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0年是国家实施扶贫战略的一个分界点。2020年我国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然而,后扶贫时代并不意味着彻底消除了贫困。即便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依然会有贫困人口的存在,后扶贫时代仍会存在相对性、结构性、集中性的贫困问题。针对后扶贫时代的贫困特点,防止贫困人口返贫,应转变减贫思路,将扶贫为主的治理机制转向防贫为主的针对相对贫困的治理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建立健全防止返贫长效监督机制;建立分级预警监测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强化综合社会保障措施,做到应保尽保;加强减贫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为长效减贫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2.
《理论视野》2021,(2):75-8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消除贫困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围绕脱贫攻坚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战略安排,构建了新时期减贫治理体系。党的十九大以后,党中央在聚焦消除绝对贫困的同时,提出要巩固脱贫成果、形成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中国减贫治理进入新阶段。从理论上看,深度贫困与相对贫困既先后递进、又相互依存、甚至可以相互转换,治理深度贫困为治理相对贫困提供了制度借鉴,治理相对贫困又可以巩固当前扶贫成果;从实践来看,消除深度贫困与着手解决相对贫困同等重要,必须聚焦打好脱贫攻坚战和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发展和完善脱贫攻坚制度体系,提高减贫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贫困治理转入解决相对贫困阶段。瞄准共同富裕,构建减贫长效机制的财政政策体系需要立足居民收入、财产收益与公共服务等三个基点,注重制度红利和能力提升对相对贫困群体收入增长的潜在贡献。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对既有财政扶贫政策进行"有进有退"式甄别,短期重点在"稳",稳定收入增长趋势;中期重点在"调",调整贫困群体收入重心,增加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占比;长期重点在"增",通过深化改革,破除制约城乡二元结构对增收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贫困群体的人力资本积累能力。  相似文献   

4.
消除贫困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经过70年减贫实践,中国成功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中国减贫的发展历程包括新中国成立后减贫探索阶段、体制改革推动减贫阶段、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阶段、村级扶贫推进阶段、精准扶贫阶段。中国减贫的基本经验主要有:坚持制度优势与政治优势相结合、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坚持顶层设计与地方创新相结合、坚持发展生产与保护生态相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坚持外部帮扶与自主脱贫相结合。中国减贫具有彰显中国制度优势、提升中国国际形象、丰富世界减贫方案、推进全球减贫进程、创新国际减贫理论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贫困群体主体作用表现为贫困群体一旦获得可持续维持贫困线以上收入的能力,就可以实现稳定脱贫。因为他们是脱贫攻坚的主力军,给内源扶贫工作提供人力、智力和动力支撑。为了取得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我们要注重发挥贫困群体的主体作用,使扶贫工作由物质扶贫向内源扶贫转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从政府、高校、农民思想观念教育三方面入手,引导贫困群体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确保我们国家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6.
精准脱贫的可持续性:一个概念性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行政论坛》2021,(1):28-38
实现可持续脱贫是落实新时代党中央"脱真贫、真脱贫"要求的新指向,更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可行能力理论的分析视角,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可持续脱贫相关研究的梳理,阐释了精准脱贫的可持续性在风险防范、经济效益、社会公平和能力提升等四个层面的基本内涵,其内涵有机构成了"经济—社会—生态—文化—能力"等五维复合系统。从外部环境的脆弱性、贫困治理政策体系存在的不足、脱贫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欠缺等方面分析了影响精准脱贫可持续性的多维因素。基于内外协调与系统性治理的视角,从"建立动态风险预警机制,提高抵御外部脆弱性的防控能力;完善贫困治理政策体系,强化脱贫效果的整体性和发展性;培育贫困治理内生动力,提升脱贫农户的可持续生计能力"等层面,提出提升精准脱贫可持续性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迈向后扶贫时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项关键性任务是有效防范规模性返贫风险。规模性返贫风险受诸多因素影响,自然灾害巨大冲击、基层政府扶贫政策偏差、政府行政逻辑代替市场逻辑以及贫困农户内生动力不足等都能使脱贫农户和边缘农户面临较大返贫致贫风险。要从健全防止返贫的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完善扶贫政策、发挥市场主体支撑作用以及构建返贫风险防控的智力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防止规模性返贫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8.
农村扶贫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政策设计和制度建设要立足长远,而且要在解决贫困人口生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升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贫困治理效应常态化。要通过消除贫困生成的制度因素、培育贫困治理的内生动能、构建复合多元的贫困治理体系、优化扶贫治理机制等举措,从根本上治理贫困,防止脱贫后的返贫及贫困再生等问题,让贫困人口真正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9.
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提高脱贫质量,已经成为现阶段和今后我国解决贫困问题的基本原则。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从培育贫困乡村的内生动力、推动形成农村自我造血机制的深层扶助策略看,完善精准扶贫机制、形成长效脱贫保障、有力防范返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与核心。1.构筑以产业扶贫为核心、转移支付为补  相似文献   

