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提出的“执行难”问题,是指人民法院审结的已经生效的民事案件,经济案件的判决、裁定、调解和其他有关行政机关委托执行的案件的“执行难”。它已经困扰着各级人民法院,成为引起执法领域和全社会关心的“热点”。据截至1990年底止统计,全国经济案件(除海南省、云南省外)经审结而未执行的积案达713015件,标的金额达16815万元。仅1990年,广东省各级人民法院新收经济执行案件达10404宗,比1984年收案增加了7.2倍,而年终存案数则增加2倍。同年新收民事执行案件10511宗。比1984年  相似文献   

2.
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有关当事人以及负有执行责任的机关、单位都必须坚决执行。维护这种生效判决、裁定的权威,也就是维护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就是维护法制的权威。但是,有关资料表明:近年来,拒不执行人民法院民事、经济案件的判决、裁定的违法犯罪现象比较严重,“审判难,执行更难”。人民法院判决、裁定执行难,既损害了判决、裁定的严肃性,也破坏了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形象。判决、裁定所以执行难,有着诸如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法律等方面的原因。而就法律原因而论,我国法律对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罪的规定在实体认定和程序应用上均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以致影响同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犯罪行为作有效的斗争,这不能不被认为是法律原因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因此,加强对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罪  相似文献   

3.
人民法院办理非诉行政案件存在着审查不统一和执行不力两个突出问题。完善非诉行政执行案件的程序和体系 ,应该 :一、赋予被申请人有请求人民法院举行听证的权利 ,以充分体现司法权优先保护行政相对人权利的价值取向。二、建立无效不予执行的审查标准 ,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行政权力的公信力。三、授权人民法院对滥用自由裁量权行政行为进行变更 ,以整合私权利与公共秩序。四、明确法院准予强制执行裁定的拒执罪对象地位 ,以最严厉法律后果震摄违法相对人 ,以保证合法行政行为内容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我国还是国外的破产法律中均难以查找到有关破产案件审判监督的法律规定。但是,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开始对破产案件中的审判监督问题进行了尝试。现实中虽然还存在着该不该对破产案件进行再审的疑问,但毕竟破产案件审判监督问题已在司法实践中悄悄进行,因此非常有必要对破产案件中的审判监督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破产案件审判监督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日常所说的案件的审判监督,是指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在出现法定事由时,由人民法院依照特殊程序再行进行审理。案件审判监督过程中所适用的程序,称作审判监督程…  相似文献   

5.
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是申请人启动实现担保物权非讼程序的目的所在。实现担保物权案件裁定执行中的特殊性,要求设计科学合理的执行规则。裁定的执行程序应由申请人在法定期间申请启动,执行管辖的确定应以被执行财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为中心。执行中,针对不动产、动产的不同应采取相应的规范性措施,以达到实现担保物权案件执行工作的规范化;应为案外人、被执行人提供相应的权利救济方法与程序,以使权利受到侵害的关系人能够及时得到救济。  相似文献   

6.
减刑、假释制度是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依照我国法律规定,减刑、假释案件由刑罚执行机关提出建议书,报请人民法院审理裁定,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监督。为严格规范减刑、假释工作,确保案件审理公平、公正,现就加强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审理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7.
我国宪法第129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法)第14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民诉法第185条还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确有错误;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对民诉法的这两条规定的理解,从检察系统内部来说,有…  相似文献   

8.
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审级问题探讨王祺国民事、行政抗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向何级人民法院提出,应由何级人民法院再审,应适用何种审级程序,这在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中没有直接明确的规定。司法实践中,在全国范围内,检法两机关就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审级的理解和执行上...  相似文献   

9.
《民事诉讼法》第185条第1款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定事实主要证据不足的,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而当前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民事抗诉案件时对抗诉证据的审查认定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已影响了抗诉案件质量和改判成功率。针对此种情况,文章明确提出了审查认定抗诉案件证据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以及完善抗诉案件证据审查制度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增强检察监督力度,全国各地检察机关都对重大监督事项案件办理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目前运行情况来看,重大监督事项案件化办理模式在监督程序、配套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缺陷,需要在实践中对相应模块进行优化完善,推动重大监督事项案件化办理机制不断成熟稳固,为新时期检察职能的充分发挥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逐步健全,人民法院审理各类经济、民事、行政案件逐年增加,而法院判决、裁定生效后“执行难”的问题亦日益突出。有的当事人在法院执行中采取“拖、躲、磨”方式拒不履行法律义务,有的无理取闹,甚至谩骂、围攻、殴打法院执行人员,加上地方保护主义不同度的干扰,使不少已生效的判决、裁定形成实质上的“空判”、“空调”,客观上等于给胜诉二方当事人打了个“法律白条”。这不仅使抗拒执行者形成了对人民法院的藐视,同时也导致了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的不信任,更重要的是它严重损害了法律的尊严,扰乱了正常的经…  相似文献   

