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领导干部新兴媒体运用能力对于维护国家话语权,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要提高运用能力,领导干部必须对新兴媒体有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并且掌握媒体传播规律,与此同时,政府则要打造平台,为领导干部提高新兴媒体运用能力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万军 《当代党员》2013,(1):48-49
随着现代传播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公众参与意识的不断提高,新兴媒体时代的舆论更趋复杂化、多元化。十八大强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为新兴媒体的运用与管理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领导干部应努力提高运用和管理新兴媒体的能力,为切实增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驾驭全局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当前,广大群众民主意识不断增强,要求落实知情权、话语权、监督权的热情高涨,新闻舆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与此同时,部分干部受固有思维、传统经验、知识素养等方面的限制,与各类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还不够强,因对媒体“说错话”而使工作陷入被动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对此,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决定,要求领导干部增强新形势下“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等方面的能力。笔者认为,领导干部要提升舆论引导力,必须解放思想,更新思维,把握舆论规律,提高应对媒体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媒体素养是新时期领导干部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加强领导干部的媒体素养和新闻意识是应对社会转型期社会舆论多层次状态、新兴媒体兴起和媒体格局的变革、西方发达国家新闻渗透战略、公共突发性事件频发、领导干部媒体意识缺失等严重挑战的积极反应;领导干部的媒体素养主要包括媒体知识、媒体态度、媒体形象、媒体实践四个方面;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媒体意识,加大培训力度,主动实践锻炼、科学借鉴经验,创新机制,加强自身媒体素养,切实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媒体是信息传播的主导,是政府和民众之间最有效的沟通媒介。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是领导干部要提高的六个方面能力之一。本文阐述了新形势下媒体的特点、作用及要求,分析当前领导干部媒介素养不足、缺乏应对媒体能力的表现和原因,提出领导干部要正确面对媒体、有效引导舆论:要与媒体建立良好合作关系、要努力塑造领导干部媒体形象、要从五个方面入手提高领导干部在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善于同媒体打交道,能够有效运用媒体、积极引导社会舆论,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这是信息社会领导干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当今社会,媒介资源已成为执政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媒介资源使用得当,推动工作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同媒介打交道的能力,借用和运用媒介,提高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前,新兴媒体的作用越来越强大,已成为影响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重视新兴媒体的作用,运用好新兴媒体的力量做好各项工作,是现代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素质和本领。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广大群众民主意识不断增强,要求落实知情权、话语权、监督权的热情高涨,新闻舆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与此同时,部分干部受固有思维、传统经验、知识素养等方面的限制,与各类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还不够强,因对媒体"说错话"而使工作陷入被动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对此,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决定,要求领导干部增强新形势下"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等方面的能力。笔者认为,领导干部要提升舆论引导力,必须解放思想,更新思维,把握舆论规律,提高应对媒体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央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把增强新兴媒体运用能力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培养的重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新兴媒体异军突起,新闻传播进入"自媒体"时代。"自媒体"爆炸式膨胀,分散了传统媒体的受众,挤压了传统媒体的空间,稀释了传统媒体的话语浓度,钳制了传统媒体的作用,并与深刻变革的现实社会相互激荡,与活跃的社会情绪相互作用,使我们当前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挑战更为严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任贤良在《领导干部如何面对新兴媒体》一文中对此作了分析,认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要深刻了解新兴媒体的特点和差异,对症下药,积极运用新兴媒体,科学引导社会舆论。  相似文献   

11.
提高领导干部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政治民主化、在国际舆论中掌握主动权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提高领导干部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但目前仍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领导干部缺乏同媒体打交道的意识、干涉媒体的正常工作、欠缺同媒体打交道的素养等方面。要提高领导干部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既要发挥领导干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建立与媒体相关的法律规范与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注重增强领导干部在新形势下依法办事的能力和危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的能力。近年来,由于领导干部缺乏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以致在处置突发事件时,使事件性质恶化,有的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重大损害,有的导致了自己政治生命的终结,留下了非常沉痛的教训。因此,本期特别推出"领导干部如何应对媒体"的专题,以期通过对问题的探讨,更好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认识,促进党政干部增强应对各种媒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注重增强领导干部在新形势下依法办事的能力和危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的能力。近年来,由于领导干部缺乏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以致在处置突发事件时,使事件性质恶化,有的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重大损害,有的导致了自己政治生命的终结,留下了非常沉痛的教训。因此,本期特别推出"领导干部如何应对媒体"的专题,以期通过对问题的探讨,更好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认识,促进党政干部增强应对各种媒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提高领导干部与媒体沟通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是否具备与媒体沟通的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阐述了强化公关意识,提高领导干部与媒体沟通能力的现实意义,并针对目前领导干部与媒体沟通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领导干部要学会与媒体合作,学会应对媒体。  相似文献   

15.
提高领导干部的媒体素养,是新形势下出现的新课题,也是一个有很强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认识媒体、用好媒体、面对媒体,在认识层面上破除认识误区、在操作层面上掌握工作技巧,正确面对媒体、有效引导舆论,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领导干部执政能力、领导水平、工作能力的具体体现。各级领导干部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切实做到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努力提高媒体素养,做一名适应时代需要的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6.
许敏 《党课》2011,(10):62-63
媒体素养,就是一个人认识、评判、运用传媒的态度与能力,是指人们面对传媒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能力、制造能力、思辨性反应能力等。现代社会每一个人都可能随时随地要面对媒体,接受来自媒体的大量信息,这些信息对人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如何正确认识媒体的功能和作用,了解和用好媒体资源,如何自觉地参与媒体活动、促进社会发展,是值得领导干部重视的—个重要问题。对于多数领导干部而言,媒体素养是一门需要补课的新学问,因为较之于普通民众,他们与媒体有更多的接触,更需要提高面对媒体、利用媒体和引导媒体的素质与修养。加强媒体素养,各级领导干部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新兴媒体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社会思想舆论的形成和传播机制,也为新形势下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运用新兴媒体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提高驾驭新兴媒体的能力,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唱响主旋律,用正能量占领新阵地。针对新兴媒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突发事件频发,如何有效地运用媒体使事件的影响降到最低,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必修课程。目前,一些领导干部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运用媒体能力方面还存在着不少欠缺,如应对媒体的能力参差不齐,常态下与事件发生后应对媒体的状态不一致等。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通过加强学习和培训,在媒体的常态采访中积累经验,明确政府和媒体的角色定位,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等途径,不断提高自身运用媒体的能力,使突发事件得到良好的处置。  相似文献   

19.
丁煌 《先锋队》2010,(2):32-39
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都要“注重增强新形势下依法办事能力和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等方面的能力。”和谐社会的建设不仅需要基层社会的长治久安,而且更需要广大民众的同心同德。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群体性事件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已成为新时期各级领导干部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时刻考验各级政府的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高度信息化社会,媒介素养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领导干部提高媒介素养是加强执政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实施领导行为的关键因素,是正确有效引导舆论、打造阳光政府需要,也是从容应对媒体的迫切要求。为此,领导干部要转变执政理念、提高媒体公共关系的能力,提高策划制作新闻的能力、塑造良好媒体形象,学会直面网上舆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