缚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话语权作用发挥的藩篱,从而有效防范主流价值观话语危机。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是一种复合型的思想观念,其话语权的建构经历了从话语博弈到话语破藩的历程。聚焦资本主义“文化帝国主义”论调下中西主流价值观的话语较量,以及社会转型时期多样化社会思潮与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话语对弈的现实势态,打赢以“价值观博弈”为表现形式的意识形态斗争,必须以彰显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坚定的人民性立场、实践性特质以及科学的价值保障来增强话语底气。通过抓住主流价值观话语权实现的关键切入,筑牢话语权“躯干”、鲜活话语权“血液”以及提升话语权实效,以破除束缚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话语权作用发挥的藩篱,从而有效防范主流价值观话语危机。  相似文献   

19.
从依法治国到以法治思维与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意味着中国的法治建设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并非已经实现了法治理想,仍需全面推进。人治方式是法治发展的阻碍因素,"仇和"式治理、"良性违宪"论在人治的意义上当被否定。因此,当以法治方式推进法治,变权力修辞为法律话语,尊重法律权威,正确理解并运用法律,实施宪法,以法治思维立法、执法、司法,逐步吸纳并挤占人治空间。  相似文献   

20.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重器,党规国法的衔接与否事关法治体系建设与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以话语体系作为研究视角可以发现,党规国法存在外部表达不协调、内在思想不融贯、主要目标不一致三大障碍。这些障碍造成党规国法话语层面的隔阂,阻碍了两种规范的深化衔接。为消除话语隔阂,深化党规国法衔接以助力法治目标实现,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依托,构建当代中国法治话语体系,将党规国法的话语体系纳入法治话语体系的范畴中,通过法治话语体系一致的外部表达风格、突出的内部思想指引以及明确的主要目标方向,统筹协调并消弭党规国法话语体系的差异性要素,使两种规范在话语层面上达致高度协调,进而促进党规国法的整体衔接,推动法治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与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