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的高效生产离不开员工的积极努力,而员工的工作效率需要良好的身心状态来保障。企业工会组织如何善待员工,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确保企业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文章分析了船舶代理企业员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并对工会组织如何做好员工心理健康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劳动社会学角度梳理了西方性别与劳动研究的理论来源、重要概念和对中国研究的启发。本文厘清了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对劳动研究的批判和拓展,这些拓展包括推动劳动研究关注公共领域中的双重不平等,以及打破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之间的边界,关注私人领域的情绪、身体表征、审美和亲密关系的商品化及其对劳动者的影响。同时,本文还对性别与劳动研究的几个重要概念——"情绪劳动"、"情感劳动"以及"身体劳动"、"审美劳动"和"亲密劳动"之间的关联和差异进行了梳理,提出在中国进行性别与劳动研究需要考虑本土文化、国家、经济转型模式和全球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何佳辑 《中国保安》2012,(24):53-53
随着服务型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间竞争的愈发激烈,对员工的情绪管理有较高要求的工作种类越来越多,情绪劳动正在被企业作为提高服务质量和增加绩效的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那么,什么是情绪劳动?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和疾病谱发生变化,大病照护成为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作为对家庭照护和专业照护力量的补充,护工日渐成为医疗机构中为重病患者提供照护的主要群体。这一方面缓解了医院护理劳动力不足的困境,另一方面又因照护质量参差不齐引发社会担忧。基于在G市三所医院开展的田野调查,本文在微观互动、社会网络和社会结构三个层面探讨情感劳动发生的社会条件,并提出一种以"关系"为核心的情感劳动分类方式。其中,"消极情感劳动"以维持现有情感连接状态为主要目标,以管控负面情绪为主要手段;"积极情感劳动"以促进情感连接为主要目标,以生产正面情绪为主要手段。本文的研究发现为推进情感劳动理论发展和改善大病照护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5.
儿童抚育从家庭领域走向公共领域,由此诞生了照料和教育儿童的专门职业--幼儿教师。本研究关注幼儿教师职业群体,基于田野调查与访谈,从情感劳动理论视角对其劳动过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幼儿教师的情感规则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作为照料者,他们被期待付出"像妈妈一样的爱",与幼儿建立起亲密情感联结,并对其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另一方面,作为教育者,他们需要遵循"温柔而坚定"的情感规则,管理负面情绪的表达,并选择合适的互动方式实现教育目的。本文还讨论了幼儿教师在情感劳动的实践中面临的不同情境以及应对策略,包括工作环境的压力与限制、教师与家长之间部分理念与行为相互冲突背后隐含的期待,分析了园所类型可能对幼儿教师情感劳动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亲密关系作为人际关系发展的最高阶段,在这个阶段情绪管理尤为重要。情绪冲突理论的视角能够对此研究带来新的启发。本研究通过深度访谈法,基于情绪冲突视角对青年亲密关系沟通情境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试图构建出青年亲密关系沟通的负面情绪管理模式。研究发现,在青年亲密关系语境下,期望落差与行为冲突导致了负面情绪唤起,负面情绪的上升因循着“情绪唤起-认知障碍-非理性沟通(情绪宣泄)-沟通终结”的激发路径,沟通倦怠在其中起到了调节作用。个体会通过认知资源投入、认知资源转移和正性认知引入的方式来管理情绪。由此,接纳对方的情绪宣泄并给予情感抚慰,或是能动地转移注意力资源,成了有效冷却负面情绪的手段。本文揭示了引发青年亲密关系冲突最重要的“情绪冲突”的运行机制,对于改善亲密关系沟通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李臻  赵永涛 《传承》2010,(3):72-73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帮助员工解除思想困惑、疏导情绪。这有助于缓解员工的心理压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和心理平衡,使员工能够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从而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帮助员工解除思想困惑、疏导情绪.这有助于缓解员工的心理压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和心理平衡,使员工能够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从而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心里状态是用来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因素,两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人们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经常会产生紧张、忧愁、压抑等情绪中,体育锻炼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根据相互作用理论,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新型就业形态的用工模式,为求职者提供了数量庞大的就业机会,但也对传统劳动关系理论及现行劳动关系认定规则提出了新的挑战。分析研究司法实践中新业态劳动关系认定情况,可以发现当前我国存在新业态劳动关系认定率低,劳动法规供给不足、适用僵化等问题,现行以人格从属性为内涵、以经济从属性为外延的劳动关系理论仍有改进和解释的空间,对此予以扩张解释可以将新业态的用工形式纳入其体系之中。应当在改造我国现有劳动关系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以弱势群体保护为原则、四阶层、二要件、多要素的认定规则,并制定倾斜性的举证规则,强化用工单位的举证责任,以维护新业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谭鑫 《思想战线》2012,38(1):141-142
资源与环境问题成为当前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关系到全人类和子孙后代的利益,已构成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从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来看,有关土地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由来已久。斯密在《国富论》中首次考虑到了土地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他指出促进劳动分工可以抵消土地稀缺对经济  相似文献   

