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重新泛起,并借助新媒体平台呈现泛滥之势。"戏说"历史,"重新评价"革命英雄人物,宣称马克思主义为"历史虚无主义"等,都给大学生带来了消极影响。高校党委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扎实抓好主题教育,营造生动活泼的红色校园文化氛围;运用新媒体手段,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骨干队伍建设,从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长征中毛泽东在党内领导地位的奠定及其原因,似乎是个早有定论的问题,然而,在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危害严重的现实背景下,重提这一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问题的提出: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中的毛泽东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一直是思想政治领域的热点问题,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这一思潮越来越深地影响着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网民群体,呈现出"渗透加速,谣言开路;歪曲历史,诋毁英烈"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微信、微博、微视频等网络新媒体平台强大的传播功能和广泛的受众群体,为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和渗透提供了可乘之机。历史虚无主义披着“重新认识历史、还原历史真相、支持言论自由”的虚假外衣,借助网络传播进行全方位渗透,挑战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削弱民族自信心与政治归属感,危及网络生态安全,具有严重的危害性。为此,相关部门应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加强网络空间舆情分析,强化网络空间监管力度,有效遏制历史虚无主义在网络空间的传播态势,不断巩固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以及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受到极大的冲击和影响。借助网络新媒体这一载体,各种社会思潮鱼龙混杂,气势汹涌,席卷而来,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严重挑战,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必须结合其网络传播特点和表现,找准症结,精准发力,清理其网络传播空间。一、历史虚无主义在网络上蔓延的表现相比于报刊书籍等传统媒介,网络空间中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呈现出许多新态势。  相似文献   

5.
林书红 《理论导报》2014,(12):14-15
正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借助新媒体平台扩散、流行且呈泛滥之态势,是国际国内各种思潮交互作用的反映,其特点及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价值取向更趋明显。借助新媒体流行的历史虚无主义与传统方式流行的历史虚无主义虽然传播的路径不同,但是隐藏在其华丽外表下的险恶用心与价值取向却是相同的,目的都是否定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其危害主要表现在:第一,它是适应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和平演变  相似文献   

6.
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所谓"告别革命"论发表以来,在中国社会,尤其是学术理论界具有很大影响的政治思潮。学术理论界按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其进行了长期的批评。最近,某杂志发表了三篇文章,试图重新阐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内涵、来龙去脉和表现,重新界定历史虚无主义。这些文章的核心观点,颠覆了人们以往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就是历史虚无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历史认识体系当作教条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来批判。这就使我们纳闷:该杂志要把矛头指向哪里?是指向历史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7.
一个时期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网络空间大行其道,恣意妄为。在某些网文中,充斥着刻意否定中华文明、歪曲党史国史的现象;在一些微博微信圈内,质疑党的领导、诋毁国家形象、丑化革命英雄的言论更是屡见不鲜。对此,我们务必保持高度关注和警惕。网络空间的历史虚无主义者,虽未摘下"价值中立""还原事实"的旧面具,但其歪曲历史、抹黑英雄的新招数却变得更加犀利  相似文献   

8.
正当今时代,互联网技术的裂变式发展,正在给媒体格局、舆论生态、思想观念带来全方位的深刻变革,互联网逐渐成了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当前人们在理论界、学术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同时,更要关注新媒体背景下的历史虚无主义带来的恶劣影响。否则,任其呈泛滥态势,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将是有极大危害的。从一个微博案例看历史虚无主义的恶劣影响2013年9月1日,网名为[IN汉中]的网友发了一条微博,内容如下:[#汉中邻居#]在西安街头发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一段时间,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传播手段、思想内容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具有了更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其发展动向,高度警惕其现实危害,针锋相对采取应对之策,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掌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主动权。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新特征传播手段网络化。自媒体时代,网络是最重要、最高效的传播媒介,网上阅读是人们最主要的阅读方式。与此同时,互联网传播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多元思想文化的反向冲击、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隐蔽性和欺骗性、部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虚化等原因,致使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高校滋生并传播,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高校师生的政治认同,扭曲了高校师生的价值取向,削弱了高校师生的文化自信,带来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对此,高校应打造校园思想文化高地,构建反击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网络阵地,推进高校教师加强"四史"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建设,从而有效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侵蚀和挑战。  相似文献   

