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辽宁人大》2008,(10):10-11
根据我国《宪法》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老年人除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权利之外,在民事权利(如个人财产所有权、个人财产处分权、公共财产使用权、财产继承权等财产权利;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姓名权、名誉权、著作权等人身权利)、婚姻家庭(婚姻自主权、受子女赡养权)等方面享有广泛的权利,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受保护的权利,可以请求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2.
姓名权是自然人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姓名的权利,其客体是姓名。姓名权的客体不应包括别名、假名等,因为姓名权是一种人格权,具有专属性,为法律所保护。在姓名的设置上,自然人的设姓和命名应有所限制。在若干场合下,应有必须使用法定姓名的强制性规定,这有利于对姓名使用权的保护。未成年人的改名应由监护人代为进行或征得监护人的同意;成年人的姓名更改,应有严格的审批程序,以利于自然人正确行使姓名变更权,防止权利滥用。  相似文献   

3.
小议舆论监督与名誉权的冲突与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华 《前沿》2002,(12):88-90
名誉权是一种民事权利 ,舆论监督是一种具有公权性质的权利。名誉权易遭受舆论监督的侵犯。但是 ,无限制的强调名誉权的保护 ,会导致舆论监督的难以运行。本文运用利益衡量的方法 ,对名誉权与舆论监督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冲突 ,以及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期望两者利益达到最大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吴文芳  张琪 《理论月刊》2004,(1):113-115
“如何对名誉权进行有效的法律保护,尤其是在与新闻自由发生冲突之时,问题不仅仅是刑法与侵权行为法的具体规定,且涉及宪法上权利均衡原则,本文通过美国、德国及我国对名誉权保护的具体规定出发,构建以私法保护为主、刑法保护为辅的名誉权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5.
名誉权关涉个人的精神满足和人格尊严而受到法律的保护,有关其法律认同的形成与认知度密切相关,实践中人们主要通过媒体宣传了解名誉权,对于其有一定认识,不趋向于选择诉讼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名誉权,更注重精神损害的补偿,从道德角度去判断死者名誉权、法人名誉权以及新闻自由与名誉权冲突问题。反映出名誉权的总体认知多来自道德判断,名誉权具体法律规定认识模糊,救济上趋向选择非诉讼方式,不同学历的居民认知程度有所差异的问题。而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关于名誉权的法律知识图式尚未形成、立法缺乏体系性、权利认识上存在偏差及法律宣传方式单一。由此,可通过建立名誉权法律保护体系、培养社会成员正确的权利意识以及建立多元化的法律宣传方式来提高名誉权认知度。  相似文献   

6.
随着法治的不断进步,高校在教育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侵犯学生人格权的事件日益显现,学生生命健康权、名誉权、隐私权、姓名权一类的案件在高校侵权案件中占多数,各类案件都有其不同的责任分担原则。导致此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高校管理权力与学生权利之间的冲突,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各高校制度的不完善及相关工作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缺乏正当程序约束等原因都可能会导致学生的人格权遭受侵犯。为此,建立高校权力与学生权利的平衡机制、完善高校管理法律法规、增强管理者法律意识等方式可以有效保护学生的人格权。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权利冲突中选择限制公众人物名誉权,不仅满足公众知情权,也保障了公共利益和舆论监督。由于我国关于公众人物名誉侵权方面立法的缺失,造成司法实践过度保护公众人物名誉权现象。明确界定公众人物概念,合理使用国外相关原则,完善侵权抗辩体系,对改变现状和限制保护公众人物名誉权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教材版本:苏人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第四课"人格不可辱"第一节。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明确姓名权、名誉权是一个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9.
名誉权是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一项重要的人格权 ,现实社会对名誉权保护的法律制度比较完备 ,人们的保护意识也比较强。但在网络空间这个虚拟的世界里 ,网络主体特别是虚拟主体是否享有名誉权 ,则颇有争议。笔者认为 ,网络主体同现实主体一样享有名誉权 ,并受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0.
