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犯罪社会学是研究犯罪形成的社会原因和条件,犯罪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以及社会对犯罪的制约,预防犯罪和消灭犯罪的社会途径的科学。犯罪社会学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犯罪社会学介于社会学和犯罪学之间,是一门边缘性学科。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由各方面的因素综合形成的。因此,犯罪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的正确确定,就成为完成这一学科研究任务的前提。犯罪社会学研究社会存在的犯罪现象,必然要接触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要研究宏观社会环境与犯罪的关系,又要  相似文献   

2.
一、相关因素释义 西方犯罪原因研究中,因素及相关因素是应用最广的概念。在我国,犯罪相关因素的层次与作用已被普遍认可,但至今尚无一个完整、科学的定义。一般认为犯罪的相关因素是指对罪的产生有一定作用和影响的因素,属罪团体系的第四个层次。只有在犯罪根源、犯罪原因和犯罪条件相结合时,才能同犯罪行为和犯罪现象联系起来。我们认为犯罪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同多种自然、社会、经济现象相联系,这符合辨证唯物主义的原理。问题是犯罪与若干事物都有联系,在若干事物中究竟与何者关系最密  相似文献   

3.
郑海  师索 《甘肃理论学刊》2012,(3):135-140,1
风险社会中,犯罪不应再被认为是社会病态现象,而应被视为日常风险产物。为了更全面的研究犯罪现象,而不仅仅将犯罪研究拘于原因论当中,应在犯罪规律、犯罪演进、犯罪趋势等已有犯罪现象研究基础之上通过对犯罪运行的研究再次解读犯罪现象。犯罪运行机制是犯罪如何存在于社会、作用于社会并与社会进行互动的规律性与非规律性同在的运作形态,在犯罪生成状态与最终状态之中承载着过渡功能。风险视野下的犯罪运行具有其特殊的主体构造,来自内部与外部的运行动力,运行动力系统具有风险变量、表层与深层的运行模式,以及犯罪延续、犯罪异化、犯罪循环、犯罪消灭等四种最终状态。犯罪运行机制的研究转换了犯罪学研究的原因论思维,扩宽了犯罪学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4.
林少菊 《求索》2005,(3):127-129
女性违法犯罪,是当前世界上十分关注的一个严重问题。在分析研究女性违法犯罪现象时,我们发现,女性违法犯罪与家庭有密切的关系,在犯罪动机、犯罪原因、犯罪侵害对象、犯罪方法手段、犯罪的时空等表现出种种与家庭伦理相关的特点。女性的违法犯罪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社会女性的整体形象,而且影响到社会的道德风尚,尤其影响到家庭的方方面面,影响到家庭的伦理道德规范,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关于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在学说史上大体上有四类不同的观点,唯有最狭义说符合犯罪学研究的现实并有利于犯罪学研究的深化.从横向看,犯罪现象具有法定犯罪、违法行为和不良行为等三种不同的形式.从纵向看,犯罪现象由个体犯罪与群体犯罪等两个不同的层次所构成.对个体犯罪的原因分析采用心理学和行为学的方法,对群体犯罪的原因分析采用社会学的方法.个体犯罪的预防对策应当以干预缺陷人格的形成和减少犯罪机会为目标,群体犯罪的预防对策以促进公平、正义和缓和社会矛盾为目标.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犯罪原因的研究中,系统论的观念和方法逐步改变了以往那种只注意罗列致罪因素、不分主次、不分析各因素之间关系的粗浅的研究方法,开始把职务犯罪原因看成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故此,笔者借鉴犯罪动因的系统观,把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划分为以下四个层次,以便对职务犯罪所产生的政治、社会、以及传统文化心理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一、深层原因:人性的局限性与权力的二重性职务犯罪并非今日中国特有的现象。纵观古今中外,任何国家都不能根除这一顽疾,只不过表现形式、严重程度有所不同而已。即便是号称“民主法治典范”的某些西  相似文献   