12.
1997年刑法第313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将该条罪名确定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相对于旧刑法而言,第313条罪状客观方面增加了“有能力执行”。此修改势必影响该罪主体的理解,本文对此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办理经济犯罪案件中,常出现“刑民交叉”问题。对于“刑民交叉”案件,应有限适用“刑事优先”原则。当前,处理“刑民交叉”问题主要的法律依据为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司法解释和公安部的规章。“刑民交叉”案件为同一法律事实的,应区别不同情况作出处理。对手“刑民交叉”案件,在法院已经受理或作出生效判决、裁定的情况下,公安机关决定立案侦查的,应履行必要的程序。  相似文献   

14.
《海南人大》2006,(7):53-55
这是一起普通的民事纠纷案件,而对王春英夫妇来说,却经历了十二年诉讼和数十次裁判,最终还是回到1994年初审判决的结果。此案在省人大常委会内司工委《内务司法工作反映》上刊登后,引起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钟文的高度重视,他于6月27日作出批示:“这确是令人深省的司法问题,一定要牢记司法为民的思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求。”是啊,此案反映出的情况是立法上的原因,还是执法上的问题,值得深思!在当前各级人民法院攻克“执行难”这一顽疾过程中,这起案件的经验、教训有认真总结之必要。一起经人民法院判决的案件,有执行条件而长期未能执行,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如何彰显?本案的最终执行也说明,执行难,执行难,有条件执行的案件,只要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就不难。  相似文献   

15.
再审申请状,是民事案件韵当事人,认为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协议有错误,依法向原审人民法院或上一级人民法院请求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进行再审时所制作,使用的一种诉讼文书。 申请再审,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申诉权利,它有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地适用法律。它是社会主义的法制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的一种具体表现。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的规定,在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的二年内,当事人可以依法行使申请再审的权利。不过,当事人在行使此项权利时,一般应借助“再审申请状”这种诉讼文书的形式向人民法院提出请求。“再审申请状”不仅是当事人申请再审意思表示的确定性记载,它还是人民法院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的不可缺少的依  相似文献   

16.
〕民商案件执行难的问题围绕着全国的人民法院。作者从执行方式考察,认为正确认识被执行案件的性质和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是提高执行效率的基础;对连带之债的执行,强制以物抵债、仲裁决议的执行而引起的法律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20 0 1年 9月 3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通过了《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办案规则》 ,从理论法理的角度 ,对检察机关开展民事抗诉提出了明确的办案原则和执法理念。但是对民事抗诉中的案源、抗诉范围以及抗诉的审级问题的规定却还有需改进的地方。文章从民事诉讼的目的的理论分析 ,认为民事抗诉案源应主要来自当事人申诉 ,对调解应可抗诉 ,对执行中的裁定不能抗诉 ,民事抗诉应一律由上级人民法院进行审理。  相似文献   

18.
委托执行是指受理案件的执行法院对于被执行人或被执行的财产在外地的案件,委托当地人民法院代为执行。这是人民法院之间的一种重要的司法协助制度。委托执行是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减轻当事人诉累和法院执行压力的好方法。当前委托执行制度和委托执行工作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委托执行的立法规定太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委托执行具有一定优势,实践因素决定了委托执行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因此应建立全国法院一盘棋的大格局,使委托执行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相似文献   

19.
一、应正确理解和掌握破产的实质 我国破产法规定企业破产的实质要件是“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怎样理解和运用这一规定,是人民法院办理破产案件首先遇到和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是否属于“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是确定破产案件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但对“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这一概念的理解和实际运用中把握的难  相似文献   

20.
对减刑假释案件开庭审理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减刑假释案件传统审理方式的弊端及改革的必要性减刑假释案件传统审理方式是执行机关向法院呈报对罪犯减刑假释意见及罪犯确有悔改立功表现的材料 ,先由承办法官审阅材料 ,再到监所找罪犯及同监犯人调查核实 ,最后由合议庭合议后予以裁定。也就是书面审核方式。这种审理方式由于缺乏监督 ,透明度不高 ,极易带来暗箱操作 ,导致“三案”(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的发生。减刑假释案件传统审理方式的主要弊端是 :1.审判人员包揽一切 ,不能充分发挥执行机关举证的积极性 ,没有充分发挥执行监督机关的监督作用 ,形成了“执行机关一纸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