10.
基于系统思维的精准脱贫实施机制:一个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行政论坛》2016,(3):14-18
精准脱贫是"十三五"期间的重要战略任务。结合系统思维来看,精准脱贫与精准扶贫是统一的整体,具有内在的结构与层次,其目标的实现要与环境相适应。当然,在精准脱贫过程中,也存在扶贫主体缺少合力、贫困农民权利缺失、扶贫资源缺少整合等问题。要从构建多层次复合型精准脱贫体系、充分激发贫困农民参与的积极性、赋予基层组织更大的资源支配权等方面来完善精准脱贫的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11.
我国连片贫困地区区域幅员辽阔,生态区位重要,必须注意生态环境与减贫目标的结合。目前贫困地区生态减贫有好的机遇:国家财政能力大幅提升;生态补偿机制逐步完善;国际碳交易制度逐步形成;生态文明理念支撑;国际国内应对气候变化的大环境逐步改善。连片贫困地区生态扶贫也面临一些挑战:缺乏足够的经济支撑;政策保障力度不够;信息封闭、贫困地区民众受教育程度低,贫困农村科技人才缺乏等。连片贫困地区的生态扶贫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构建包括组织、资金、政策支持等在内的保障体系;努力构建低碳化产业体系;优化能源结构,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努力打造低碳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地区。  相似文献   

12.
精准扶贫是我国当前扶贫攻坚战的战略导向。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关注个体及社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注重激发案主的主体能动性和抗逆力,与精准扶贫强调参与各方的能动性、注重脱贫效果的持续性等理念具有内在的契合性。优势视角具有降低负面标签效应、避免扶贫对象被客体化、充分利用有效资源等优点。通过对扶贫对象个体开展"优势视角"教育进行精神扶贫,并依据各自优势进行分类技能培训提升其人力资本;挖掘社区资源与优势,推动社区资产建设;链接社会资源,促进多方合作等路径,将优势视角融入农村扶贫工作,能够使贫困群体更快更彻底地摆脱贫困,推动精准扶贫模式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9,(10)
教育扶贫对湖南精准脱贫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湖南省教育扶贫的现状主要是:增加对贫困地区的教育经费、完善筹资机制、增加资金、注重职业教育。加强湖南教育扶贫实现精准脱贫的对策主要是: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教师的待遇、使贫困地区的学生从"上得起学"向"上得好学"转变、大力推广贫困农民职业培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重建设。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4.
金融扶贫高质量发展是解决相对贫困及返贫的制度安排与政策工具,能有效解决我国后脱贫时代金融扶贫资金失衡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等难题。作为金融扶贫的延续与创新,高质量可持续的金融扶贫契合精准扶贫长远目标,提高了扶贫资金的“益贫性”,促进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与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工具。后脱贫时代高质量可持续金融精准扶贫的实施,需要政府和金融部门通力合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发挥政策长期效应;需要完善贫困识别体系,提高精准识贫质量;需要压实金融监管责任,夯实金融扶贫成果。  相似文献   

