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当下中国政治发展的视野来看,包容性增长的提出为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与权力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同时,其也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提升政府公信力,维护社会稳定。目前,实现包容性增长面临着观念束缚、能力不足、制度缺位和职能滞后的政治障碍,当前要强化科学发展理念,完善相关体制,培育社会组织,促进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2.
张忠良 《学习导报》2011,(24):20-22
近年来,胡锦涛主席在重大国际会议上多次倡导“实现包容性增长,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中国强调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本身就具有包容性增长的涵义”。包容性发展成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新视域,  相似文献   

3.
“包容性增长”与“科学发展”理念一脉相通、相互契合,“包容性增长”是科学发展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当前,伴随深入改革而出现的经济结构失衡、分配制度、社保制度、税收制度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导致贫富差距悬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以“包容性增长”理念为指导,寻求解决贫富差距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东流 《奋斗》2011,(1):49-50
一个时期以来.包容性增长成为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包容性增长涉及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经济社会增长方式和增长质量、保增长与调结构,涉及经济社会的平衡发展、公平发展、全面发展,从世界观和方法论出发。主要是解决思维的方式和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娟  李哲 《世纪桥》2008,(4):28-28,33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君主民本”、“三纲五常”、“内圣外王”的政治思想和社会一体化的政治价值以及泛政治化的思维方式,都与民主的基本精神背道而驰。厘清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民主异质性因素,对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民主政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不断增长的政治实力是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政治民主化已成为历史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重要标志的当代,是否具备相应的民主治理能力是衡量一个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指标。随着互联网日益走进千家万户,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网络公共领域,而且,这一新兴的公共领域对当下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入推进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正确对待、积极促进网络公共领域的健康发展是提高政治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最近一些媒体和学者在热炒一个词“包容性增长”,对这一词语给予了毫不吝啬的溢美与久旱盼甘霖般的期待。“包容性增长”这个概念,是由亚洲开发银行近年提出来的,其全部内涵并没有超出”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党的第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并特别强调“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以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医院作为社会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医院的党建工作,对于进一步推进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保障健康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在进行现代化的国家中,农村的稳定是整个社会政治稳定的基础。“政治现代化的源泉在城市,而政治稳定的源泉却在农村。”①在中国这样一个超大社会,农村的稳定就更是整个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首先解决农村问题。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农村的基层政权和民主政治建设是农村社会稳定和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郑琛  李颖  邱锐  唐玮 《前线》2023,(10):44-46
北京市在实施智慧应急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过程中,始终坚持“全灾种、大应急”理念,以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为目标,以智慧应急建设为抓手,减少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努力提升城市自适应能力。“十四五”期间,需要在不断适应新形势新挑战的过程中,将韧性理念融入城市发展,在监测预警感知、应急指挥调度、社会有序动员等方面持续发力,助力建设宜居、韧性城市,推动首都包容性增长和高质量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经验,展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未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主办了“中国风——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以“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为主题,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进展回顾”、“中国的民主观念和路径”、“域外政治发展经验”、“中国政治发展的前景”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当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候,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一科学命题。它既昭示着中国社会走向高度文明的阶段,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时代发展的必然,充分体现了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  相似文献   

13.
环保这一绿色风景在中国的政治文化中从无到有,从淡抹到浓妆,从边缘到主流的提升,说明绿色环境有了红色的政治色彩,红色政治有了“绿色”环保内容。这是建设生态文明所做出的适应性选择,也是人类进步的标志。本文探索远古的绿色政治启蒙思想,挖堀现代政治中的绿色,阐明要高度重视“环保政治”,并未雨绸缪采取措施争取主动,实现中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月媚 《新长征》2007,(6):54-55
构建和谐社会己成为中国政府社会建设的新理念。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提出,充满了现代社会的政治智慧,既是开阔政治视野下的理性选择,更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民权、民生,也是“两会”中最强的声音。然而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方方面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贾清 《理论研究》2012,(6):6-7,50
“八二宪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完善的一部宪法,通过规定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奠定了依法治国的基础。这部宪法始终坚持与时俱进,通过四次修正案,全面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为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宪法至上”的政治认同和“依宪执政”的政治选择将成为宪法政治建设和发展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6.
《天津支部生活》2012,(12):53-54
党的十八大把建设生态文明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高度,从而使我们党原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发展成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17.
朱锦秀 《探索》2011,(5):132-13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都是有思想、有主见、有实践能力的社会的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促进和谐社会主体之生成。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从唯物史观出发,批判地继承了以往人权理论中的合理性因素,科学地考察了人权的现象,揭示了人权的本质。“以人为本”的当代中国人权观要求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体现对人的尊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为高校科学地认识人、教育人、发展人提供了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管新华  陶林 《探索》2003,3(1):23-2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成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必须高举的新旗帜 ,它也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新指针。溯源于政治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创新话语必将以巨大的原创支力开启政治体制改革的新篇章 ;以“先进文化”为核心的政治文明必将对中国政治文化 ,特别是对中国共产党的行政伦理建设起到重要的规范和指引作用 ,从而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精神支持和组织保证 ;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阐释则从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合法性层面为改革的成效提供了科学的检验标准和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9.
马毓新 《世纪桥》2011,(19):71-73
"包容性增长"本质是倡导一种机会平等的增长,核心是要求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重点是倡导公平合理的分享经济增长;实现"包容性增长"是现阶段我国国情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践行"包容性增长"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增长的同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更加关注公平问题,要积极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06,(11):43-43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单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也是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物质基础。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加快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是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关键。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企业领导人员的头脑,着力提高他们坚持科学发展的能力、战略决策和经营管理的能力、带领企业自主创新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和处理各种矛盾的能力,努力把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成“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坚强领导集体。要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