7.
从1994年到2007年出版的著作、发表的论文以及召开的学术会议看,我国学者既重视对国内有组织犯罪现象的研究,也重视全球化与有组织犯罪的发展,并展开了对我国是否会出现典型黑社会问题的探讨;有组织犯罪的原因研究则有多维度分析和单一维度分析的多种观点;惩治有组织犯罪策略研究主要集中于立法、司法和社会对策三个方面,各有不同的观点和见解.  相似文献   

8.
交通肇事犯罪一直是社会的热点。近年来,随着数起引起社会广泛影响的交通肇事大案以及《刑法修正案(八)》将危险驾驶行为纳入犯罪,新闻媒体与法律实务更加关注对交通肇事犯罪的评价。然而,目前学界研究此类犯罪多从刑法规制的角度探讨,而隐藏在犯罪背后的深层原因却鲜有研究。任何犯罪现象总有一定的犯罪原因的外在展现和结果状态,从交通的组成因素探讨其对交通肇事的联系和影响,有助于发现交通肇事的本质,为交通事故的预防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社会整合是社会学的理论之一。运用这一理论研究犯罪现象,探索控制犯罪的有效社会途径,可以为治理犯罪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和思考角度。本文对此试作些粗浅探讨。社会整合与自由化社会整合属于社会自我调控系统,指社会调整、协调其不同因素的矛盾、冲突和纠葛,使之成为和谐的统一体系的过程和结果。这一概念包含文化整合、规范整合、意见整合和功能整合。所谓文化整合,就是规范模式的脉络相关状态。所谓规范整合,就是规范模式与动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以来,随着犯罪的逐年增多,越来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对此有关部门和专家从政治、政济、文化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并力图对未来犯罪做出描述。笔者认为,犯罪成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从社会大系统出发,通过社会现象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去研究犯罪,从而揭示未来犯罪的发展趋势和数量变动,也不失为分析方法的一种尝试。一、影响犯罪数量变动的相关因素大量的分析研究表明,除了阶级的、历史的根源之外,在社会大环境中,直接影响刑事犯罪数量变动的相关因素,主要体现在社会成员年龄结构的变动、生产关系及其劳动组合方式、国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是在"新生代农民工"队伍不断壮大、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尚存、就业日益严峻等社会背景下发生的社会问题.课题组通过对上海市市属各监狱在押的"新生代农民工"罪犯的抽样调查,分析了这个特殊群体在性别与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社会经历、外出动因、就业、认同与归属等方面的社会特征,归纳出他们具有"团伙犯罪明显"、"犯罪动机简单"、"犯罪年龄低龄化"等8个犯罪特征,并就他们犯罪的原因及如何防止"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流动人口犯罪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珺 《理论月刊》2007,(9):127-131
对犯罪原因的探讨一直是犯罪学研究的难点之一。流动人口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影响犯罪的因素是极其广泛的,本文拟从经济原因、社会原因、文化原因、政策原因、心里原因多方面对之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3.
康均心  刘莉 《理论月刊》2015,(3):107-113
足球贿赂犯罪被害人主要是法人和国家,具有团体性、主动性和被动性特征.被害性也是该类犯罪被害人本身的一种特性,包括易感性、诱惑性和受容性.此外还有犯罪人与被害人的互动性和被害人自身的可责性特征.研究足球贿赂犯罪被害人特征,可以帮助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这类犯罪,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刻理解足球贿赂犯罪这一社会现象,从被害人角度寻找到能够有效预防足球贿赂犯罪被害的方法以至于最终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犯罪学的生态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生态学理论和实践在犯罪学领域的运用。18世纪后期以来,犯罪学理论研究、实证方法的发展和完善为犯罪生态学的产生奠定了基本理论和方法体系基础。社会犯罪现象的共同性和全球危害性,以及人类对社会安宁和持续发展的渴望为犯罪生态学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契机。因而,犯罪生态学应从犯罪生态圈和犯罪形态的新视角出发,着眼于构建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的社会生态运行机制,提高社会生态系统的犯罪免疫力,以抑制和消除犯罪现象。  相似文献   