12.
李翊均  陆俊尧 《传承》2012,(14):22-23
和谐企业建设中存在用工不规范、职工合法权益保护不足、企业劳动执法不力等问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方式。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发挥舆论引导、情绪宣泄、矛盾化解和维权助手作用,引导职工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保持心理健康,有效化解矛盾,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从而促进和谐企业建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中专生的人格特征、成就目标(成绩定向和掌握定向)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查量表及成就目标问卷对青岛市某职业学校的362名中专学生进行测量。结论(1)女生在掌握定向上显著高于男生;城市学生在心理健康总分、自责倾向、孤独倾向、学习焦虑、对人焦虑、成绩定向上显著低于乡镇学生。(2)在成就目标上越倾向于掌握定向者,情绪稳定性、心理健康状况越好;而越倾向于成绩定向者,其情绪稳定性和心理健康状况越差。(3)情绪愈不稳定者,心理健康状况愈差。⑷神经质是成就目标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变量,在成就目标和心理健康之间起着完全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劳动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宪章,是劳动管理的自治规章、员工行为规范,一经制定、生效,对用人单位的全体成员皆具有约束力,是用人单位的内部管理法。然而,从人力资源工作角度来看,在真正处理问题员工时,企业精心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尤其是以“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为由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时,往往会出现员工不服的情况,在面对劳动仲裁和司法审判时也是漏洞百出,  相似文献   

15.
王锐 《求索》2011,(10):83-85
员工情绪管理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对于一线服务人员在从事情绪劳动时,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尚缺乏实证检验。尤其没有揭示出工作满意度各个维度的影响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t检验、相关分析的统计方法,检验了工作满意度各维度和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其中领导力水平、工作自主性、人际关系这三个工作满意度的维度对工作倦怠产生主要影响。建议建立倦怠管理机制,以舒缓员工的工作压力,提升工作满意度。主要的策略是提升领导力水平、重视员工个体差异、创造自主工作的平台,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等。  相似文献   

16.
在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时,人们往往容易产生焦躁、忧郁等负面情绪。在此情境下,人们期盼领导人能及时作出应对危机的有效决策,以减少员工的焦虑和不安。领导人对危机的反应——他们说什么、如何说——常常直接影响员工对领导者领导水平和能力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易冬雪 《中国保安》2013,(24):46-48
离职即员工离开所在单位的现有职位?广义的离职,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因退休、辞职、停职、免职、死亡等原因脱离所担任的职位的情形。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离职管理的主要价值与作用体现在员工与企业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方面。因此。本文所探讨的员工离职劳动争议主要指员工与企业因各种原因导致双方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所产生的争议。  相似文献   

18.
谭家德 《前沿》2013,(9):134-135
本文对当前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作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分析,提出为进一步做好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整合各种资源,重点构建结构完善、功能齐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进而形成适合本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9.
《传承》2016,(9)
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建设和谐大学校园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认识误区、实施系统心理健康教育的条件不够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是造成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高校应采取正确的对策措施化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20.
《干部人事月报》2014,(8):64-67
《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如何处理"不胜任"员工的问题摆在了广大用人单位面前。但由于现有法律对于解除不胜任员工的规定并不具体,加之很多企业的理解偏差,给企业的单方解除操作带来了诸多隐患。那么,对于"不胜任"员工,企业在管理及处理上需注意把握哪些具体问题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