15.
何伟  刘彤 《瞭望》2020,(1):38-40
广西崇左市龙州县位于中越边境,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走进龙州县扶贫办主任黄华山的办公室,“2019~2020年脱贫攻坚作战图”的大牌子吸引了《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注意,龙州县在2018年8月已正式脱贫摘帽,但这里的脱贫攻坚依然热火朝天。作战图列着“全县贫困状况分布图以及年度减贫情况”“龙州县脱贫攻坚指挥部以及各乡(镇)脱贫攻坚主战场主要负责人”等内容。崇左市委常委、龙州县委书记秦昆说,虽然龙州已实现脱贫摘帽,但并不意味着扶贫工作画上了句号,扶贫产业的后续发展、脱贫成果的巩固和提升等任务依然艰巨繁重。  相似文献   

16.
能力、权利、制度:精准脱贫战略的三维实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明确提出了从精准扶贫到精准脱贫转变的战略规划。从精准扶贫到精准脱贫,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二者所涉及的内容和价值却有很大的区别。精准扶贫强调的是发挥扶贫主体的作用,通过扶贫主体帮扶贫困者脱贫,而精准脱贫意在通过一系列的脱贫机制使贫困者具有自主脱贫的能力。可以说,精准扶贫是精准脱贫的铺垫和前奏,精准脱贫是精准扶贫的导向和升华,二者结合构成了当下中国整个扶贫议程的基本内容。本文意在揭示贫困的本质根源基础上,着重探讨精准脱贫战略的实现机制。从一定意义上讲,能否真正实现精准脱贫的战略目标,并不在于仅仅以数字表达的种种脱贫指标,而在于能否建立健全体现精准脱贫战略精神的具体实现机制,只有科学构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价值诉求的能力脱贫、权利脱贫、制度脱贫的三维机制,才能真正实现精准脱贫的战略目标,进而实现社会发展成果为全体人民所共享,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民主》2018,(8)
正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头号工程。目前,需要搬迁的人口基本属于发展能力弱、脱贫难度大、减贫成本高的群体,要加大易地扶贫搬迁的支持力度,有效解决因搬迁而举债、因搬迁而返贫的问题。国家《"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中,要求各省根据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标准和贷款、项目资本金承接情况,制定各省的住房建设最低补助标准,并根据区域发展状况、建设成本等因素,制定省域内差异化补助标准。根据国家政策,各地制定了相应的补偿  相似文献   

18.
<正>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与坚固堡垒,扶贫工作的方法路径正在不断实践创新并且需要进一步创新,形成多元化的扶贫工作开展路径,构建全方位的贫困户脱贫保障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添砖添瓦。一、扶志: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扶贫要扶志,以扶贫扶志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在帮扶困难群众改善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改造贫困群众的思想世界精神风貌,唤醒贫困群众作为最广大劳动者的劳动激情与脱贫意识。  相似文献   

19.
电商扶贫的作用机理、关键问题与政策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商扶贫突破了贫困区域与微观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发展基础与稀缺资源依赖",对于传统资源要素与发展方式展开"碎片化"分解基础上的"重构",有利于实现助贫节支增收目标。要实现电商扶贫模式减贫功能的有效发挥,应明晰电商扶贫模式作用机理,直面影响电商扶贫功能实现的政策定位、服务体系约束、模式异化等问题,采取"把握电商发展规律,优化电商扶贫机制;夯实产业基础,明确发展方向;完善服务体系,强化市场监管;注重精准扶贫,加快电商立法"等措施,规范电商扶贫行为,提高扶贫资源利用效率与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20.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关键在于分类扶持。我国长期推行的普惠式扶持在贫困人口锐减且分布趋于分散的现实条件下,其弊端日益凸显。分类扶持由于其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故能克服"大水漫灌"的普惠式扶持所引起的资源浪费、精英捕获等弊端,进而提高扶贫精准度和扶贫成效,有助于实现精准脱贫的目标。因此,实现"普惠式扶持"向"分类扶持"的转型是扶贫工作的历史必然和理性选择。为了切实实现扶贫目标,分类扶持要注重靶向个人禀赋,体现贫困治疗的个体差异性;要靶向自然地理条件,突出贫困治疗的区域差别性;要靶向贫困原因,提高贫困治疗的准确性;要靶向贫困类型,实现贫困治疗的彻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