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4 毫秒
1.
我国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法院设执行员,办理民事判决和裁定的执行事项,办理刑事案件判决和裁定中财产部分的执行事项。”而在实践中,相当多的人民法院没有设执行员,还是审执合一。据统计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三千三百多个,到一九八五年底设专职执行员仅有九百六十七人。这说明,全国还有相当多的地方人民法院连执行员也没有设,仍然沿用承办案件的审判员和书记员“一包到底”的执行办法,致使近几年来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受理的经济纠纷案件,审结后完全不能执行的占百分  相似文献   

2.
亮点一:突出审判重点在解决“申诉难”和“执行难”上下功夫2005年,全省共受理各类案件35,378件,诉讼案件结案率94.81%,其中,受理刑事诉讼案件4,775件,审结4,672件;受理民商事诉讼案件16,450件,审结15,608件,结案标的64.63亿元;受理行政诉讼案件1,147件,审结1,072件;受理执行案  相似文献   

3.
《海南人大》2006,(2):32-33
突出审判重点 在解决“申诉难”和“执行难”上下功夫 2005年,全省共受理各类案件35.378件,诉讼案件结案率94.81%,其中,受理刑事诉讼案件4,775件,审结4,672件。  相似文献   

4.
《海南人大》2006,(7):53-55
这是一起普通的民事纠纷案件,而对王春英夫妇来说,却经历了十二年诉讼和数十次裁判,最终还是回到1994年初审判决的结果。此案在省人大常委会内司工委《内务司法工作反映》上刊登后,引起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钟文的高度重视,他于6月27日作出批示:“这确是令人深省的司法问题,一定要牢记司法为民的思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求。”是啊,此案反映出的情况是立法上的原因,还是执法上的问题,值得深思!在当前各级人民法院攻克“执行难”这一顽疾过程中,这起案件的经验、教训有认真总结之必要。一起经人民法院判决的案件,有执行条件而长期未能执行,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如何彰显?本案的最终执行也说明,执行难,执行难,有条件执行的案件,只要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就不难。  相似文献   

5.
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有关当事人以及负有执行责任的机关、单位都必须坚决执行。维护这种生效判决、裁定的权威,也就是维护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就是维护法制的权威。但是,有关资料表明:近年来,拒不执行人民法院民事、经济案件的判决、裁定的违法犯罪现象比较严重,“审判难,执行更难”。人民法院判决、裁定执行难,既损害了判决、裁定的严肃性,也破坏了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形象。判决、裁定所以执行难,有着诸如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法律等方面的原因。而就法律原因而论,我国法律对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罪的规定在实体认定和程序应用上均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以致影响同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犯罪行为作有效的斗争,这不能不被认为是法律原因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因此,加强对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罪  相似文献   

6.
目前,经济纠纷案审结后执行难问题比较突出,已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最近,我们对韶关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及所属三个城区法院作了调查。一九八五年至一九八六年三月份,他们共审结了经济纠纷案三百六十五件,要执行的一百四十一件,已执行的八十五件,未执行完毕即执行有困难的有五十六件,占要执行案件的百分之四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债务人没有或者缺乏偿还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过程中,民事经济案件执行难的问题很严重,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也引起了各级法院的重视.最高人民法院决定1999年为“执行年”,力争克服这个顽症.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方针,不解决“执行难”问题,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就难以建立.为此,本文拟对“执行难”的成因及对策作点分析和思考,以期尽早解决该问题.  相似文献   

8.
如何解决民事“执行难”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民事“执行难”一直以来是我国人民法院面临的一个难题 ,也是胜诉当事人无法通过法律形式真正实现债权的重要原因 ,即当事人虽然胜诉却未能得到实际执行 ,甚至连案件受理费、律师代理费、申请执行费都得不到赔偿。因此 ,有必要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执行措施解决“执行难”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严重失职,玩忽职守案件呈上升趋势。1991年全国各级检察机关查处的玩忽职守案件共3189件,比1990年上升5.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8.3亿元。1991年全国各级纪检部门处分犯严重失职错误的党员干部3339人,比1990年上升了7%起,立案标准10万元以上。来自一些地方的消息令人更为吃惊:江西省检察机关查处的玩忽职守案1990年比1991年上  相似文献   