11.
李殿仁 《求是》2015,(3):48-50
<正>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也是其根脉所系、魂魄所在。尊重历史、牢记历史、以史资政,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沉渣泛起,甚至一度有蔓延之势。这股思潮不仅在理论上十分荒谬,而且在现实中危害极大。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警惕和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能任由历史虚无主义虚无我们的历史根基。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的新表现及传播新特点  相似文献   

12.
窦凌 《求实》2006,(7):70-72
历史虚无主义为苏联剧变扫清了思想障碍,新自由主义的推行从根本上摧毁了苏联的经济基础,使分裂后的苏联各国经济迅速崩溃。历史虚无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这两种思潮在苏联剧变中前后相继,相互弥补。中国必须警惕这两种思潮的泛起。  相似文献   

13.
历史虚无主义是近些年来肆虐于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一种错误思潮,它以反历史、反科学态度及政治诉求,否定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持续泛滥,造成当代大学生信仰模糊、价值观扭曲、思想混乱,同时也给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特别是思想稳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必须遵循意识形态社会管理规律,通过坚守理论标准、立足转化创新、更新传播媒介、完善制度设计等对策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4.
正一是分布地域国际化。历史虚无主义本来就不是孤立存在于国内。近些年,随着中国的发展,西方敌对势力加紧了西化分化中国的步伐,与境内一些势力勾结在一起,利用历史虚无主义这个和平演变的有效工具,在客观上推动了这股思潮分布地域的国际化。二是表现领域文艺化。除继续在史学领域泛滥外,历史虚无主义越来越在大众密切关注的文艺领域呈现。一些文艺作品或抹黑党史,或歪曲中国革命史,或虚无中华民族历史,企图挑拨人民群众与中国共产党的鱼水关系,动摇人们的历史观。一  相似文献   

15.
王玉周 《前线》2013,(9):41-43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有蔓延泛滥之势。一些人肆意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的历史、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否定人民革命斗争,质疑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诋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攻击党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其目的是宣扬西方的发展道路和政治主张。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警惕和坚决抵制这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一再沉渣泛起,在思想上给人们造成极大的影响与危害。青年大学生群体作为该思潮重点传播的对象与争取的群体,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易受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侵袭。目前学术界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特点方面的著述较多,归纳历史虚无主义宏观危害性的成果也颇丰。但是学术界对与其相关的当代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研究成果相对不足,且多集中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上。以新的观察视角切入,从微观层面和受众角度拓展历史虚无主义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失为相关研究的一种新需要、新趋势,并且可以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网络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重评"历史"、还原"历史的名义迅速蔓延,其传播形式更加隐蔽化,传播内容更具虚伪化,传播主体趋于多元化,给青年大学生群体造成了不良影响,也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难度。高校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网络传播进行治理,筑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实施科学的网络舆情引导,提升青年大学生抵制错误思潮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化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消极影响,促进新时代大学生正向成长。  相似文献   

18.
正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安身立命的根基和灵魂,文化要靠历史传承。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源自西方,最初发端于哲学领域,后逐步向文化、思想和社会领域渗透。我国五四运动时期,在如何对待中西文化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历史虚无主义;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改革开放,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否定国家历史和民族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全球化浪潮之下,日渐开放的中国逐渐走到世界的舞台中央  相似文献   

19.
沈聪 《前线》2017,(9):34-36
<正>意识形态错误思潮出现的历史及国际背景本刊记者沈聪(以下简称记者):改革开放以来相继出现了危害社会的各式各样的错误思潮,如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宪政改制、普世价值和儒化中国等等。您能否结合这些现象,谈谈意识形态方面的错误思潮泛滥的历史背景和原因是什么?北京大学梁柱教授(以下简称梁柱):早在改革之初,就出现要求以资本主义为取向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逆流,受到邓小平同志严厉的批评和抵  相似文献   

20.
一、社会思潮的定义社会思潮在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定论,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里对"社会思潮"做了如下定义:"反映特定环境中人们的某种利益或要求并对社会生活有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在此,笔者认为这个定义最为精炼而准确。二、对大学生影响较大的当代中国几种主要社会思潮1.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就是一种无端抹杀忘却客观存在历史,而按照个人主观意愿对历史进行虚假构想和盲目篡改的一种社会思潮。在步入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