公众人物名誉权的制衡机理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兴利 《求索》2007,(10):104-106
公众人物的产生与大众传媒相关,其核心因素是公共利益。公众人物名誉权制衡的逻辑前提为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区分。对名誉权的保护.在私人领域相对强,在公共领域相对较弱。公众人物名誉权制衡的基本价值为:当公众人物的具体行为与公共利益无任何关联时.名誉权应受到平等保护;但其具体行为与公共利益有一定关联时,名誉权应受到严格限制,其程度与该具体行为和公共利益的关联程度的高低成正向关系。公众人物名誉权制衡的主要内容为过错程度、举证责任、赔偿范围与普通人之不同。公众人物名誉权纠纷案件中最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如何正确处理公众人物名誉权与言论自由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消费者的获知权,它是基于对消费者弱势地位而给予的特别保护,是消费者享有的九项权利之一.消费者获知权与消费者知情权仅一字之差,但二者法律涵义不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已成为时代潮流,消费者获知权的实现需要国家及其各种舆论工具、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本人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关于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网上个人资料的搜集和使用不断增加,由此引发的纠纷越来越多,导致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对隐私权和网络隐私权一般理论的论述,指出了互联网上隐私权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基本原则,保护内容和保护方式,并分析了在法律保护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试论发展权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权益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权作为一项基本的人权 ,是国际国内人权保护立法的基本原则 ,也是国家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文章对发展权的含义进行了阐述 ,并分析了当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生活生存状况 ,认为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当前 ,保护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这一城市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是国家应尽的义务 ,并从法哲学的角度阐述了发展权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保护立法的法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著作权制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网络传播权的研究成为著作权领域的重要内容。也是著作权领域讨论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我国已经确定了网络传播权的法律地位,将我国的著作权保护制度延伸到了网络空间。由于我国有关网络传播权制度的某些规定尚有缺失,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论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利体系的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形给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和实践带来了严重挑战。如何保护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合法权益,增强消费者信心,促进我国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成为当前人们面临的迫切问题。因此,通过立法手段确保网络消费者与传统消费者享有同样的权益保障,构建一套完整的网络消费者的权利体系是网络经济时代人们面临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6.
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将会带来生命科学的巨大进步,但同样也会带来许多人们前所未遇的法律问题。基因信息隐私权的保护问题便是其中之一。由于基因信息自身的特点致使基因信息隐私权在内容和客体方面不同于一般的隐私权,法律应当采取特殊的手段对基因信息隐私权予以保护。文章通过对人类基因组计划与基因信息的介绍,分析了基因信息隐私权的涵义、内容等,并提出了保护基因信息隐私权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7.
失业保险权利是以宪法的规定为依据,以生存权和发展权为本源的一种法定权利,包括实体权和程序权两方面的内容。因此,失业保险权利的法律保护也包括实体上的保护和程序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生育是人类种族繁衍的本能需求,生育权是自然人与生俱有的一项基本人权,也是自然人所固有、专属和必备的人格权。自然人均平等享有生育权,法律对自然人的生育权应予以普遍的确认和保护;同时,也应关注男性、无配偶者和罪犯(包括死刑犯)等争议主体的生育权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刑事案件的被害人作为刑事诉讼当事人之一,却不享有其他当事人所享有的上诉权,为此有学者呼吁,为了追求平等原则和保障人权,应当也赋予被害人上诉权。采取如下措施可充分保障被害人的权益:(1)通过立法或司法解释增加提起抗诉申请的主体和范围;(2)延长上诉、抗诉的期限,明确判决书送达的方式及时间;(3)明确有关部门对于被害人抗诉请求权的告知义务;(4)规定审查抗诉申请有关人员的回避制度以及详细的处理规则;(5)增设抗诉申请被驳回之后的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商誉权法律保护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发桂 《桂海论丛》2003,19(5):89-91
我国目前商誉权法律保护的立法存在重大缺陷。为了完善我国商誉权法律保护的立法 ,文章提出 :整合我国目前商誉权的法律保护方式 ,即不再适用名誉权条款对一部分商誉利益进行保护 ,以突破反不正当竞争法在不正当竞争行为上设置的竞争关系为前提 ,将侵害商誉权行为作为具有一般侵权行为性质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统一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商誉权条款 ,规制各种侵害商誉利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