10.
在一些会上,有的法院推广审执结合的经验,有的领导也肯定审执结合的作法.这样不少基层人民法院在审判案件效力不高、装备落后的条件下就审执结合作了成文的或不成文的规定,这些规定一是从岗位责任制里体现,二是从办案补贴金额(由于办案经费严重不足,不能按国家规定给干警报销正常的差旅费,只能低于国家规定标准适当补贴)体现.如某人民法院规定,各审判庭(含人民法庭)审结的案件,有执行内容的,办案的审判庭或法庭执行不得少于百分之几十,重疑难的执行案件.经主管院长批准,才能移送执行庭执行.某县法院规定,审结一件刑事案件补贴7元;一件民事、行政、执行案件补贴10元;一件经济纠纷案件补贴15元;有执行内容的,均应执行完毕;审结后移送执行庭执行的,每件减补金额的50%.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逐步健全,人民法院审理各类经济、民事、行政案件逐年增加,而法院判决、裁定生效后“执行难”的问题亦日益突出。有的当事人在法院执行中采取“拖、躲、磨”方式拒不履行法律义务,有的无理取闹,甚至谩骂、围攻、殴打法院执行人员,加上地方保护主义不同度的干扰,使不少已生效的判决、裁定形成实质上的“空判”、“空调”,客观上等于给胜诉二方当事人打了个“法律白条”。这不仅使抗拒执行者形成了对人民法院的藐视,同时也导致了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的不信任,更重要的是它严重损害了法律的尊严,扰乱了正常的经…  相似文献   

12.
〕民商案件执行难的问题围绕着全国的人民法院。作者从执行方式考察,认为正确认识被执行案件的性质和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是提高执行效率的基础;对连带之债的执行,强制以物抵债、仲裁决议的执行而引起的法律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近日,五指山市毛道乡一宗长达10年的借款合同纠纷案的双方当事人,紧紧握住市人民法院院长朱以弟的手久久不肯松开,这是五指山市人民法院从2008年下半年主动与市司法局联合推行“法官下乡包点负责制”而成功调解的191宗调解案件中的一宗,并且全部减免诉讼费。近两年来,  相似文献   

14.
执行是生效法律文书得以实现的保证,是国家法律得以具体贯彻和执行的保障,直接关系到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如果说,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案件执行可以说是“底线的底线”。尽管新民事诉讼法对执行程序篇进行了大量修改,以解决长期以来民众反映强烈的执行难、执行乱问题,法院内部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证执行活动的公正、有效进行,但民事执行难、执行乱现象并没有明显好转,反而愈演愈烈,已严重影响到法律的权威和司法机关的形象。鉴于此,各界均要求人民检察院加强对人民法院的民事执行活动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15.
一、行政赔偿执行难的原因 执行难已经成为人民法院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行政赔偿案件执行难则更为突出。难在哪里呢?笔者通过长期的司法实践,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执行难的原因之一是行政赔偿的性质、赔偿的主体、赔偿经费的来源不同于民事赔偿,具有其特殊性。 行政赔偿与民事赔偿都是一方侵犯了另一方的合法权益而予的赔偿。民事赔偿是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了国家、集体、个人的财产、人身权利应承担的民事责任。而行政赔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实行国家行政管理过程中,因违法或不当行为给相对人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16.
民事案件审结期限,是人民法院独立完成民事审判工作的法定时间。是诉讼期限的一种。 长期以来,民事案件审结期限一直未能在我国的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中得到重视和肯定,从而造成了民事案件长期积压、久拖不决的现象,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经济秩序稳定和安定的社会生活局面,使人民法院的审判权能受到很大的损害。因此,新颁布实施的《民事诉讼法》在总结了建国四十多年的民事审判工作经验,尤其是“民事诉讼法”(试行)实施以来的经验基础上,第一次对民事案件审结期限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它不仅进一步完善了我国诉讼期间的法律制度,而且对促进我国的社会经济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搞好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提高人民法院的审判职能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仅就民事案件审结期限的必要性,审结期限的特点以及如何保证审结期限的完成,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海南人大》2007,(3):24-25
2006年,全省法院在中央和省委的领导下,认真履行审判职能,共受理各类案件36575件,诉讼案件结案率94.05%。审结刑事案件4610件;审结民商事案件16444件,结案标的额66.83亿元;审结行政案件1140件;受理执行案件7364件,结案标的额30.68亿元,执结率80.35%。省高院受理各类案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执行工作的实践为出发点,简要阐述当事人视角下的“执行难”是什么,论证人民法院破解当事人视角下“执行难”的方法,并提出笔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执行难”是长期困扰人民法院工作的一大难题。最高人民法院把1999年定为“执行年”,目的是集中力量,通过各种有效手段,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并依法对一批欠债不还的债务人采取相应的法律强制措施,以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权威和法律尊严。本文分析了“执行难”存在的根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人民法院的“执行难”一直是法院审判工作的难点问题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以调查问卷为基础,对民事案件执行难的现状、根源加以分析,并且提出了缓解和克服民事案件执行难的具体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