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在浙江省C市的多元派系村庄中,在派系间的相互竞争中孕育了民主协商的机制。派系间的博弈过程有助于协商理念的确立;派系博弈引发村级治理协商制度的创新;多元派系间的博弈和协商,有利于利益的均衡分配。但就现实存在的派系协商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协商民主的理想类型。村庄派系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协商民主的平等主体;派系主体的理性、宽容的精神有待于进一步形成。村庄公共利益的产生和认同将是一个艰难的进程。派系的目标并不在于实现理性驱动的共识。  相似文献   

2.
精英俘获与基层治理:基于我国中部某村的实证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祖佩  曹晋 《探索》2012,(5):187-192
后税费时期,以村干部为代表的体制性精英、以乡村混混为代表的社会精英以及以私营业主为代表的经济精英形成利益联盟,共同垄断资源下乡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村庄公共利益空间,形成固化的村庄权力结构。利益分配结构以及合法性排斥结构。文章借用发展社会学中的概念,将这种后税费时期基层治理生态称为"精英俘获",并试图放在后税费时期的基层治理机制中理解精英俘获得以出现的内在逻辑。精英俘获极大削弱了后税费时期资源下乡的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经济发达地区的富村表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正在推动以文化为基础的传统理性向以利益为基础的现代理性转变,并出现理性与非理性、个人理性和公共理性的二元悖论。个人理性主要表现为“自我”的利益行为选择;公共理性主要表现为“集体”的公共利益行为选择。在这样的选择中村庄人际关系理性化和利益计算构成了农村社会关系的基础,由此使得个人理性不断强化和公共理性不断衰弱的态势日益突出,并伴随着非理性冲动的行为方式,从而影响村庄合作精神的提升和村庄平稳发展。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需加强制度和道德规范建设,促进公共理性的成长,全面提升村庄的合作能力,以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治理理念转型及治理现代化目标的推进,基层治理行政化逐渐强化。在村级治理中,伴随正式规则及制度输入、政绩性严格考核及行政化治理事务冗杂,村级组织尤其是村干部在村级治理实践中逐渐与农村发展要求、村民实际需求脱节,其治理无法有效对接乡村社会,在乡村社会内部留下了大量的治理缝隙。基于对鄂西A村民间组织的经验调查,分析其参与农村治理的实践机制,发现民间组织以事务治理为重点,以部分利益主体参与为起点,通过吸引社会精英获得资源的增持,并借由村庄的共同体价值取向动员一般群众,形成了社会治理的互动网,为村庄治理展开创造了良好的资源条件及群众基础。民间组织作为村庄治理有效中介,在具体事务治理中有效对接村庄社会,提供契合村民及村庄社会发展的有效服务,成为基层治理的有效补充,使村庄治理摆脱技术化、行政化窠臼,为村民自治提供发展空间,保证基层治理有序展开。  相似文献   

5.
中国村级治理的现状、问题和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村民自治,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化村级治理模式,是农民的首创,也是历史的选择,并最终以正式法的形式确立下来了。民主化的村级治理为农村未来30年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出路:即村庄公共权力机构以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依据大多数村民的利益和要求做出公共决策,对村庄公共事务进行协  相似文献   

6.
自村民自治实施以来,学界对村民自治制度运转的社会基础的讨论就一直持续。家族作为传统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几经沉浮,在现代民主政治下被赋予了现代性意义。文章通过对个案村庄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在现代村庄治理过程中家族的影响力以及家族与村民自治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下的当代农村治理的社会基础是家族。家族政治或家族影响力为何能够一直延续,并在当前村庄政治与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以及随着代际的更替,村庄家族政治向精英政治的转型,这些都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7.
试论社会转型时期中国传统宗族文化与农村社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转型的历史条件下,沉寂多年的中国农村宗族势力逐渐复苏并迅速蔓延,并对农村社会生活产生了诸多深刻的影响。本文就中国传统宗族文化对农村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并对如何引导农村宗族文化,促进农村形势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加快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进行创造性探索。  相似文献   

8.
在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经济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和成就的背景下,在我国农村,出现了当代中国农村的村民自治.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科学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是新世纪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以成本收益为分析工具和理论视角,立足现代中国农村尚有较多传统农业社会遗迹的现实,综合其它有代表性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及其结论,吸取中国传统的乡村双轨治理模式的经验,并结合国家推行村民自治的根本考虑和主要动机,可以看出,以普选和民主监督为基本内容的当代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其巨大的成本而较少的可得利益,是其暂时面临困难的根本原因.而问题的出路,在于发展农业产业化并立足国情改造现代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制度安排,富村体制内精英与体制外精英、村委会主任与村支部书记往往在不同的场域中进行利益博弈。由于精英占有的资源不同,所形成的博弈力量有别,由此产生了四种博弈模式并出现了村庄权力结构稳定与不稳定的二类村庄。从一定层面上看,村庄权力结构是否稳定不仅直接与村庄精英所拥有的资源量和博弈力量相关,而且与村庄公共理性和合作精神相关联,因此,只有加强农村制度规范建设,强化对农村精英能人的培训教育,提高他们的宽容精神和讨价还价的能力,才能促进村庄治理的有序性。  相似文献   

10.
在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经济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和成就的背景下,在我国农村,出现了当代中国农村的村民自治,其实行已有若干年头.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科学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是新世纪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以成本收益论为分析工具和理论视角,立足现代中国农村尚有较多传统农业社会遗迹的现实,综合其他有代表性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及其结论,吸取中国传统的乡村双轨治理模式的经验,并结合国家推行农村村民自治的根本考虑和主要动机,可以看出,以普选和民主监督为基本内容的当代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其巨大的成本而较少的可得利益,是其暂时面临困难的根本原因.而问题的出路,在于发展农业产业化并立足国情改造现代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