15.
制度犯罪学初论——科学与公共政策相结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力图开辟一个新的犯罪学研究领域——制度犯罪学(institutional criminology)。传统犯罪学理论以纯实证的态度和方法对个体因素或社会结构因素与犯罪现象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制度犯罪学则是科学与权力或科学知识与权力知识之间的结盟,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再加上政策学、政治学的眼光,研究在既定社会条件下公共政策与犯罪问题之间的相关性。制度犯罪学坚持认为,犯罪问题是一个公共政策问题。基于这一认识,制度犯罪学关注以下具体问题:政府在解决犯罪问题中的作为如何?在解决犯罪问题过程中政府应当做什么(should to do)、能够做什么(can do)、打算或不打算做什么(choose to do or choose not to do)、已经做什么(have done)。制度犯罪学研究使犯罪学由一门纯粹的实证科学走向一门具有政治献策功能的决策科学。  相似文献   

16.
论侦查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侦查的特点1.侦查本质的社会性。侦查因犯罪而存在,犯罪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这就决定了侦查本质的社会属性。现代犯罪学研究认为:犯罪以人的社会活动为基础,是侵犯他人利益的一种社会行为,人的自然活动(孤立的个人活动)不涉及犯罪。侦查是与犯罪尖锐对立的一项活动。从哲学的角度讲,他们共同构成矛盾的统一体,其同一性就在于他们共同存在于社会活动中,同属于社会现象。从侦查本身来看,侦查是对犯罪人及其反社会的行为进行侦查,离开了社会环境或社会条件,侦查本身无从谈起,更无从开展。侦查本质的社会性要求侦查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各历史时期,在消除一些旧的犯罪诱因的过程中,不仅有诱发犯罪的新的消极因素产生,一度消失了的旧的诱发因素也有不同程度的复萌。这不仅使特定时期的犯罪具有特定的质和量,而且因各种因素变化的缓慢性和顽固性,使得前一阶段的犯罪现象与后一阶段的犯罪现象交织起来,出现特定的复杂性。犯罪问题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不是孤立的,而是随着政治、经济的变革而变化的。  相似文献   

18.
西部民族地区毒品问题的地缘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民族地区严重的毒品犯罪态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所处的地缘环境造成的,这无疑对西部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研究这一现象背后所隐藏的地缘性因素,是非常有意义的。文章主要从境外与境内两个角度探讨了影响西部民族地区毒品犯罪的地缘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犯罪现象是犯罪学的三大研究对象之一。研究犯罪现象,是为了正确科学地认识、准确迅速地描述犯罪现象的表现形态和特点,评估犯罪对社会的危害,揭示犯罪的原因和制定有效的预防治理对策。正确认识犯罪现象是揭示犯罪原因的前提和起点,是制定犯罪对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研究犯罪现象要参照医治疾病的方法,因为犯罪是道德和社会疾病。社会的巨大进步也为消灭犯罪制定有效的方法提供了可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就是最好的预防和治理犯罪的方法,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之一,但需要细化和具体化。应借鉴历史经验,从伦理道德、经济、文化、社会政策和组建严密的社会组织、增强社会控制能力与威慑作用入手,探索治理犯罪的具体方法,逐步地解决犯罪问题,直至将其全部消灭。  相似文献   

20.
"弃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高考相伴而生,并且不可消除.高考临近,弃考人数却在逐渐上升,这不能不引起社会对教育的反思.通过"弃考"这一现象,对就业难、费用高、差距大及升学率等问题进行深刻分析,折射出"弃考"背后的教育之痛,剖析了"弃考"背后的原委,提出高考存在的价值及应对"弃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